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众人齐齐转头望去。
只见太后娘娘身着凤袍,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来。虽然年过六旬,但太后依然威严不减,每一步都透着不可侵犯的皇家气度。
王家主看到太后出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太…太后娘娘…”
太后冷冷扫了他一眼,然后看向皇帝。
“皇帝,这些乱臣贼子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皇帝连忙上前行礼。
“母后,您怎么来了?”
太后摆手。
“哀家在慈宁宫听到外面喊杀声,心中担忧,这才赶来看看。”
“没想到竟然听到有人血口喷人,说哀家参与造反?”
太后的话音刚落,王家主突然大喊起来。
“太后娘娘!您不能不认账啊!”
“您明明派了您身边的嬷嬷来联系我们!”
“还给了我们您的私人印章作为信物!”
说着,王家主拼命挣扎,想要从怀中掏出什么东西。
太后脸色一沉。
“大胆!竟敢编造谣言诬陷哀家!”
皇帝也怒了。
“王家主!你疯了吗?竟敢污蔑太后娘娘!”
但杨昭却皱起了眉头。
他仔细观察着太后的表情,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太后虽然表现得很愤怒,但愤怒中似乎带着一丝…心虚?
而且王家主都到了这个地步,还敢指控太后,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真的有把握。
杨昭上前一步。
“陛下,不如让王家主把话说完。”
“如果真是诬陷,自然会真相大白。”
皇帝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好,王家主,你有什么证据,就拿出来!”
王家主这才挣扎着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
“陛下!这就是太后娘娘给的信物!”
“上面还有太后娘娘的私人印记!”
皇帝接过玉佩仔细查看,脸色顿时变了。
这确实是太后的私人玉佩,上面的印记也是真的。
太后看到玉佩,瞳孔微微一缩。
“这…这不可能!”
“哀家的玉佩怎么会在你手里?”
王家主冷笑。
“太后娘娘,您还要装到什么时候?”
“那天您派嬷嬷来见我们的时候,亲口说了,杨昭这个外臣权势太重,已经威胁到皇室的统治。”
“您说要我们配合宁王,一起清君侧!”
太后脸色越来越难看。
“胡说八道!哀家什么时候说过这些话?”
但王家主的话还没完。
“太后娘娘,您还说,皇帝陛下身体不好,应该早点传位给太子。”
“您承诺,事成之后,您会劝说皇帝禅位,让太子登基。”
“而您,就能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这话一出,全场死寂。
皇帝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母后,这…这是真的吗?”
太后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解释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杨昭在一旁冷静地分析着局势。
如果太后真的参与了这次叛乱,那事情就复杂了。
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即使有罪,皇帝也不可能真的处置她。
而且太后在宫中势力根深蒂固,如果她真的想要对付自己,后患无穷。
就在这时,太后身边的一个老嬷嬷突然站了出来。
“启禀太后娘娘,老奴有话要说。”
太后脸色一变。
“春花!你要干什么?”
老嬷嬷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太后娘娘,老奴不能再帮您隐瞒了!”
“皇帝陛下是真龙天子,老奴不能做对不起陛下的事情!”
太后听到这话,身体摇晃了一下,差点站不稳。
“春花…你…”
老嬷嬷痛哭流涕。
“太后娘娘,那天确实是您派老奴去联系三大世家的!”
“您还亲自写了密信,让老奴带给他们!”
“您说杨昭权势太重,必须除掉!”
皇帝听到这话,彻底愣住了。
连太后身边最忠心的嬷嬷都这么说,那就不会有假了。
“母后…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太后看到事情败露,索性不再隐瞒。
“皇帝!你被杨昭这个奸臣蒙蔽了!”
“他一个外臣,在朝中权势滔天,连你都要看他脸色行事!”
“这样下去,咱们赵家的江山迟早要姓杨!”
皇帝摇头。
“母后,杨昭对朝廷忠心耿耿,他哪里有谋反之心?”
太后冷笑。
“忠心?他现在手握重兵,朝中大臣都听他的,这还不够明显吗?”
“皇帝!你太天真了!”
杨昭在一旁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太后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自己确实权势太重了。
但他真的没有谋反之心,他只是想要振兴大乾,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强大。
可是在古代的政治环境下,权臣和皇权本来就是天然的对立面。
即使自己再忠心,也难免让人猜疑。
皇帝沉默了良久,才开口说道。
“母后,就算您担心杨昭权势太重,也不应该支持造反啊。”
“您可知道,如果这次造反成功,死的人会有多少?”
太后梗着脖子。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只要能保住赵家江山,牺牲一些人又算得了什么?”
长公主在一旁听不下去了。
“祖母!您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那些士兵也都是人啊!他们都有家人,有孩子!”
太后看了长公主一眼。
“雪儿,你还小,不懂政治的残酷。”
“有些时候,必须要有人牺牲,才能保全大局。”
杨昭听到这里,突然开口。
“太后娘娘,您说要保全大局,但您考虑过后果吗?”
“如果这次造反真的成功了,天下会变成什么样?”
太后冷冷地看着杨昭。
“后果?后果就是除掉你这个奸臣,还朝廷一个清明!”
杨昭摇头。
“太后娘娘,您想错了。”
“如果这次造反成功,受苦的不是我,而是天下百姓。”
“三大世家贪婪成性,如果让他们掌权,会把百姓压榨到什么地步?”
“而且宁王性格冲动,如果真的当了皇帝,只会把大乾带向灭亡。”
太后不屑地哼了一声。
“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
“宁王虽然年轻,但总比让你一个外臣掌权要好!”
杨昭叹了口气。
“太后娘娘,您可知道,我这些年为大乾做了什么?”
“税收制度改革,让国库充盈。”
“农业技术推广,让百姓温饱。”
“军队改革,让边防稳固。”
“教育改革,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出人头地。”
“这些,难道都是祸国殃民的事情吗?”
太后一时语塞。
杨昭说的这些,确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她还是不愿意承认错误。
“那又如何?你权势太重是事实!”
杨昭看着太后,突然露出了笑容。
“太后娘娘,既然您这么担心我权势太重,那我有一个提议。”
皇帝好奇地问道。
“什么提议?”
杨昭转向皇帝,恭敬地行了一礼。
“陛下,臣请求辞去一切职务,退居二线。”
“以后只做陛下的顾问,不再直接参与朝政。”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