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袋的塑料层裂纹在终端屏幕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我盯着那道缝隙,蓝光一明一暗,像有东西在里面呼吸。通风井旁的电路箱还在冒烟,应急灯的红光扫过墙壁,映出苏晴快速移动的身影。
她没说话,直接把铅箱推进电磁屏蔽舱,旋紧四角的固定栓。接着从工具台拿起一个环形装置,外圈是铜线缠绕的框架,内侧嵌着三块从旧基站拆下来的稳频芯片。她将接口插入屏蔽舱的能量导流口,按下启动键。
嗡的一声轻震,环形装置亮起一圈黄光。监测屏上的波动曲线立刻压低了三分。
“缓冲环能撑四十分钟。”她说,“足够你进去再出来。”
我没有回应,低头检查零域终端。上一次使用后的残余热还没散尽,外壳边缘发烫。我把它贴在手心,感受那点温度。
老周站在门边,手里拿着修复过的消防带残片,用绝缘胶带一圈圈缠紧断裂处。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这次不一样?”
“这次不是去堵裂缝。”我说,“是拿东西回来。”
苏晴走过来,打开药盒,取出一支注射剂。针头刺入皮肤时,一股凉意顺着血管向上蔓延。她又给我戴上脑波同步仪,金属触点贴在太阳穴两侧。
“阈值已经调低。”她说,“别硬撑。感觉到不对就撤。”
我点头,站起身。腿还有些软,但比刚才强了。走到屏蔽舱前,我看了一眼矿石样本。它被固定在夹具中央,表面蓝光微弱,可监测图谱上的峰值仍在缓慢爬升。
这不是辐射。
是信号。
我深吸一口气,启动零域。
眼前的空间开始扭曲,熟悉的撕裂感从头顶压下。等视线恢复,我已经站在异空间入口。
脚下的晶体地面比上次更亮。裂隙扩展的速度肉眼可见,每过几秒就有新的蓝色纹路从岩层中爬出,像树根一样向四周延伸。空气中漂浮的光粒密度增加了,它们不再随意飘动,而是沿着某种看不见的轨道循环流动。
我打开终端,调出上次标记的路径坐标。地图加载到一半,信号突然跳动。几个定位点消失了。
重力变了。
左侧通道的地面向上倾斜,一块半人高的晶体柱正缓缓升起,尖端对准我的方向。我后退一步,零域立即响应,在身前生成一面蜂窝状护盾。六边形结构逐个点亮,刚成型,第一根晶刺就撞了上来。
撞击的震动传到手臂。
护盾吸收了大部分冲击,但边缘一块单元出现裂痕。我迅速补上第二层,同时向前推进。更多的晶刺从地面、墙面破出,有的直刺,有的横扫,节奏越来越快。
这些不是随机生长。
是拦截。
我一边移动一边记录脉冲频率。数据通过终端实时传回基地。走完第一个弯道时,耳机里传来苏晴的声音:“林川,晶体的震动频率和你的a脑波接近,误差不到7%。”
我停下脚步,靠在一块稳定的基岩后。护盾自动调整角度,挡住两根交错袭来的晶刺。
“你是说……它在模仿人类意识?”
“不止是模仿。”她的声音很稳,“它在尝试连接。”
我关闭护盾,改用扫描模式。零域释放出一道低频波,穿透前方密集的晶体阵列。反馈图像显示,所有活跃节点都指向同一个位置——深处一座巨大的主晶体结构,直径超过五米,表面布满网状脉络,像一颗凝固的心脏。
就是那里。
我继续前进,每一步都避开地面的新生裂缝。越靠近中心区域,晶体的排列越有序。它们不再攻击,而是静静立着,像是在等待什么。
主晶体所在的平台高出周围两米,由三根粗大的能量柱支撑。我跃上去,终端自动开始记录外部光谱。手指刚触到晶体表面,整个空间猛地一震。
时间变慢了。
我抬起手,能看到动作的轨迹残留。下一秒,周围的岩壁开始剥落,不是崩塌,而是像纸页一样翻卷、折叠,露出背后漆黑的虚无。头顶的空间也在收缩,原本高耸的洞顶现在只剩三米多高,而且还在往下压。
系统崩溃了。
我立刻调出预载图纸——空间稳定器。这不是第一次设计,早在发现裂隙异常时我就做了预案。三层嵌套结构,外层抗压,中层储能,内层维持基准坐标。
零域全力运转。
球形力场从脚下展开,咔的一声锁死。外面的空间仍在坍缩,可我所在的位置暂时稳住。显示屏跳出倒计时:17秒。
够了。
我启动切割程序,将零域聚焦在主晶体底部的一小块区域。高温熔断的声音响起,一块拳头大小的核心晶体脱离母体,落入我手中的特制容器。容器密封的瞬间,蓝光骤然熄灭。
稳定器发出警报。
外层结构出现第一条裂纹。我抓紧容器,启动撤离协议。来时的路径已经消失,但我记得起点方向。凭着终端最后的定位信号,我向前冲去。
一步,两步。
力场碎了。
背后的吸力猛然增强,我整个人被拽向后方。千钧一发之际,护盾再次生成,虽只撑了不到一秒,却让我抢出关键距离。零域最后一次响应,将我推离坍缩范围。
视野黑了一下。
再睁眼,我已经躺在隧道地面上。头顶是熟悉的混凝土拱顶,通风系统的嗡鸣重新回到耳边。
有人把我扶起来。
是苏晴。她摘下同步仪,脸色发白。“你回来了。”
我低头看手。容器还在,紧紧攥在左手里。右手指尖有些发麻,微微泛着蓝光,像是有电流在皮肤下游走。
“样本拿到了。”我说。
她接过容器,放进检测仪。屏幕亮起,光谱图开始滚动。几秒钟后,波形稳定下来。
规律的脉冲曲线出现在画面上,间隔精确,起伏平稳。
她盯着看了很久,忽然低声说:“这不是机器……它像在‘呼吸’。”
我靠着墙,慢慢滑坐在地。精神力几乎耗尽,连抬手都觉得吃力。终端还在运行,最后一段数据正在上传。
检测仪的指示灯由红转绿。
苏晴伸手准备开启深层解析程序,指尖即将触到启动键时,仪器突然抖了一下。
容器内部,那块核心晶体的断面处,渗出一丝极淡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