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安康医疗”那边初步接触了一下,对方的需求文档发过来了,厚厚一沓,看得我眼晕。好家伙,医疗行业的规矩是真多!数据加密要什么级别、算法可解释性要达到什么标准、甚至模型训练用的数据都得有伦理委员会批文……条条框框,比我们之前搞互联网数据分析那套复杂了不止一个量级。
我把文档扔给老张,让他带着技术骨干先研究。老张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鼓捣了两天,出来的时候眼圈黑得像熊猫,但眼神里冒着光。
“老陆!有门儿!”他兴奋地拍着那沓纸,“他们这要求虽然变态,但咱们的技术底子,稍微改造一下,完全能搞定!特别是那个可解释性,我琢磨了几个方案,可以在不损失太多精度的情况下,把决策过程给你可视化出来!这要是做成了,咱们的技术壁垒又能加高一大截!”
看老张这么有信心,我这心里也踏实了不少。看来这医疗行业的门,也不是完全敲不开。技术上有路,剩下的就是商务谈判和合规流程了。我让小刘抓紧跟对方约深度技术交流的时间,争取尽快把方案和报价敲定。
可我这口气还没松到底,新的麻烦就悄摸声地找上门了。这次不是外敌,是内忧。
起因是老张为了满足医疗项目的高要求,决定对现有的核心算法架构进行一次“大手术”,引入一些更前沿、但也更复杂的技术思路。用他的话说,“要干就干票大的,一步到位,把平台性能再往上推一个台阶,以后不管是医疗还是金融,都能通吃!”
他这个想法,在技术部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以新来的高级算法工程师,那个我叫不上名字、但听说挺有想法的海归博士为首的一批年轻骨干,非常支持老张的方案,觉得这是技术领先的关键。但以几个跟着老张干了多年的老员工,比如负责底层架构的王工为代表,却持反对意见。
王工私下找我聊过,眉头拧成了疙瘩:“陆总,不是我们保守。老张那个新架构,想法是挺好,但太激进了!很多技术点还不成熟,咱们现有的代码库要动大手术,风险太高!万一搞砸了,不仅医疗项目黄了,连现有的客户系统都可能受影响!我觉得,还是应该在现有架构上优化,稳扎稳打比较靠谱。”
好嘛,技术路线之争!这可是公司的大忌!我赶紧把老张叫来,想让他俩当面沟通一下,统一思想。
没想到,俩人一见面就杠上了。老张嫌王工思想僵化,不敢冒险;王工说老张好高骛远,不顾现实。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声音大得整个楼层都能听见。
“现在市场竞争多激烈?不创新就是等死!你们这种修修补补的思路,迟早被淘汰!”老张脸红脖子粗。
“创新也得看家底!公司刚缓过劲来,经不起折腾!万一新架构不稳定,客户跑了谁负责?”王工也寸步不让。
我坐在中间,头都大了。两边说的都有道理。老张是从技术领先性考虑,想抢占制高点;王工是从公司稳定性出发,怕步子太大扯着蛋。这可咋整?我这老板,又不能光看技术,还得考虑业务、考虑团队啊!
好不容易把俩人劝开,让他们先冷静一下。我独自在办公室里烦躁地转圈。这他妈的叫什么事儿!刚把外面的狼赶跑,家里的羊又开始顶架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村里还没消停两天,自家后院先起火了!
更让我头疼的是,这种技术分歧,很容易演变成团队站队。我明显感觉到,公司里分成了“激进派”和“保守派”,平时吃饭聊天都能闻到火药味。连小刘都悄悄跟我说,下面的人心有点浮动,担心公司方向出问题。
这队伍,不好带了啊!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种时候,老板的态度最关键,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但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内耗起来,比外敌更可怕!
我先把小刘叫进来,让她从业务和客户角度做个评估:医疗项目对技术升级的迫切性有多大?现有客户系统如果短期波动,容忍度有多高?
然后又单独找老张和王工谈了一次,不是谈技术,而是谈心态。我跟老张说,创新我支持,但不能脱离实际,得有个风险评估和过渡方案。我跟王工说,稳定很重要,但不能固步自封,要看到市场的变化和压力。
最后,我召集了技术部全体会议。会上,我没直接评判哪种方案更好,而是先肯定了大家对公司负责的态度。然后,我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医疗项目的需求,是明确的升级契机。老张的新架构,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但王工担心的稳定性问题,也必须重视。”我看着大家,缓缓说道,“我决定,成立两个临时项目组。A组,由老张牵头,抽调部分骨干,基于新架构,攻关医疗项目的定制化开发,算是技术前沿的‘尖刀班’。b组,由王工负责,带领大部分人员,在现有架构上优化,确保现有业务稳定,并逐步吸收A组验证可行的新技术点,平滑过渡。”
我顿了顿,加重语气:“两个组不是竞争关系,是协作关系!A组负责探索,b组负责守成和转化。定期交流,资源共享。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既要拿下医疗项目,打造技术高地,也要保住现有基本盘,不能让公司运营出问题!”
这个方案提出后,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老张和王工对视一眼,都没立刻说话。下面的员工也开始小声议论。
过了一会儿,老张先开口了:“我同意。有专门团队攻关,效率更高。我会把探索成果及时同步给b组。”
王工也点了点头:“这样安排比较稳妥。b组会全力保障现有系统,并配合A组进行技术整合。”
看到两个领头人表态,下面的人也纷纷表示支持。会议室里的紧张气氛,总算缓和了一些。
我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这算是暂时把矛盾压下去了,但能不能真正融合,还得看后续的执行。看来,当老板不光要会搞钱、搞业务,还得会搞平衡、搞人心啊!这比写代码复杂多了!
散会后,我累得瘫在椅子上,感觉比跟投资人谈一天判还耗神。正想泡杯浓茶提提神,前台打电话进来,说有我一个快递,是法院的专递信封。
法院?我心里一紧,赶紧让送进来。拆开一看,是市场监管局出具的正式通知:经调查核实,此前对沉舟科技的举报内容与事实不符,现予以撤案。相关诬告嫌疑,已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尘埃落定!官方终于还我们清白了!
我拿着那份通知书,手有点抖。这大半年的提心吊胆、东奔西走,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虽然过程曲折,但终究是邪不压正!
我立刻把好消息告诉了老张和小刘。大家都很激动,尤其是小刘,眼圈都红了,这半年她为这事没少操心。
高兴之余,我也没忘了正事。让小刘立刻把通知书扫描件发给鲲鹏资本的李锐,并附上简要说明。李锐很快回邮件,表示祝贺,并正式通知暂停一切风险管控程序,合作照常。
最大的雷,总算排掉了!
晚上,我特意早点下班,买了点熟食和啤酒回家。跟我爸喝了两杯,把这好消息说了。我爸没多说什么,就跟我碰了碰杯,说了句:“嗯,过去了就好。”
是啊,过去了就好。但前面的路,还长着呢。内部的技术路线之争,外部的医疗项目挑战,都才刚刚开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村子是进来了,可村里的路,依然崎岖不平啊!
得,收拾心情,继续赶路吧!这老板当的,真是一刻不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