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齐的朝堂上,周奉叔绝对是个“画风清奇”的存在——别人见了皇帝、权臣都恭恭敬敬,他倒好,天天提着二十口单刀在皇宫里晃悠,活像个“行走的兵器库”,连守门的卫兵都不敢拦,还放狠话“周郎刀不识君”。可谁也没想到,这位敢在皇宫里“横着走”的主儿,最后却栽在了萧鸾的“调虎离山”计里,刚要赴任就被拉到衙门里打死,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说起来,也算把“嚣张”活成了“笑话”。
先说说周奉叔这人,他爹是南朝有名的武将,打小就跟着学武艺,一身力气大得惊人,耍刀弄枪更是不在话下。按理说,有这一身本事,好好在军营里干,说不定能成个名将,可他偏不——仗着自己能打,又有点家族势力,天天把“勇猛”挂在脸上,说话办事全凭脾气,活脱脱一个“没长大的莽夫”。
郁林王即位后,因为喜欢跟人比勇斗狠,反倒觉得周奉叔这股“横劲”对胃口,把他当成了“身边红人”。这下周奉叔更飘了,每天进宫都不带空手的——不是提一把刀,而是二十口单刀,用绳子串起来挂在身上,走路时“哐当哐当”响,离老远就能听见。守门的卫兵见了,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谁也不敢拦他——毕竟人家是皇帝的“宠臣”,手里又有刀,真要是拦错了,说不定刀就架到自己脖子上了。有次一个新来的卫兵不懂规矩,想让他把刀留下再进宫,周奉叔当场就火了,拔出一把刀“啪”地拍在桌子上:“你知道我是谁吗?周郎的刀,可不管你是官是兵,再拦着,别怪我不客气!”吓得那卫兵赶紧磕头道歉,从此再也没人敢管他。
时间一长,周奉叔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在皇宫里耍横,还敢在朝堂上跟大臣叫板。有次萧鸾跟郁林王奏事,提到要整顿军纪,周奉叔在旁边插了一嘴:“整顿什么军纪?有我在,谁敢不听话?”萧鸾当时就皱了眉,心里暗道:这小子太嚣张,留着早晚是个麻烦。从那以后,萧鸾就开始盘算着怎么除掉周奉叔——可周奉叔天天跟着郁林王,又有一身武艺,硬来肯定不行,只能想个“巧办法”。
没过多久,萧鸾就找了萧谌、萧坦之,让他们去劝郁林王把周奉叔外派到青州当刺史。萧谌俩人本来就跟萧鸾一条心,立马就去给郁林王吹“耳边风”:“陛下,周奉叔将军武艺高强,留在京城有点屈才了。青州是边境重地,正好让他去那里镇守,也能让他立点军功,将来脸上也有光啊。”郁林王本来就觉得周奉叔在京城太能闹,有时候还会顶撞自己,一听这话,觉得有点道理:“行啊,让他去青州也挺好,省得在我眼前晃悠。”
可周奉叔听说要让自己去青州,心里却不乐意——京城多舒服,有皇帝宠着,还能天天耍横,去青州守边境多苦啊。但君命难违,他只能找郁林王提条件:“陛下让我去青州也行,不过我得要个千户侯的爵位,不然我这面子过不去。”郁林王觉得这点要求不算啥,当场就答应了:“行,不就是个千户侯嘛,等你走的时候我就下旨封你。”
可这事传到萧鸾耳朵里,他立马就不同意了:“周奉叔这小子,没立什么大功,还想要千户侯?太过分了!最多给他个曲江县男,食邑三百户,爱要不要!”郁林王本来就怕萧鸾,一听萧鸾不同意,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让手下人去跟周奉叔传话。
周奉叔一听自己只能当曲江县男,当场就炸了——他以为郁林王答应了的事肯定没问题,没想到萧鸾居然从中作梗。他气冲冲地跑到皇宫里,想找萧鸾理论,可刚到宫门口,就被萧鸾派来的人拦住了。萧鸾亲自出来“安抚”他:“奉叔啊,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是朝廷有规矩,爵位不能随便封。你先去青州,等将来立了军功,别说千户侯,就是更高的爵位,我也帮你争取。”周奉叔虽然生气,但也知道萧鸾手握兵权,自己跟他硬刚讨不到好,只能憋着火答应了:“行,我去青州,但这事我记着!”
没过几天,周奉叔就收拾好行李,准备去青州赴任。他的部伍已经先出发了,他自己则等着郁林王的“送行圣旨”。可他没等到圣旨,却等到了萧鸾和萧谌派人来传“敕令”——说是有紧急公务,让他赶紧去尚书省一趟。周奉叔虽然有点纳闷,但想着“敕令”是皇帝下的,也没多想,就跟着来人去了尚书省。
可他刚一进尚书省的大门,就觉得不对劲——里面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没有。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群身强力壮的卫兵就从两边冲了出来,把他团团围住。萧鸾和萧谌从里面走出来,冷冷地看着他:“周奉叔,你在京城横行霸道,目无朝廷,今天就是你的死期!”周奉叔这才明白过来,自己中了萧鸾的“调虎离山”计,可现在再想反抗已经晚了——卫兵们一拥而上,把他按在地上,一顿拳打脚踢。没过多久,这位“持刀闯宫”的狠角色,就被活活打死了。
消息传到郁林王耳朵里,他当时就懵了——虽然他也觉得周奉叔能闹,但也没想让他死啊。他想找萧鸾质问,可一想到萧鸾的兵权,又把话咽了回去。最后只能无奈地认可了萧鸾的奏报,说周奉叔“目无君上,罪该万死”。就这么着,周奉叔的小命,成了萧鸾夺权路上的“垫脚石”,而郁林王的懦弱,也让朝堂上的人看得明明白白——这皇帝,是真的“说话不算数”。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中评此事:“奉叔恃勇而骄,昧于进退,虽有骁力,终取灭亡;郁林暗弱,不能保其亲信,权移于鸾,国祚可知矣。”意思是周奉叔仗着勇猛而骄横,不懂进退之道,即便有过人的武力,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郁林王昏庸懦弱,连自己的亲信都保护不了,权力已经转移到萧鸾手中,齐国的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勇猛本是好事,但若用错了地方,反倒会成为招致灾祸的根源;君主本应掌控权柄,但若懦弱无能,最终只能任人摆布。
作者说
要是把周奉叔的故事当成“爽文”看,会觉得他是“作死”;可细想之下,他更像个“没找对位置的猛夫”——有武艺却没脑子,有脾气却没分寸,把“嚣张”当成“本事”,把“耍横”当成“存在感”,最后栽跟头其实是早晚的事。
但这事里最耐人寻味的,不是周奉叔的“蠢”,而是萧鸾的“狠”和郁林王的“怂”。萧鸾要除周奉叔,不是因为周奉叔“坏”,而是因为他“碍眼”——一个不听自己话、还能接近皇帝的猛夫,早晚是夺权路上的障碍,所以必须除掉。而郁林王的“怂”,则彻底暴露了他“皇帝身份”的虚弱:答应给周奉叔的爵位,被萧鸾否决就不敢作声;自己的亲信被打死,也只能“认了”。这哪里是皇帝?更像个“被人操控的木偶”。
其实放到现在,周奉叔的故事也有警醒意义:职场里,有能力是好事,但不能把“能力”当成“耍横的资本”,更不能看不清局势——你觉得自己“不可替代”,说不定在别人眼里,你只是个“随时能除掉的麻烦”;生活里,有脾气也正常,但得懂“分寸”,别把“脾气”当成“个性”,不然早晚得为自己的“没脑子”买单。毕竟,这个世界上,没人会一直惯着“横冲直撞的莽夫”。
本章金句
把“勇猛”当“任性的资本”,早晚要为“没脑子”买单;把“权力”当“捏软柿子的工具”,迟早会让“懦弱”吞噬自己——没有分寸的“横”,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周奉叔,知道自己被外派,会收敛脾气赴任,还是继续跟萧鸾硬刚?要是你是郁林王,面对萧鸾擅杀自己的亲信,会选择反抗,还是像原文里那样“认了”?快来谈谈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