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只是看着松冈海左没说话,示意他继续。
如此表现压得他胸口一阵阵发紧。
这位美国国务卿不接话,不表态,分明是在等他亮出底牌,不见兔子不撒鹰。
该死的美国人。
可他又不能表现出不满。
东北战局岌岌可危,钢铁、煤炭的产能骤降,没有美国的石油和废钢,前线的坦克开不动,战机飞不起来,用不了半年,整个对华战争就会崩盘。
可他也不能露怯。
他是来求美国“续命”的,但求人的姿态绝不能摆出来。
日本是“大东亚共荣圈”的主导者,是“对抗赤色威胁”的先锋,怎么能在谈判桌上显得卑微?
不然他们不仅在东北局势上被纪家军牵制,以后就连同美国“协商”的资格都没有了。
所以哪怕他内心再不甘再惶恐,脸上也必须维持着外交官的从容。
比尔的沉默越是漫长,松冈就越要稳住节奏。
他必须让美国人相信,日美合作是“互利共赢”,而非日本单方面的乞求。
于是他刻意放缓呼吸,脸上勾起一抹公式化的微笑,语气依旧平稳得听不出波澜。
“国务卿先生想必也清楚,东亚的稳定与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休戚相关。苏联的赤色浪潮步步紧逼,若日本失利,共产主义势力将席卷整个东亚,届时贵国在菲律宾、在长江流域的利益,恐怕也难以保全。”
说这话时他心里却在打鼓。
他知道美国未必真在乎“赤色威胁”,他们只在乎利益。
能决定他们要不要出手的决定性因素是日本能给他们多少好处,根据这个好处他们才会考虑要不要输血。
可他不能直接说“我们需要石油和废钢”,必须把诉求包装成“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日本的困境转化为美国的潜在风险。
他悄悄瞥了一眼比尔身后的军方代表,那人正低头翻看文件,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松冈心里一沉。
美国大概早就清楚华国东北对日本的反攻态势,还有他们日本目前的资源储备和军工生产的缺口了……
深吸一口气,宋刚继续抛出早已准备好的利益。
“日本愿与美国深化经济合作,开放沦陷区的矿产和铁路经营权,让美国资本自由进入。同时,我们承诺遏制南进步伐,确保东南亚的和平稳定。这对贵国的橡胶和锡矿的供应,亦是保障。”
每说一句,他都观察比尔的表情。
确认这句话能不能打动美国人?
会不会暴露太多底牌?
可比尔依旧没说话,只是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继续。
松冈海左暗自咬牙。
该死的美国佬!
他知道空泛的“开放经营权” 不足以让贪婪的美国佬真正动心,必须抛出更实在、更能戳中其核心利益的筹码,才能打破这该死的沉默。
他深吸口气,带着一种“忍痛让步”的诚恳再次开口。
“国务卿先生,请您相信我们的诚意不止于此。为确保美国资本的绝对安全与收益,我们愿签署《日美经济协作条约。沦陷区矿产开采的前十年,美国企业可享受30%的税收减免;铁路运营收益,美方分得40%,且拥有优先续约权。”
比尔依旧没有说话,只是神色少了些漠然,显然已经有所意动了。
松冈暗自松了口气继续加码。
“更重要的是,日本愿与美国建立‘共同防共情报网’。关东军将共享苏联远东军的部署情报,包括兵力调动、军事基地位置等核心信息;我们还将在伪满洲国与苏联边境部署监听站,为美国提供实时预警。若贵国愿意,日美可每年举行一次联合军事演习,共同提升应对赤色威胁的能力。”
他知道美国最忌惮的就是苏联在亚太的扩张,用“防共”绑定军事协作,能让美国意识到日本的战略价值,而非单纯的“资源索取者”。
见比尔神色又松动了些,松冈趁热打铁又补上一句:
“关于东南亚,日本可书面承诺五年内不向中南半岛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同时,日本将保障美国在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的橡胶、锡矿供应渠道畅通,甚至可协调当地政权,给予美国企业比其他国家更优厚的采购价格。”
这是松冈能拿出的最大让步了。
冻结南进计划,等于暂时放弃了日本急需的南洋资源,只为换取美国的战略物资输血。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如果不将华国东北的事情先解决掉,那他们也没机会再继续南进了。
比尔终于从椅背上直起身,指尖夹着的雪茄在烟灰缸上轻轻磕了磕,烟灰簌簌落下。
他语气慢悠悠地笑了笑:“松冈先生提出的条件,总算有了些‘合作的样子’。”
他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拒绝,目光扫过桌上的文件笑道:“书面承诺五年不碰中南半岛、保障资源供应,这很好,但是还不够。”
他摇了摇头。
“美国需要的不是一张废纸,而是能落地的保障。”
松冈海左坐直身子垂首问:“国务卿先生还请明示。”
比尔抬手示意身后的经济顾问递上一份清单,看着清单缓缓道:
“我们要求日本需允许美国派观察员进驻东南亚关键港口和矿场,监督供应渠道的畅通。
“且你们提议的‘更优厚的采购价格’,必须要明确比英国、荷兰他们的企业低15%以上,签订至少十年的长期合同,这是我们这方的底线。”
松冈海左的脸色瞬间微变。
派观察员进驻?
那不是等于让他们的东南亚布局彻底暴露在美国眼皮底下。
还有15%的价差和十年长约,更是要从他们手里硬生生割走一大块利益!
“国务卿先生,派观察员和15%的价差,恐怕超出了我方的承受范围。东南亚的政权本就复杂,观察员进驻容易引发误会,而长期低价供应,也会严重影响日本的战时经济。”
沉吟片刻,松冈海左试探问:“能否将价差降至10%,观察员改为‘定期磋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