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群星之间
第105章:破碎的摇篮
地球的蓝色弧线在观察窗中迅速缩小,最终化为一颗悬挂在黑色天鹅绒幕布上的、美丽而脆弱的宝石,渐渐被无垠的星空淹没。“龙渊”号内部,人造重力场稳定运行,但每一位船员都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们已彻底脱离了孕育人类的摇篮,进入了这片名为“宇宙”的、冰冷而空旷的战场。
常规推进器已关闭,战舰依靠着短距离空间曲率驱动模块,在现实空间与扭曲的空间泡夹层中维持着惊人的巡航速度。窗外不再是流动的云层或深邃的海水,而是永恒不变的、点缀着无数光点的黑暗,以及那轮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巨大火球——太阳。寂静,是这里的主旋律,一种足以吞噬灵魂的、绝对的空旷与寂静。
“航行状态稳定,曲率泡维持良好。预计抵达小行星带外围区域所需时间:48标准时。” 导航员的声音在舰桥内响起,带着一丝进入全新领域后的紧张与肃穆。
林昊坐在指挥席上,目光扫过各项读数。星际航行的体验与深海截然不同,没有洋流,没有压力变化,只有依靠仪器才能感知的、近乎绝对的“静止”与“速度”的矛盾统一。他能感觉到苏晴雪的意识如同温暖的网络,遍布战舰,更加活跃地协调着各个新系统,尤其是那座位于舰首的深空共鸣阵列,正以极低的功率持续运行,如同一个敏锐的耳朵,倾听着来自宇宙深处的、常人无法感知的“声音”。
(这里的‘背景噪音’……很不一样……) 苏晴雪的意念传来,带着探索的新奇,(很干净,但也……很复杂。能听到恒星的引力波吟唱,能听到行星磁场的低语,甚至能隐约感觉到……更远处,其他恒星系统的……微弱回响。但要从中分辨出那个特定的‘共鸣塔’信号……就像在暴风雨中聆听一根针落地的声音。)
“保持耐心,逐步调整接收频率。”林昊在心中回应。他知道,这本身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航行在寂静中持续。船员们逐渐适应了星际航行的节奏,除了必要的轮值和设备维护,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学习——学习在失重环境下紧急处理,学习识别星际空间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如微陨石、高能粒子流等),更重要的是,学习理解他们这艘独一无二的“活体”星舰的新特性。
二十小时后,战舰开始接近小行星带外围。从观察窗望去,远方不再是纯粹的黑暗,而是出现了一片稀疏的、由无数大小不一的岩石和冰块构成的“碎屑带”,在遥远的太阳光照耀下,反射着冰冷微弱的光。这里是被太阳系早期引力撕碎的星球残骸,是行星诞生过程中被遗弃的边角料,一片荒凉而危险的区域。
“‘鹰眼’,启动高精度扫描,规避直径大于十米的障碍物。”林昊下令。小行星带并非电影中那般密集,但其间遍布的碎块依然足以对高速航行的星舰构成致命威胁。
“扫描进行中……检测到异常引力扰动,源点位于前方一点钟方向,距离约五千公里。” ‘鹰眼’突然报告,“扰动模式……不符合自然天体特征。”
异常引力扰动?
林昊和苏晴雪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
(我去‘看’看。) 苏晴雪主动将意识聚焦,深空共鸣阵列的功率微微提升,银白色的光芒在舰首隐隐流转。片刻后,她的意念带着一丝惊疑传来:
(那里……空间结构不正常……有一个……很小的……人造物体?它在散发着我们寻找的那种……共鸣频率!但非常微弱,而且……断断续续,像是……受损了?)
人造物体?受损的共鸣塔?
“调整航向,缓慢靠近。所有武器系统待命,保持最高警戒。”林昊立刻下令。在这片远离人类活动区域的深空,任何非自然物体都值得最高级别的警惕。
“龙渊”号脱离曲率航行状态,依靠常规推进器,如同谨慎的潜行者,向着那个引力异常点缓缓靠近。
随着距离拉近,高精度光学传感器捕捉到了目标的影像——
那并非想象中高耸的塔状结构,而是一个……残破不堪的、直径约百米的金属圆环!圆环表面布满了撞击坑和撕裂的痕迹,部分结构甚至已经扭曲、断裂,只有少数区域还偶尔闪烁着一丝微弱的、与远古城市遗迹同源的能量光芒。它静静地悬浮在两块巨大小行星碎片的引力平衡点上,如同一个被遗弃在垃圾场中的、生锈的王冠。
(就是它……一座……被摧毁的共鸣塔……) 苏晴雪的意念带着沉重的失望,(它的核心几乎完全损坏了,只能散发出这点微弱的求救信号……是谁……摧毁了它?)
希望,似乎刚刚燃起,就遭遇了冰冷的现实。
然而,就在“龙渊”号准备进一步扫描这残骸,试图获取更多信息时——
“警告!检测到高能反应!非目标残骸!方位,后方!速度极快!” ‘鹰眼’的警报声陡然变得尖锐!
主屏幕上,数个散发着不祥红光的信号点,正从后方几块巨大 asteroidal 碎片的阴影中猛地窜出,以惊人的速度,如同锁定猎物的毒蛇,朝着“龙渊”号猛扑过来!
它们的形态扭曲,散发着与“深渊回响”网络同源、却又更加适应宇宙真空环境的冰冷气息!
深空的狩猎者,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