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三卷 第一章 星链指向,半人马座的邀约
敦煌莫高窟的金色光芒尚未褪去,海南文昌星际测控中心的实验室里,《护脉传承人日记》“终极传承页” 的 “多元文明协作图谱” 已成为团队研究的焦点。莉莉指尖划过图谱末端延伸向半人马座 a 星的星链符号,突然注意到星链节点处有 “微弱的闪烁频率”—— 经李博士的 “星际信号分析仪” 检测,这并非普通的符号装饰,而是 “动态能量坐标”,实时对应着半人马座 a 星的 “符号能量波动”。
“波动频率每 12 小时出现一次峰值!” 李博士调出 “羲和四号” 探测器传回的星际数据,屏幕上,半人马座 a 星的光谱图中,浮现出与三角星簇原生文明 “意识符号” 高度相似的 “能量印记”,“更奇怪的是,峰值出现时,印记会组成‘紧急信号’的符号形态 —— 像是在向我们传递‘需要帮助’的信息!”
陈院士立刻对比 “多元文明协作图谱” 与三角星簇的技术符号:“图谱的星链延伸线,其实是‘星际航线图’!每个星链节点都标注着‘能量补给坐标’,从太阳系出发,途经比邻星 b、南门二星系,最终抵达半人马座 a 星的‘符号文明枢纽’—— 原生文明肯定是在枢纽遇到了危机,才通过星链符号向我们发出邀约!”
就在这时,“羲和四号” 探测器突然传回一组 “高清星际影像”—— 画面中,半人马座 a 星的一颗行星表面,出现 “大面积的符号能量衰退区”:原本覆盖行星的 “绿色符号光膜”(与三角星簇的意识载体光膜一致)正在 “快速褪色”,光膜下方的 “符号能量核心”,被一组 “黑色扭曲符号” 包裹,像是在 “吞噬能量”。
“是三角星簇的残余势力!” 林晓盯着黑色扭曲符号,语气带着震惊,“这些符号与太平洋科考船查获的‘干扰设备核心符号’完全相同 —— 他们从地球失败后,转移到了半人马座 a 星,企图夺取原生文明的‘符号文明枢纽’,掌控整个星际符号网络!”
莉莉翻到日记 “多元文明协作图谱” 的注释页,发现一行新显影的小字:“枢纽为核,星链为援”。“这是远古先民留下的‘星际支援提示’!” 她指着注释旁的 “星簇联动符号”,“原生文明的枢纽需要‘多文明的符号能量支援’才能对抗残余势力,而我们地球文明,是星链中最后一个能提供支援的节点!”
但跨星际航行的难度远超想象:“羲和四号” 目前的最大续航能力,仅能抵达比邻星 b,无法直接到达半人马座 a 星;且半人马座 a 星与地球的距离约 4.37 光年,即使使用 “符号能量驱动”,单程也需要至少 5 年 —— 团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星际探测器升级” 与 “符号能量驱动技术突破”。
“良渚玉琮和敦煌玉眼装置的‘符号能量’,或许能成为‘驱动核心’!” 周院士突然提出新思路,“我们可以提取玉琮的‘双螺旋符号能量’与玉眼的‘金色防护能量’,融合成‘星际符号驱动源’,再结合三角星簇的‘意识能量传输技术’,将探测器的续航能力提升 3 倍,缩短航行时间至 2 年!”
卡洛斯立刻联系 “青少年星际符号实验室”,联合全球的符号研究者,启动 “星际驱动技术攻坚计划”;聂小满则带着莫高窟的 “符号守护者” 团队,前往良渚遗址,协助提取玉琮与玉眼的融合能量;莉莉和陈院士则负责优化 “星链航线图”,标注途中的 “危险符号区域”(可能存在残余势力的拦截点)。
就在各团队紧锣密鼓推进时,“羲和四号” 突然捕获到原生文明的 “意识投影信号”—— 画面中,原生文明的 “人形意识轮廓”(由符号组成)对着地球方向,做出 “双手托举能量” 的动作,同时传递出一组 “紧急符号”:“枢纽能量仅剩 30%,1 年内若未得到支援,将彻底崩塌”。
“时间不多了!” 莉莉看着意识投影逐渐模糊的影像,心中满是紧迫感,“我们必须在 1 年内完成探测器升级与驱动技术突破,否则整个星际符号网络都会被残余势力掌控,地球文明也将面临‘星际符号封锁’的危机!”
深夜,实验室的屏幕上,“星际驱动源” 的融合能量曲线逐渐稳定 —— 良渚玉琮的淡绿色能量与敦煌玉眼的金色能量,在 “符号能量放大器” 的作用下,形成 “螺旋交织的双色能量流”,频率与星链节点的波动完全同步。莉莉将这组能量曲线拓在日记的新一页,写下:“从地球地核的守护,到星际枢纽的支援,符号的使命从未改变。下一段旅程,我们将带着地球文明的能量与信念,穿越 4.37 光年的距离,与原生文明并肩,守护整个星际符号网络的和平。”
远处,“羲和四号” 探测器已调整至 “星际待命模式”,机身加载的 “符号能量接收装置”,正闪烁着与星链节点同步的光芒,仿佛在等待着 “跨星际支援任务” 的正式启动。而半人马座 a 星方向的 “紧急邀约信号”,仍在持续传输,像是在呼唤着地球文明,开启一场跨越光年的 “星际符号救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