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卷:凡人的神话 (终卷 上篇)
宇宙的规则哀鸣已成为背景噪音,新方舟在其间穿梭,如同穿行于一头垂死巨兽痉挛的神经丛。每一次短促的规则跃迁,都伴随着结构呻吟与灵魂层面的眩晕。希望,在这无休止的颠沛流离中,被一点点磨蚀。
林昊的意识如同风中残烛,规则之瞳的光芒锐利却难掩深处的疲惫,他必须时刻解析着前方混沌的规则乱流,为方舟寻找下一处微不足道的立足点。苏晴雪的声音在意志熔炉中依旧稳定,但那份稳定之下,是强行压制的、对能源与结构极限的忧虑。林星辰脸色苍白,过度榨取规则亲和力让他感觉自己的感知仿佛也要融入这片混乱,难以自拔。
就在一次跃迁后,方舟短暂地悬浮于一片相对“平静”的空域——这里的平静,仅仅意味着规则乱流的强度从“毁灭级”降到了“仅能撕裂常规物质”的级别。舷窗外,破碎的星云如同被随意泼洒的油彩,凝固在违背物理规律的诡异形态中。
突然,逻辑节点7号的核心光芒发生了一次非警报性的、规律的脉动。
【侦测到背景规则噪声中的……有序谐波。】它的声音依旧合成,却似乎多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专注”。【非自然源。谐振模式显示其具备高度内聚性与环境排斥性。正在追溯源头……】
并非惊天动地的发现,更像是在震耳欲聋的重金属摇滚中,突然捕捉到一丝来自遥远教堂的、持续而稳定的钟声。这微弱的信号,却让所有能感知到它的人精神一振!
“分析谐波结构!”林昊立刻下令,疲惫感被瞬间驱散。
【分析中……谐振基础为标准化时空度量波纹,但其维持方式……超越已知的任何文明科技树。它像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规则闭环,强行在混乱中定义了一小片‘正常’的空间。】
自我实现的规则闭环!这意味着信号源不仅是在抵抗混乱,更是在重新定义其所在区域的规则!这需要何等层次的力量和理解?
“能锁定吗?”苏晴雪追问,她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控制台的边缘。
【信号源方位已三角定位。距离:约2.8光年(估值,受空间扭曲影响)。存在强烈的规则折射,直接观测困难。】
一个在规则风暴中自行开辟出秩序绿洲的存在!它是什么?是友是敌?
没有时间犹豫。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生机。
“规划路径,向信号源靠拢。执行‘潜行’模式,所有非必要系统进入静默。”林昊的指令简洁而果断。方舟再次化作暗影,不再是盲目逃亡,而是有了明确坐标的、小心翼翼的渗透。
航路依然险象环生。他们绕过一片刚刚被“真序”力量“梳理”过的星域,那里的行星如同被无形之手摆放整齐的弹珠,透着死寂的规整;他们也避开了一块不断扩大的“归零”斑块,那片区域的星空背景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绝对的“空无”。
但随着距离拉近,那秩序谐波越来越清晰。它不再仅仅是背景中的杂音,而是变成了一种可以感知的、稳定的“场”。穿过一片尤其狂暴的、由规则碎片形成的“风暴带”后,舷窗外的景象豁然开朗——
一个纯白色的规则多面体,静静地悬浮在扭曲的时空中央。
它并非物质构成,更像是由凝固的秩序本身雕琢而成。其表面光滑如镜,折射着周围混乱的光影,自身却不受丝毫影响,缓缓旋转,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白光。多面体周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边界,混乱的规则乱流抵达此处,便如海浪撞击礁石,徒劳地粉碎、退散。
在这完美的几何形态表面,隐约可见流淌着极其复杂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的纹路,那并非装饰,而是其维持自身秩序的、活着的规则脉络。
“它的结构……”林星辰喃喃道,他的规则亲和力与那多面体散发出的场产生了微弱的共鸣,一种冰凉而深邃的感觉涌上心头,“……好古老,而且……完整。”
逻辑节点7号完成了深度扫描,结果令人震惊:
【目标结构规则编码,与数据库内记录的‘起源之点’非核心维护协议碎片,存在高度相似性。相似度:31.4%。】
并非“园丁”系统,也非“真序”核心,而是与宇宙最底层“维护协议”相关的造物!
它是“播种者”遗落的工具?还是一个……早已脱离“播种者”体系,自行演化了无数岁月的远古遗迹?
漂泊的方舟,终于在无尽的混乱尽头,看到了一座由陌生秩序构筑的孤岛。它所代表的,是希望,还是另一个未知的深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