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沙发上的咖啡渍(十)
凌晨三点十七分,一阵剧痛将罗怀玉从睡梦中撕扯出来。她本能地伸手去抓床头柜上的监测警报器,却摸了个空——对了,她现在睡在客厅沙发上,为了离卫生间更近些。
平安...她试图呼唤,声音却被第二波疼痛截断。这痛感与之前的假性宫缩完全不同,像有把钝刀在体内搅动。窗外暴雨如注,雨声掩盖了她的呻吟。
监测屏幕在黑暗中闪烁着红光——系统崩溃了,只剩下一片雪花噪点。罗怀玉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感到一股温热的液体顺着大腿内侧流下。不是尿液,太黏稠了...
平安!妈!这次她喊出了声,声音尖锐得不像自己。
卧室门被猛地推开,周平安几乎是摔出来的,睡眼惺忪却瞬间清醒。他扑到沙发前,看了一眼监测屏,立刻转向罗怀玉:什么时候开始的?
刚、刚才...罗怀玉抓住他的手臂,指甲陷入皮肉,下面...在流血...
周平安的脸色在闪电照耀下惨白如纸。他轻轻掀开毯子,借着手机灯光检查,随即倒吸一口冷气——鲜血已经浸透了睡裤。
母亲从客房冲出来,只看了一眼就行动起来:胎盘早剥,叫救护车!她迅速抓起沙发旁的孕妇枕垫高罗怀玉的下半身,平安,拿干净毛巾和塑料袋!怀玉,深呼吸,别用力!
罗怀玉试图听从指示,但恐惧像无形的手扼住喉咙。34周,太早了...小豆子还没准备好...她想起那些高危妊娠的资料,想起胎盘早剥的死亡率...
看着我,母亲突然捧住她的脸,力道大得几乎疼痛,我是专业助产士,你是我女儿,你们都会没事。现在,跟着我呼吸——吸气,2、3、4,呼气,2、3、4...
这个曾经让她窒息的控制欲,此刻成了救命绳索。罗怀玉盯着母亲的眼睛——那双眼睛在黑暗中出奇地镇定,像暴风雨中的灯塔。她跟着节奏呼吸,疼痛似乎稍稍退却了些。
周平安跪在沙发旁,一手握着手机与急救中心通话,一手紧攥着毛巾按压出血处。救护车十分钟到,他挂断电话后声音嘶哑,他们说保持侧卧...
雷声轰鸣,停电了。黑暗中只剩下三道急促的呼吸声和雨水拍打窗户的声响。母亲不知从哪里摸出手电筒,咬在嘴里继续操作,光束随着她的动作晃动,在墙上投下巨大的影子。
平安,罗怀玉在呼吸间隙艰难地说,如果...如果有什么意外...保孩子...
闭嘴!周平安罕见地吼了出来,声音破碎,都要平安...你们都要...他的手在发抖,但按压的力道依然稳定。
母亲突然把手探入毯子下检查:宫口开了三指,等不及救护车了。她抬头看向周平安,准备在家接生。
什么?可是...
没有可是,母亲的语气不容置疑,去烧水,拿干净床单、剪刀、酒精,快!
周平安像子弹般弹起来冲进厨房。罗怀玉听见橱柜被猛地拉开,水龙头开到最大。疼痛再次袭来,这次伴随着强烈的下坠感,她忍不住尖叫出声。
别喊,母亲厉声制止,保留体力。这是你的战场,不是撒娇的地方。冷酷的言辞下,她为罗怀玉擦汗的手却温柔得不可思议。
周平安抱着物资回来时,母亲已经帮罗怀玉脱掉裤子,垫高了臀部。你负责记录宫缩间隔,母亲指挥道,我来接生。
您...真的可以?周平安声音发颤。
母亲从行李箱底层抽出一个小布包,展开是一套古朴但铮亮的不锈钢器械:二十三年没用了,但手感忘不了。她眼中闪烁着罗怀玉从未见过的锋芒,去,给你妻子喂点蜂蜜水。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像一场模糊的噩梦与奇迹交织的戏剧。疼痛如潮水般将罗怀玉抛起又摔下,母亲的指令和周平安的鼓励在意识边缘时隐时现。有瞬间她甚至想放弃,想沉入黑暗逃避这折磨,但母亲一记不轻不重的耳光把她拉了回来。
我当年生你痛了十八小时,母亲在她耳边咬牙道,你才四十分钟就怂了?
不知是愤怒还是倔强给了罗怀玉力量,下一波宫缩来临时,她遵循母亲的口令用力,感觉体内有什么在撕裂,也在诞生。
头出来了!母亲欢呼,再用力一次!
罗怀玉抓住周平安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向下推挤。一阵剧痛后,她感到什么东西滑出体外,接着是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雨夜。
女孩!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早产但呼吸有力!
周平安剪断脐带的手抖得像风中的叶子,但当他把那个沾满血污的小生命放在罗怀玉胸前时,两人不约而同地哭了。婴儿那么小,像只湿漉漉的小鸟,却哭得惊天动地,粉嫩的拳头在空中挥舞。
救护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母亲用预先准备的干净床单包裹好婴儿,周平安则不断亲吻罗怀玉汗湿的额头:你们做到了...天啊,你们太棒了...
医护人员破门而入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银发老妇抱着啼哭的新生儿,年轻父亲跪在沙发旁紧握妻子的手,而产妇虚弱却微笑着,眼中盛满泪水。茶几上,那个曾经装满记忆的金属盒子敞开着,最新一页写着:2023年1月15日,小豆子提前报到,体重4.2斤,哭声洪亮得像她外婆。
医院的白炽灯下,新生儿被送进保温箱观察,罗怀玉则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当周平安握着两份病危通知书签字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专利局邮件,他的家庭监测系统获得紧急审批通过,将被用于高危孕妇家庭监护。
几乎同时,罗怀玉的手机也亮了。《设计家》杂志社发来消息,她的《孕育》系列获得年度创新设计奖,媒体要求专访。
护士好奇地问:好消息?
周平安看着两张病床上他最爱的两个人,泪中带笑:最好的消息正在保温箱里哭呢。
三天后,当阳光终于穿透连日的阴云,罗怀玉被允许坐着轮椅去看女儿。保温箱里的小家伙比出生时红润了许多,手脚上的监测导线像纤细的蜘蛛丝。周平安推着轮椅,母亲在一旁举着输液瓶,三人隔着玻璃凝视那个小生命。
她有你一样的下巴,罗怀玉轻声说,和妈一样的额头。
母亲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和你出生时一模一样。照片上的婴儿皱巴巴的,却透着同样的倔强生命力。
周平安的手机响了,是李教授:平安!投资方看了新闻报道,想批量生产你的监测系统!他们特别欣赏家庭场景应用的理念...
罗怀玉捏了捏他的手表示祝贺,却看见母亲正偷偷擦拭眼角。顺着她的视线,罗怀玉发现保温箱旁的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与周平安设计的系统如出一辙——生命与技术,在此刻达成了某种奇妙的和解。
两周后,他们带着体重达标的小豆子回家。进门时,罗怀玉注意到茶几上多了个相框——女儿出生那晚,周平安用手机拍的三人合影,背景是混乱的客厅和暴雨如注的窗户。照片旁摆着那套曾属于外婆的接生工具,现在被郑重地陈列在玻璃盒中。
妈给你的礼物,周平安轻声说,她说这是最好的传承。
罗怀玉抱着熟睡的女儿走向沙发——她的卧床监狱,现在成了最神圣的地方。那个曾经顽固的咖啡渍痕迹上方,现在挂着女儿的第一张肖像照,完美地覆盖了所有不完美的记忆。
夜深人静时,当女儿又一次哭闹着要喝奶,当三人轮番上阵仍手忙脚乱时,罗怀玉突然笑了:记得我们以为准备好了一切?
周平安正笨拙地换尿布,闻言也笑了:生活总有惊喜。
母亲抱着哭闹的外孙女在客厅踱步,哼着那首古老的摇篮曲。月光透过新换的窗帘照进来,温柔地抚过婴儿的脸庞、相框中的合影、静静陈列的接生工具,最后停在那本崭新的家庭日记上。周平安在第一页写道:
有些印记终将成为珍宝——比如咖啡渍上的全家福,比如疤痕下的生命故事,比如争吵后的理解,比如眼泪中的笑容。欢迎加入这场不完美却足够美好的冒险,亲爱的小豆子。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像婴儿无意中挥动的小手,转瞬即逝却足以点亮整个天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