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祁国栋应榕华市军分区的邀请,前往某装甲旅驻地参观调研,这也是地方领导进行“军事日”活动、深化军地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军营里,气氛严肃而充满活力。
整齐的营房、嘹亮的口号、战士们挺拔的身姿,都展现着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
祁国栋在军分区领导和旅部首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旅史馆,了解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随后,众人来到了装备展示区。几辆披挂迷彩、威武雄壮的国产主战坦克静静停放在那里,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如同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
它们是国之重器,也是许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对象。
就在祁国栋饶有兴致地听取部队官兵介绍坦克的性能参数时,随行的一位年轻工作人员看着坦克光滑的炮塔和车体,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网上最近老说坦克没有后视镜,好像还真是,这怎么看后面啊?”
他的声音虽小,但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还是被周围的人听到了。
首长笑了笑,正想由军事干部来解释,却见祁国栋书记脸上露出了温和而了然的笑意。
祁国栋走上前几步,轻轻拍了拍坦克厚重的装甲,转向众人,特别是那位提问的年轻同志,声音清晰而平和地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最近网络上关于‘坦克有没有后视镜’的讨论确实很火热。今天我们就请在场的专家——我们的一线指战员们,一起来给大家揭晓答案,也让我这个‘地方官’跟着学习学习。”
他幽默的话语让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一位坦克车长在首长示意下,向前一步,敬礼后开始详细介绍:“报告首长,同志们!现代主战坦克,比如我们这辆99A型,在设计上确实没有像家用轿车那样标配传统的光学后视镜。”
他话锋一转,开始解释原因和替代方案:“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是作战环境恶劣,暴露在外的镜体在高速机动、穿越丛林或遭受攻击时极易损坏;第二,坦克装甲厚重,本身视野就受限,靠小镜片观察后方效果非常有限,还存在巨大盲区;第三,现代坦克更依赖先进的观瞄系统。”
接着,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坦克的“后视”手段: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知后方和周边情况:一是车长和驾驶员使用的潜望镜,可以旋转观察不同方向,但主要是侧前和侧方;二是车载摄像系统,很多新型坦克在车体周围,包括尾部,安装了摄像头,能将后方影像实时传输到车内的显示屏上;三是至关重要的车际协同,在编队行进中,靠的是前后车之间的互相观察和通讯联络;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坦克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向前,它的火力、最强装甲都集中在正面,战术上强调发扬正面火力和机动性,而不是像小车一样需要频繁观察后方来倒车或变道。当然,必要时,驾驶员也可以打开舱盖探头观察,但这在实战中非常危险。”
祁国栋听完,赞许地点点头,接着车长的话总结道:“同志们,听明白了吗?这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用民用产品的标准去套用军事装备。”他目光扫过随行的地方干部们,语气变得有些深沉:“坦克的设计,一切围绕实战、围绕生存和打赢。它舍弃了不必要且脆弱的‘后视镜’,代之以更适应战场环境的综合观测和指挥通信体系。这背后体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是务实的精神,是一切为打赢的鲜明导向。”
他顿了顿,又将话题引申开来:“这给我们做地方工作也有很多启发。我们的政策设计、项目建设、民生服务,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这种‘坦克思维’?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核心功能,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不能被一些花架子和不切实际的‘标配’束缚了手脚。要弄清楚什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主装甲’和‘主炮’,什么是可以优化甚至舍弃的‘后视镜’。”
祁国栋这番由坦克后视镜引申开去的讲话,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引得在场众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那位提问的年轻工作人员更是面露敬佩,感觉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首长感慨地说:“祁书记的解读非常深刻啊!把我们装备设计的思路和地方工作的理念打通了,让人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