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这颗钉在辽西走廊咽喉的钉子,成为了北伐大军必须拔除的第一个硬骨头。守将乃是后金名将济尔哈朗,城坚池深,粮草充足,八旗守军更是抱定了死战之心。林宸深知,此战若不能速下,必将挫动锐气,给皇太极调动兵力、稳固防线留下宝贵时间。
一、 坚城之下,血色黄昏
明军火炮日夜不停地轰击锦州城墙,砖石飞溅,烟尘弥漫。然而,济尔哈朗防守得法,及时用沙袋土木填补缺口,城墙虽伤痕累累,却始终未破。明军组织的数次蚁附攻城,都在守军密集的箭雨和滚木礌石下伤亡惨重,被迫退回。
“太师,锦州城防坚固,济尔哈朗是个硬茬子,强攻伤亡太大。”卢象升盔甲上沾满血污,眉头紧锁地向林宸汇报。
曹变蛟更是急得跳脚:“让末将再带人冲一次!就不信砸不开这龟壳!”
林宸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锦州城防,特别是几处被火炮重点照顾后略显松动的城墙段落,摇了摇头:“硬冲是下策,徒增儿郎伤亡。济尔哈朗想耗,我们偏不让他如愿。”
他召集众将,下达新的命令:“变蛟,你部骑兵分出数股,绕过锦州,向北扫荡,清除小股虏骑,做出切断其与后方联系、直扑辽阳的态势,逼济尔哈朗分兵或者动摇其军心。”
“象升,集中所有重炮,给我轰击锦州城南门瓮城!不要停!工兵营前出,在火炮掩护下,给我掘进!目标,瓮城地基!”
“传令水师黄龙部(已调部分舰船入辽河),沿辽河而上,炮击锦州东面水门,并运载部分陆战队员,做出登陆攻击的姿态,使其四面受敌!”
林宸不再追求一蹴而就的破城,而是利用明军全面的优势,多管齐下,疲敌、惑敌、动敌根基。这是一场意志与智慧的双重较量。
二、 地火轰鸣,破城一刻
连续数日的猛烈的、看似漫无目的的炮击,特别是对南门瓮城的持续轰击,让济尔哈朗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判断明军主攻方向在南门,将主要兵力调集于此防守。
他并不知道,就在震耳欲聋的炮声掩护下,明军工兵营最精锐的“穴地队”,冒着生命危险,已经从远离主攻方向的城墙西北角一段相对隐蔽的坍塌处,秘密挖掘了一条狭窄的地道,直透城墙地基深处。地道内,填塞了数千斤格物院特制的、威力更强的“轰天药”(改良火药)。
第七日,黄昏。炮击依旧。
林宸立于中军,看着即将沉入地平线的夕阳,沉声道:“时辰到了,发信号。”
三支红色的火箭窜上天空。
下一刻,锦州城西北角猛地向上拱起,随即传来一声闷雷般的巨响!地动山摇!那段本就受损的城墙在剧烈的爆炸中,如同被巨斧劈开,轰然塌陷下一个数丈宽的巨大缺口!烟尘冲天而起,碎石砖块如同雨点般落下。
“城破了!”
“杀奴啊!”
早已蓄势待发的曹变蛟部精锐,如同决堤的洪水,朝着那巨大的缺口猛扑过去!与此同时,南门、东门也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明军发起了全面的、真正的总攻!
济尔哈朗闻变,肝胆俱裂,再想调兵堵口已然不及。明军从缺口处汹涌而入,与仓促迎战的八旗兵在城内展开了惨烈的巷战。火炮失去了作用,战斗回归了最原始的刀枪碰撞与血肉搏杀。
三、 朝堂捷报,暗藏机锋
“捷报!捷报!锦州大捷!林太师克复锦州,阵斩虏酋济尔哈朗!”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嘶鸣着冲入京城,将胜利的消息传遍街巷。
朝堂之上,自然是又是一片歌功颂德。崇祯皇帝大喜,当即下令犒赏三军。
然而,捷报之中提及的“穴地攻城”、“轰天药”等细节,却让某些人心中凛然。
“林宸……其手段愈发鬼神莫测了。如此利器,若用于……”
“听闻其女林玥,于格物院中愈发受重视,那些奇技淫巧,怕是都出自此女之手?此等妖……呃,此等天赋,实非常人啊。”
功高震主之外,又隐隐添了一层对未知力量的忌惮。
四、 辽泽泥潭,步步杀机
攻克锦州,大军并未停歇,稍作休整便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辽阳。然而,出了辽西走廊,进入辽河平原腹地,环境开始变得恶劣。春季回暖,冰雪消融,加之辽河水系泛滥,使得广袤的辽泽之地化为一片泥泞。
“太师,前方道路泥泞不堪,车炮难行,大军每日行进不足二十里!”赵率教从中路军传来消息,他们在大凌河方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虏寇小股骑兵利用地形熟悉,不断袭扰我军侧翼和粮队,虽损失不大,却甚是烦人!”
更麻烦的是,后金军开始有意识地破坏桥梁,堵塞道路,甚至掘开河堤,进一步加剧了明军行军的困难。
林宸看着地图上那大片代表沼泽湿地的区域,以及不断传来的小规模接战报告,眉头微蹙。皇太极这是要利用地利和骑兵优势,打一场拖延战、消耗战,将明军拖垮在这片泥泞之中。
“传令各军,稳扎稳打,不要冒进。工兵营全力抢修道路,架设浮桥。骑兵扩大警戒范围,保护粮道。”林宸下令,“另外,让格物院想想办法,有没有能在泥泞之地更好通行的器械?哪怕能改善一点也好!”
五、 林家书信,科技之光
前线进展受阻的消息,也传回了林府。
小林萧看着父亲信中描述的泥泞困境,小脸上满是思索。他翻出父亲留下的舆图册和一些杂记,试图寻找解决之道。
而小林玥,在收到父亲关于“泥泞难行”的抱怨和“寻求器械”的询问后,更是直接钻进了格物院的工坊。她看着那些复杂的齿轮和连杆,又看看窗外雨后泥泞的庭院,忽然跑到仓库,拖出几块宽大的木板和一些废弃的绳索、铁环,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嘴里念叨着:“大大的脚……就不会陷进去了……”
数日后,林宸收到了格物院加急送来的一批奇怪物件——那是一种由宽大木板和简易转向机构组成的、被称为“沼泽橇”的原始滑橇模型,以及一份由小林玥口述、工匠记录的“履带传动构想”草图,虽然粗糙不堪,却让陷入运输困境的林宸眼前一亮!
“立刻让随军工匠依此原理,赶制一批大型橇板,用于拖运火炮和重型物资!告诉格物院,履带构想,全力研究!”林宸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女儿的奇思妙想,再次在关键时刻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六、 皇太极的调整
辽阳城中,皇太极得知明军被迟滞在辽泽之地,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阴狠的笑容。
“好!天助我也!林宸,任你火器再利,在这辽泽泥潭之中,也要你寸步难行!”他下令,“让豪格、多尔衮,不必急于与明军决战,继续袭扰,疲其兵力,耗其粮草!待其师老兵疲,便是我们反击之时!”
锦州的血战刚刚落幕,辽泽的泥泞与袭扰又成为新的考验。北伐之路,注定铺满荆棘与牺牲。林宸与皇太极,这两位当世枭雄,在广袤的辽东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关乎国力、智慧与意志的终极较量。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汗水、鲜血与层出不穷的挑战。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临辽阳,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