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那场荒诞的闹剧,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虽激起一时涟漪,却很快沉底,并未影响夏小雨和薄斯年既定计划的推进。相反,夏小雨在村委会那番有理有据、强硬果断的表态,不仅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更赢得了薄家沟绝大多数明事理乡亲的由衷敬佩与支持。人们意识到,这位衣锦还乡的“状元媳妇”、“企业家”,不仅有菩萨心肠,更有金刚手段,她是真心实意要来为家乡做实事的,绝非可以任人拿捏的“冤大头”。
接下来的日子,薄家沟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仿佛被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齐头并进,蓝图铺展**
夏小雨和薄斯年分工明确,高效协同。
薄斯年主要负责对接外部资源和解决宏观层面的问题。他亲自驱车前往县城,与县交通运输管理局的领导进行会谈。他没有摆出团长的架子,而是以薄家沟子弟的身份,诚恳地阐述了修路对于家乡脱贫致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明确表示个人资金已经到位,希望县里能在政策、技术指导和部分材料供应上给予支持。他的军人气质、真诚态度以及实实在在的资金保障,打动了县交通局的领导。很快,一支由县交通局派出的勘测设计小队便进驻了薄家沟,与薄斯年带来的一名工程参谋一起,开始实地勘测路线,规划最佳施工方案。沉寂的山沟里,第一次响起了测量仪器的嘀嗒声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讨论声。
与此同时,夏小雨则扎根村里,主导希望小学和保障房建设的具体落地。她联合李支书,联合公社书记、县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在村委办公室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席会议。
会议上,夏小雨不再是那个需要隐忍的小媳妇,而是展现出了一个成熟企业家的干练与魄力。她摊开自己初步绘制的规划草图,清晰阐述:
“各位领导,关于希望小学,我的设想是,选址在村东头那片向阳的缓坡地,远离嘈杂,环境相对安静,地基也稳固。计划建设一座两层的主教学楼,包含至少六间标准教室、一间教师办公室、一间图书阅览室,并配套独立的卫生设施和一个小型操场。所有建筑必须符合抗震标准,采光、通风都要达到最佳。”
她看向县教育局的领导:“师资方面,除了保留愿意继续任教的王老师,我希望县里能支持调配或招聘两名年轻、有活力的教师,薪资待遇由我的基金额外补贴,确保不低于县城水平。学校的日常运营和维护费用,也由基金承担。”
接着,她又指向保障房的规划区域:“保障住房计划建在村子西头,靠近水源和主要道路,方便生活。初步规划十户联排的平房小院,每户配备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通水通电,屋顶采用保温材料,确保冬暖夏凉。入住对象必须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公开、公正评议,确保真正落实到最需要的孤寡老人和特困户身上。”
她的规划详尽周到,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甚至连未来可能扩建的余地都留了出来。公社书记和教育局领导听得频频点头,他们被夏小雨的诚意和远见所打动,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在审批流程上开辟绿色通道,并协调相关资源。
**亲力亲为,奠基希望**
联席会议后,各项准备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夏小雨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她亲自带着请来的建筑设计师和村里的老石匠,反复踏勘校址,根据实际地形微调图纸,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她对比各种建筑材料的样品,权衡质量与成本,对于孩子们要天天接触的环节,如墙面涂料、桌椅材质,她坚持选用环保安全的产品,哪怕价格贵上一些。
修路的勘探设计也顺利完成。在薄斯年的协调和资金保障下,施工队和大型机械设备很快进场。沉寂的薄家沟,第一次响起了推土机和压路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在村民们听来,不再是噪音,而是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号角。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为施工队送水送饭,力所能及地帮忙清理路基,整个村子呈现出一种久违的团结与热火朝天的景象。
选定吉日,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村东头的缓坡上,红旗招展,人头攒动,几乎全村的老少都来了。一块缠着红绸的奠基石端正地放在挖好的基坑中央。
夏小雨站在临时搭建的小台子上,没有讲稿,她看着台下那一张张饱含期盼的脸庞,尤其是孩子们那亮晶晶的眼睛,心潮澎湃。
“乡亲们!”她的声音透过简单的扩音器,清晰地传遍现场,“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一所学校奠基,更是为了我们薄家沟孩子们的未来奠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照亮前程。我希望,从这所希望小学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建设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她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薄斯年站在人群前列,看着台上自信从容、侃侃而谈的妻子,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光晕。他的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和深情。这就是他的妻子,一个内心拥有大爱、行动拥有大能的非凡女子。
最让夏小雨感到欣慰的一幕发生在仪式结束后。大哥薄斯强和大嫂张桂兰,带着他们那两个已经辍学在家帮忙干了一年多农活的女儿——十四岁的大丫和十二岁的二丫,有些局促地走到夏小雨面前。
大丫鼓足勇气,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小婶,我……我和妹妹还想读书!我们想上新学校!”
张桂兰在一旁搓着手,既期待又愧疚地说:“小雨,以前是嫂子糊涂,觉得丫头片子读书没用……现在看你,再看看这新学校,我们想明白了……只要她们肯读,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供!”
夏小雨看着两个侄女那被农活磨得有些粗糙的小手和眼中重新燃起的求知光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伸手轻轻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柔声道:“好!只要你们想读,小婶支持你们!不仅小学,以后中学、大学,只要你们考得上,小婶都供!”
这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她所做的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点燃一个个真实的希望。这比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更让她感到满足和有价值。
奠基仪式结束,象征着希望的第一锹土被郑重地填入基坑。不远处,修路的机械依旧在轰鸣。薄家沟的未来,正如这初升的朝阳,在希望小学的奠基和通往外界道路的延伸中,铺展开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画卷。筑梦未来,此刻,正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