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一时寂静。赤峰皱眉思索片刻:“若不惜马力,夜间亦可赶路,但风险增大,且士卒易疲。”
“那就日行百里,夜间休整。”拓跋隽最终拍板,“保持战力为先。”
沈昭宁又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抵达渔阳郡外后,我军在何处集结潜伏?一万大军,目标不小。”
赤峰指向地图上渔阳郡城外约二十里的一处山谷:“此地名为‘隐狼谷’,谷地深邃,足以藏兵。且有一条隐秘小径可直通渔阳郡城南门,是昔日走私商贩所用之路。”
“守军可知此路?”拓跋隽敏锐地抓住重点。
“郡守郭涛,对此等小事从不过问。且近年来走私已绝,此路早已荒废。”赤峰信心满满。
诃鲁最后补充:“攻城之时,宜选在黎明时分。守军经过一夜松懈,正是警惕最低之时。”
沈昭宁凝视着舆图上渔阳郡的位置,良久,终于抬头看向拓跋隽与诃鲁,问出最关键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若成,我们入驻渔阳;若败,退路何在?
诃鲁指向地图:两条退路。其一,循原路撤回炽焰部落;若东陵军截断归途,则向北转入黑山林。手指划向北方一片密布的山脉,那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更有小道可通漠北。
沈昭宁顺着诃鲁所指望去,见黑山林地带标注着几条隐秘小径,微微颔首:有退路,我便安心了。她转而看向拓跋隽,眼中闪着决然的光:现在,可以放手一搏了。
拓跋隽目光扫过众人,见再无异议,便沉声道:“既然如此,五日后卯时出发,按此计划行事。赤峰领前军开路,图卡负责侧翼警戒,本王坐镇中军。”
“末将遵命!”众将齐声应道。
部署既定,众人相继领命而去,帐内只余拓跋隽、沈昭宁与诃鲁三人。帐中光影摇曳,一时静默无声。
沈昭宁轻叹一口气,抬眸看向二人,神色转为凝重:“接下来,该进行下一个关键环节了。”她起身走向案前,铺开素帛,执笔蘸墨,“撰写讨伐檄文。”
诃鲁颔首,眼中精光闪动:“王妃所言极是。檄文乃战之先声,必得先声夺人。”
“不错,”沈昭宁笔尖悬于纸上,沉声道,“檄文之要,在于抢占道德高地。我们要将东陵太子的阴谋、东陵朝廷的暴政、边境百姓的苦难,一一昭告天下。”
她目光扫过拓跋隽坚毅的面容,语气愈发坚定:“此文不仅要让我军将士同仇敌忾,更要让东陵军民闻之动摇,让天下人明白,我们不是兴兵作乱,而是吊民伐罪。”
沈昭宁端坐案前,手腕轻悬,狼毫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拓跋隽与谋士诃鲁分坐两侧,神情肃穆。
拓跋隽凝视着渐渐成文的墨迹,声音低沉而有力:“还要写明,东陵如何背信弃义,如何利用和亲设下圈套,如何毒害我先可汗。要让天下人都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诃鲁抚掌称善:王爷英明!此举最能彰显东陵之无耻!
沈昭宁眼中闪过复杂神色,随即化为坚定。她重新蘸墨,笔走龙蛇:
东陵太子阴狠,以和亲为名,行陷害之实...
写到此处,她的手腕微微发抖。原主那些被虐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笔下的墨迹渐渐晕开。
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覆上她的手腕。拓跋隽不知何时已来到她身边,低声道:若是不愿,不必勉强。
沈昭宁深吸一口气,摇头道:不。这些伤痛,正是我们出征的理由。
她继续挥毫,将原身在东陵遭受的委屈、和亲路上的惊险、到达草原后发现的阴谋,一一化作血泪控诉。
当最后一个字落笔,帐内一片寂静。诃鲁老先生已是热泪盈眶:字字泣血,句句诛心!此檄一出,东陵民心必乱!
拓跋隽郑重地拿起檄文:明日清晨,就在王庭广场当众宣读。
翌日黎明,王庭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草原各部族的战士、牧民们聚集在此,等待着这场关乎草原命运的宣告。
旭日东升时,拓跋隽一身戎装登上高台,沈昭宁身着草原盛装立于其侧。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拓跋隽展开檄文,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广场:
草原的勇士们!今日在此,我们要让长生天作证,让山川河流作证!
今东陵无道,暴政横行,背信弃义,人神共愤。其罪昭昭,罄竹难书,今列数罪,以告天下:
罪一:背信弃义,撕毁盟约。
东陵帝室,言而无信,视盟约如敝履,弃诺言如粪土。前约墨迹未干,后已刀兵相向,三十万大军压境,欲亡我部落,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罪二:阴谋弑君,祸乱他邦。
东陵太子,蛇蝎为心,勾结逆贼拓跋雷,毒杀我先可汗。此等弑君之罪,天地不容!更意图挑起我部内乱,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罪三:假亲之名,行刺之实
阴设和亲毒计,明为联姻,暗藏杀机。欲借送亲之机,刺杀东陵二皇子沈砚昭,嫁祸我部。此等一石二鸟之计,歹毒至极!
罪四:贿以重金,封口灭证
以三十万两官银贿赂逆贼,白镪为证,铁证如山!此等龌龊交易,禽兽不如!
罪五:穷兵黩武,祸乱天下。
东陵太子,好大喜功,为充军资,苛捐杂税,强征粮草,为一己私欲,不惜倾举国之兵,致使东陵境内饿殍遍野,置百姓于水火,陷天下于战乱。此等暴行,人神共愤!
东陵伪朝,上不敬天,下不恤民,外无信义,内无纲常。其罪滔天,罄竹难书;其恶贯满盈,人神共愤!
今我炽焰部落,承长生天之命,顺万民之心,兴仁义之师,讨无道之贼。旌旗所指,必解民倒悬;义师所至,定除暴安良。
凡东陵将士,皆我同胞,若能弃暗投明,必待以赤诚;
凡东陵百姓,俱我兄弟,若得义师相助,必解尔苦难。
檄文到日,宜速悔悟。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则天兵到时,悔之晚矣!
天地为鉴,鬼神共知!
义师所指,玉石俱焚!
吊民伐罪,就在今朝!
炽焰部落 拓跋湛
泣血告天下
兴德十七年 秋
当他读到和亲阴谋时,台下开始骚动。当读到东陵大军压境时,愤怒的吼声此起彼伏。当最后读到吊民伐罪,解民倒悬时,全场沸腾了。
讨伐东陵!
保卫草原!
怒吼声震天动地,战士们举起手中的弯刀,在晨光中闪耀着寒光。
沈昭宁上前一步,用汉语再次宣读檄文。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当她说到凡我义师所至,必秋毫无犯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宣读完毕,拓跋隽高举金刀:长生天见证!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万人呼应,声震九霄。
仪式结束后,立即有十支轻骑小队带着檄文副本奔赴各方。他们要将这份檄文传遍草原每一个角落,传向东陵的每个州郡。
其中一队直奔雁门关方向。队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他将檄文藏在箭囊夹层中,对队员们说:我们要让檄文像草原上的风一样,无孔不入。
另一队则扮作商队,准备混入东陵境内。沈昭宁特意嘱咐他们:不仅要传檄文,更要告诉东陵百姓,我们是为解救他们而来。
整整一天,王庭都沉浸在一种悲壮而激昂的氛围中。战士们磨刀霍霍,妇孺们准备干粮,就连孩子们也都神情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