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阳站起身,看着课本上那一串陌生的组合。
他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对拼读规则的瞬时理解,尝试着念了出来。
声音清晰,语调平稳,但那个关键的弹舌音“p”,在他口中变得生硬而平直,混在一众怪异的发音中,本不算太突出。
然而,他话音刚落,前排就传来一声不大不小、却足以让半个教室听清的嗤笑。
发出笑声的是周胖子。
他仗着家里小有积蓄,父亲又有点关系,在班里一向有些跋扈。
上次林晓梅在心算测试中大放异彩,连带着他回家都被父亲数落了几句,心里早就对林家兄妹憋着股邪火。
此刻抓到林向阳的“短处”,岂能放过?
“噗——我说林大学霸,你这念的是俄语还是咱们胡同口的土话啊?这舌头咋跟棍儿似的打不过弯儿呢?”
周胖子扭过胖乎乎的身子,脸上堆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还以为你啥都会呢,原来也有不行的时候啊!”
他的话立刻引来了几个平时跟他厮混的男生的附和笑声。
课堂上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许多目光聚焦在林向阳身上,有同情,有好奇,也有等着看热闹的。
吴老师脸色一沉:“周小军!课堂纪律!怎么能嘲笑同学!”
周胖子撇撇嘴,不情不愿地转回身,但肩膀还在一耸一耸,显然憋着笑。
林向阳站在原地,脸上并无多少被羞辱的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平静。
他深知语言学习,尤其是发音,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持续的练习和环境。
周胖子的嘲笑虽然刺耳,但并未触及他的根本。
他只是在快速思考,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既不显得软弱,又能化解这份尴尬。
直接反驳?
与周胖子这种人在课堂上争吵,毫无意义,且拉低自己的层次。
虚心接受?
似乎又助长了对方的气焰。
吴老师看着沉默不语的林向阳,以为他被打击到了,缓和了语气道:“林向阳同学,刚开始学,发音不标准很正常,不要气馁,课后多跟着留声机练习……”
学校有一台老旧的留声机和几盘俄语教学唱片,是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
就在这时,林向阳脑中灵光一闪。
一个超越时代的记忆碎片被激活了。
那是前世偶尔听到的一首旋律优美、传唱度极高的苏联歌曲《喀秋莎》。
这首歌的歌词相对简单,旋律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情感,在这个时代出现,虽略显“超前”,但并非完全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引起某种共鸣。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周胖子那得意的后脑勺,看向吴老师,用一种带着些许不确定、但又足够清晰的语气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下了课堂残余的窃窃私语:
“吴老师,发音我确实需要多练习。不过我偶然听过一段……嗯,可能是苏联的旋律,里面好像有类似的发音,不知道对不对。”
吴老师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哦?你听过苏联歌曲?唱来听听?”
她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
这年头,能接触到外国歌曲的渠道极少,更何况是一个贫苦家庭出身的学生。
周胖子也再次扭过头,脸上讥诮更浓:“吹吧你就!还苏联歌曲?”
林向阳没有理会他,他微微吸了口气,回忆着那熟悉的旋律。
他当然不能,也不需要唱整首,那太惊世骇俗。
他只是选取了歌曲开头的第一句,用一种介于哼唱和低吟之间的方式,将那句“pacцвeтaлn r6лohn n гpyшn”(苹果树和梨树花盛开)的曲调,带着那天然蕴含的、纯正的俄语语音韵律,轻轻地哼了出来。
他没有刻意去咬那个弹舌音,但当那流畅、忧伤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旋律从他口中流淌而出时,所有的音节仿佛都被注入了灵魂。
那独特的俄语韵味,通过音乐这一无国界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简单的一句。
甚至算不上完整的演唱。
但就在那悠扬的、带着异域风情的旋律响起的瞬间,整个教室彻底安静了。
所有学生,包括正准备继续嘲讽的周胖子,都张大了嘴巴,愕然地看着林向阳。
吴老师脸上的怀疑瞬间被巨大的震惊所取代!
她猛地从讲台后站了起来,身体前倾,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滚圆,死死地盯着林向阳,仿佛要确认这声音是否真的来自这个穿着朴素的少年!
她是俄语老师,她太清楚这旋律意味着什么了!
这纯正的斯拉夫民歌韵味,这流畅的俄语发音感觉……这绝不是一个初学俄语、连弹舌音都发不好的学生能凭空编造出来的!
“你……你从哪里听来的?”
吴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充满了急切和不可思议。
林向阳适时地停下了哼唱,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
“我也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很久以前,在哪儿偶然听到有人哼过,就记住了这一句。老师,这……这调子对吗?里面的发音,准吗?”
他巧妙地将问题抛回给老师,掩饰了来源。
“对!太对了!”
吴老师激动地几乎要拍案叫绝,她完全忘记了刚才的课堂冲突,快步走到林向阳座位旁,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着红光。
“这是苏联的民歌旋律!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首,但这韵味非常纯正!里面的发音感觉,尤其是语流音变,非常地道!林向阳同学,你的乐感和语音模仿能力非常强!”
她转向全班,声音高昂:
“同学们都听到了吗?这就是语言的韵律感!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更要体会它的节奏和音乐性!林向阳同学虽然单个音素发音还不熟练,但他对语流的把握非常有天赋!你们要多向他学习这种感受语言的方式!”
课堂上的风向瞬间逆转。
刚才还在嘲笑林向阳“舌头像棍儿”的周胖子,此刻脸涨成了猪肝色,在吴老师毫不留情的对比表扬下,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课桌洞里。
其他学生看向林向阳的目光,则从之前的同情或看戏,彻底变成了惊叹和佩服。
数理化厉害也就罢了,连听起来像天书的俄语,居然也有这种“天赋”?
这家伙到底还有多少本事没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