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到禁军来袭的消息,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朱棣脸色凝重:“杨将军,这恐怕不是好事。朝廷派禁军来,很可能是要收拾咱们。”
苏墨也皱起眉头:“将军,五万禁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远超普通军队。”
杨昭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嘴角还挂着淡淡的笑容。
“慌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沐风有些担忧:“将军,咱们现在虽然有三万多人,但大部分都是刚收编的燕王残部,人心不稳。真要和禁军硬碰硬,胜算不大。”
杨昭摆摆手:“谁说要硬碰硬了?”
他转身对斥候吩咐:“你立刻派人去打探,这支禁军的统领是谁,什么时候能到雁门关。”
“是!”
斥候刚要离开,杨昭又叫住了他:“对了,再派人去京城方向,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军队跟在后面。”
等斥候离开后,苏墨忍不住问:“将军,你是不是已经有计策了?”
杨昭点点头:“当然有。不过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
他看了看被俘的燕王,突然有了主意。
“来人,把燕王带过来。”
几个士兵押着燕王走了过来。燕王虽然成了阶下囚,但气势依然不减。
“杨昭,你想干什么?”
杨昭笑了笑:“王爷,我想和你做个交易。”
燕王冷哼一声:“本王现在都是阶下囚了,还有什么好交易的?”
“王爷,你虽然败了,但在朝中还是有些影响力的。特别是那些跟你一起起兵的王爷们。”
燕王警惕地看着杨昭:“你想让本王写信劝降?”
“聪明!”杨昭赞赏地点点头:“王爷果然是明白人。”
燕王断然拒绝:“不可能!本王宁死也不会背叛兄弟们!”
杨昭也不着急,慢悠悠地说:“王爷,你先别急着拒绝。听我把话说完。”
“你说!”
“王爷,你觉得其他几位王爷,现在是什么处境?”
燕王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杨昭分析道:“王爷想想,你这边败了,消息很快就会传到京城。新皇会怎么想?他肯定会认为,其他几位王爷也不可靠,说不定也在谋反。”
燕王脸色变了:“你想说什么?”
“新皇为了防患于未然,很可能会对其他几位王爷下手。到时候,他们就算不想造反,也被逼得不得不反了。”
燕王沉默了。杨昭说得有道理。历朝历代,皇帝对同姓王都是疑心重重的。
杨昭继续说道:“与其让他们被动造反,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不如让他们主动投降。这样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燕王犹豫了:“可是…”
“王爷,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怕写了劝降书,会被人骂作叛徒。”杨昭摇摇头:“但是王爷,保住兄弟们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就在这时,又有斥候飞奔而来。
“报!将军!紧急军情!”
杨昭皱眉:“又出什么事了?”
斥候气喘吁吁:“将军,刚刚得到消息,京城那边又派出了两万御林军,正在向北方进发!”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脸色都变了。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七万军队!这是要把咱们一网打尽啊!”
苏墨也慌了:“将军,这下真的麻烦了。七万精锐,咱们怎么抵挡?”
杨昭却笑了:“好!来得越多越好!”
众人都用奇怪的表情看着杨昭,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燕王也疑惑地问:“杨昭,你疯了?七万大军压境,你还笑得出来?”
杨昭神秘地笑了笑:“王爷,你知道新皇为什么要派这么多军队来吗?”
“为什么?”
“因为他怕!”杨昭分析道:“新皇年幼,根基不稳。他害怕我收编了你的军队后,实力大增,会威胁到他的统治。”
燕王点点头:“这倒是有可能。”
“但是王爷,新皇这样做,反而给了我机会。”
“什么机会?”
杨昭压低声音:“王爷想想,新皇把京城周围的精锐都派出来了,京城现在还有多少守军?”
燕王瞪大了双眼:“你想…”
“没错!”杨昭点点头:“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棣听明白了杨昭的意思,激动地说:“将军,你是想趁虚而入?”
杨昭摆摆手:“不是趁虚而入,是顺势而为。”
他转身对燕王说:“王爷,现在你愿意写那封劝降书了吗?”
燕王沉思了很久,最终长叹了一口气:“好!本王写!”
杨昭满意地点点头:“王爷英明!”
他立刻吩咐手下准备笔墨纸砚。
燕王提起笔,略一思索,开始写信。
“各位王兄,燕王兵败被俘,深感愧疚。然新皇年幼,朝政混乱,此时起兵,只会让百姓遭殃。望各位王兄以大局为重,暂时隐忍,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事…”
写完信后,燕王把笔一扔:“写好了!”
杨昭拿起信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王爷果然是明白人。”
他立刻派人将信件分别送往其他几位王爷那里。
苏墨有些不解:“将军,这样做有什么用?其他王爷收到信后,真的会投降吗?”
杨昭神秘地笑了笑:“墨兄,你觉得新皇看到这些信后,会怎么想?”
苏墨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将军是想让新皇误会,以为其他王爷也要造反?”
“聪明!”杨昭赞赏地拍拍苏墨的肩膀:“新皇本来就疑心重重,看到这些信后,肯定会认为其他王爷也不可靠。到时候,他要么下狠手除掉这些王爷,要么就得分兵去对付他们。”
朱棣兴奋地说:“无论哪种情况,对咱们都有利!”
“没错!”杨昭点点头:“如果新皇选择除掉其他王爷,那些王爷为了自保,肯定会真的造反。到时候天下大乱,咱们正好浑水摸鱼。”
李沐风接着说:“如果新皇选择分兵去对付其他王爷,那来对付咱们的军队就会减少,咱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杨昭满意地看着众人:“这就叫一石二鸟!”
就在这时,又有人来报:“将军!禁军先头部队已经到了距离雁门关三十里的地方,明日午时就能到达!”
杨昭站起身来:“好!传我军令,全军戒备!”
“是!”
等传令兵离开后,杨昭转身对众人说:“诸位,明天就是关键时刻了。成败在此一举!”
朱棣问:“将军,咱们明天怎么应对?”
杨昭胸有成竹地说:“明天你们就知道了。现在,大家都去准备吧。”
众人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按照杨昭的吩咐去准备了。
夜幕降临,雁门关内灯火通明。
杨昭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夜空。
苏墨走了过来:“将军,还在想明天的事?”
杨昭点点头:“墨兄,你说新皇现在在想什么?”
苏墨想了想:“估计在为如何对付咱们而发愁吧。”
杨昭笑了:“不,他现在应该在后悔。后悔派出了太多军队,让京城空虚了。”
正说着,一个黑衣人突然出现在城墙上。
“将军,京城那边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