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悄然归队与突发危机
窗外的光线逐渐西斜,由明亮的白昼转为柔和的金黄,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房间的地毯上投下几道狭长的、温暖的光斑。空调依旧低声运行,维持着室内恰到好处的凉爽。
房间内,时间仿佛失去了准确的刻度。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小时,也许更长,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浓得化不开的亲密与温存气息,才开始随着逐渐平复的呼吸和心跳,慢慢沉淀下来。
林风侧身躺着,手臂依旧环着赵雅雯,指尖无意识地、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抚着她光滑的肩臂。赵雅雯蜷缩在他怀里,头枕着他的臂弯,闭着眼睛,长睫在眼睑下投下安静的阴影,脸上带着极度放松后的慵懒和一丝未褪尽的红晕。两人都没有说话,享受着这暴风骤雨过后难得的宁静与安详。这是一种超越了肉体欢愉的、更深层次的连接与慰藉。
然而,现实的钟摆终究要摆回它应有的轨道。林风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下午四点半。距离钟点房退房还有一个半小时,但必须考虑到返回招待所的路程和可能遇到的状况。
他轻轻动了动,低声开口,声音带着事后的沙哑和一丝不舍:“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准备回去了。”
赵雅雯“嗯”了一声,声音慵懒绵软,带着浓浓的鼻音,像只餍足的猫。她缓缓睁开眼,眼神迷蒙地看了林风一眼,随即也意识到时间的紧迫,眼中的慵懒迅速被一丝清醒和谨慎所取代。
“你先走,还是我先走?”她轻声问,这是一个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
林风沉吟片刻,迅速做出了决定:“我先走。间隔二十分钟左右,你再离开。我们不同路回去,你在酒店侧门打车,我从正门方向绕一下。” 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将任何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好。”赵雅雯没有异议,点了点头。在这种事情上,她充分信任林风的谨慎和安排。
两人不再耽搁,起身开始整理。房间里顿时响起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动作间,难免又有一些短暂的眼神交汇和轻柔的触碰,带着恋恋不舍的意味。但他们都克制着,迅速将彼此重新武装起来,变回那个衣着得体、一丝不苟的政府官员模样。
林风穿好衬衫西裤,对着浴室镜子仔细整理好头发和衣领,确保没有任何破绽。赵雅雯也重新梳理了长发,补了淡妆,穿上那套休闲西装,恢复了平日那份优雅干练的气质,只是眉眼间残留的一丝春意,恐怕只有林风才能读懂。
一切准备就绪。林风走到门边,侧耳倾听了一下外面的动静——走廊一片寂静。他回头,深深看了赵雅雯一眼,那眼神复杂,包含了未尽的话语和叮嘱。
赵雅雯站在房间中央,对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心。
林风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拧开反锁,轻轻拉开房门,闪身而出,随即迅速而轻巧地将门带上。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房间里,只剩下赵雅雯一人。她走到窗边,轻轻拉开窗帘一角,望着楼下街道的车水马龙,等待着那二十分钟的流逝。心中既有冒险后的刺激余韵,也有一丝独自面对未知的小小忐忑。
林风走出精品酒店,午后的阳光依旧有些刺眼。他没有立刻打车,而是沿着街道不紧不慢地走了一段路,拐过两个街角,才在一个人流稍多的路口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市委招待所。”他报出目的地,靠在后座,闭上眼睛,看似养神,实则在脑海中反复复盘刚才的每一个细节,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疏漏。
车子平稳行驶。二十多分钟后,停在了招待所门口。林风付钱下车,神态自若地走进大堂。前台的服务员认得他,微笑着点头示意。他径直走向电梯,按下五楼键。
电梯上行。他的心微微提起。钥匙卡刷开房门,房间里静悄悄的,陈涛的床铺空着,行李整齐摆放——他们还没回来。
林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放松下来。他脱掉外套,走进卫生间,用冷水洗了把脸,看着镜中自己略显疲惫但眼神清明的脸,努力将刚才发生的一切深深埋入心底。
大约又过了半小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和钥匙卡开锁的声音。门被推开,是孙伟和陈涛回来了。两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但精神还不错。
“林组长,在房间啊?”陈涛笑着打招呼,“我们还以为你也出去逛了呢。”
“没有,整理了一下资料,头有点晕,就没出去。”林风从卫生间走出来,语气自然地回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感。
孙伟看了他一眼,推了推眼镜,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便走到自己床边开始整理相机里的照片。
又过了约莫一刻钟,房间门再次被轻轻敲响。林风起身开门,门外站着赵雅雯。她已经换回了更正式一些的套装裙,头发重新挽起,妆容精致,神色平静,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纸袋,像是刚买了什么东西。
“赵处长,回来了?”林风让开门,语气平常。
“嗯,刚和我同学吃完饭,顺便在附近买了点特产。”赵雅雯微笑着走进来,对孙伟和陈涛也点头示意,“孙处,陈处,你们也回来了?玩得怎么样?”
她的表现天衣无缝,自然得仿佛真的只是赴了一场老友的聚会。
“挺好的,博物馆不错,古街也挺有味道。”陈涛乐呵呵地回应。
孙伟也抬起头,简单说了句:“收获不小。”
大家简单交流了一下各自下午的见闻,气氛融洽自然。林风和赵雅雯都完美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没有任何眼神或言语上的逾矩。仿佛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从未发生过。
晚餐在招待所餐厅简单解决。席间,王海和李东也回来了,王海说着普安寺的幽静,李东则略带炫耀地讲着古镇的商业开发潜力。众人交谈甚欢,但都默契地没有过多追问别人的行程。自由活动日,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次日清晨,调研组的行程继续。按照计划,今天考察的是江州市另一个重点项目——由老钢厂改造而成的“钢铁记忆”工业遗址公园。
大巴车将一行人送到了位于城西的园区。与之前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和秀美的旅游村不同,这里充满了厚重的工业气息。高大的、锈迹斑斑的旧厂房,纵横交错的废弃铁轨,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如同钢铁巨人般矗立的、已经停用的巨型炼钢炉,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时代的变迁。
园区负责人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工程师,他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详细介绍着如何将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相结合,实现“凤凰涅盘”。
考察组一行人跟着老工程师,漫步在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厂区里。脚下是粗粝的水泥地,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孙伟对保留完好的老设备很感兴趣,不时询问技术细节;王海和李东则更关注改造投入和目前的运营效益;陈涛好奇地看着墙上那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标语壁画。
林风走在队伍中段,认真听着讲解,不时抬头观察着那些巨大的钢铁构筑物。阳光透过厂房的钢架缝隙照射下来,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铁锈和机油的味道。
他们最终来到了那座标志性的巨型炼钢炉下。炉体高达数十米,通体呈暗红色,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斑驳的锈迹,显得无比雄伟而沧桑。炉体侧面,连接着一些已经锈蚀的钢铁楼梯和检修平台,高高悬在半空。
老工程师指着炉体,充满感情地讲述着当年工人们在此奋战的情景。大家都仰着头,认真听着,感受着这份工业历史的厚重。
林风也抬起头,目光沿着锈红色的炉壁向上移动,扫过那些错综复杂的钢铁架构。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就在这时——
一种极其细微、却令人毛骨悚然的金属摩擦声,夹杂着某种物体松动的“嘎吱”声,从头顶极高处传来!
那声音非常轻微,淹没在老工程师洪亮的讲解声和周围环境的杂音中,几乎难以察觉。
但林风的心跳,却在那一瞬间骤然漏跳了一拍!一种源于本能的、对危险的极度警觉,像一道冰锥,瞬间刺穿了他的所有感官!
他猛地睁大眼睛,瞳孔急剧收缩,视线死死锁定在声音传来的方向——那是位于炼钢炉中上部、一个巨大的、看起来锈蚀严重的钢铁检修平台!
在他的注视下,只见平台边缘一段看似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锈迹斑斑的护栏,似乎因为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和常年腐蚀,连接处发出了令人牙酸的断裂声!
紧接着,在所有人尚未反应过来之际,那段长达数米、沉重无比的锈蚀钢铁护栏,连同上面附着的一些不知名的杂物,猛地脱离了主体结构,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掰断一般,带着一股绝望的势能,朝着正下方毫无察觉的人群——
直坠而下!
阴影,瞬间笼罩!
(第16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