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精准的代价
射击训练场位于黄埔岛东侧的一片开阔地,背靠着起伏的丘陵。烈日当空,将地面烤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尘土的味道。步兵科的学员们趴在滚烫的地面上,据着沉重的“汉阳造”步枪,对准百米外的环形胸靶。
“砰!砰!砰!”
零星的枪声响起,打破了午后的沉闷。
教育手持望远镜,观察着弹着点,不时通过铁皮喇叭报出环数。
“三号靶,五环!”
“七号靶,脱靶!”
“十二号靶,又是脱靶!李文斌,你在瞄哪儿?!”
趴在十二号靶位的李文斌,脸几乎要埋进土里,耳根通红。他咬着嘴唇,又一次费力地拉动枪栓,退出弹壳,重新装填。那支对于其他人来说还算趁手的“汉阳造”,在他略显单薄的臂弯里,显得格外沉重。他的胳膊因为持续用力而微微颤抖,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滴落,模糊了简陋的照门。
又是一枪射出,子弹不知飞向了何处。
“李文斌!再脱靶,今天下午你就别休息了,给我一直练到命中为止!”教育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怒气。在军校,射击是基础中的基础,连续脱靶不仅是成绩问题,更被视为一种耻辱。
周围的学员中传来几声低低的嗤笑。李文斌是典型的文弱书生,投笔从戎前是武汉中学的优等生,国文历史极佳,但体能和军事技能一直是他的软肋。他羞愧得无地自容,几乎要将头埋进臂弯里。
休息哨声响起。学员们纷纷起身,活动着僵硬的身体,走向一旁的水桶。李文斌却依旧趴在原地,肩膀微微耸动,像是在压抑着极大的沮丧和委屈。
邓枫拿起自己的水壶,走到李文斌身边,蹲下身,递了过去。
“李同学,先喝口水。”
李文斌抬起头,眼圈有些发红,他接过水壶,低声道:“谢谢……邓同学,我……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当兵?”
邓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他那支步枪,仔细看了看,又看了看他刚才射击的位置。“不是适不适合的问题。是你的方法不对,而且这枪对你来说,确实重了些。”
李文斌茫然地看着他。
邓枫示意他看向枪械:“射击,不仅仅是瞄准扣扳机那么简单。它涉及到物理。”他随手捡起一根小树枝,在旁边的空地上画了起来。
“你看,子弹离开枪口后,并非直线飞行,而是一条抛物线,受重力影响会下坠。这叫弹道。不同的枪,子弹初速不同,弹道也不同。‘汉阳造’的标尺射程和实际弹道,你需要心里有数。”
他在泥土上画出一条弧线,标注出百米距离上大概的下坠量。
“其次,据枪姿势影响稳定性。”邓枫让他重新趴下,亲自帮他调整,“你的身体轴线要和射击方向尽量一致,减少后坐力带来的扰动。肩膀要顶实枪托,但不是用死力,要找到那个‘贴合’的感觉。胳膊肘支撑的位置也很关键……”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纠正着李文斌的动作细节,耐心得像一位工匠在雕琢作品。
“最重要的是呼吸。”邓枫强调,“你在晃动最大的时候开枪,怎么可能打中?瞄准时,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呼出,在呼气即将结束、身体最稳定的那一两秒内,屏住呼吸,柔和地扣动扳机。”
他让李文斌空枪练习了几次呼吸和击发的配合,感受那种节奏。
“可是……我臂力不够,端不稳枪……”李文斌还是有些气馁。
“那就利用地形和依托。”邓枫指着地面,“前面的小土堆,就是天然的依托。把枪管的前护木稳稳地架在上面,能极大减少晃动。没有现成依托时,可以用背包、甚至用你的左手手掌垫在枪管下作为支撑。”
他将步枪还给李文斌,眼神充满鼓励:“记住,力量不足,就用技巧和知识来弥补。你不是在跟别人的蛮力较劲,你是在跟地心引力和子弹的飞行规律打交道。现在,按我说的,再试一次。”
李文斌将信将疑,但看着邓枫笃定的目光,他重新趴下,脑海里回忆着邓枫讲解的每一个要点:调整呼吸,感受身体的稳定,利用土堆作为依托,估算着那看不见的弹道……
他扣动了扳机。
“砰!”
“十二号靶……六环!”教育的声音带着一丝讶异。
虽然只是刚刚及格,但对于连续脱靶的李文斌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他激动地回过头,看向邓枫,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邓枫微笑着冲他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枪,李文斌虽然环数不高,但再也没有脱靶,七环,甚至打出了一个八环。他逐渐找到了感觉,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和自信。
训练结束,李文斌的成绩虽然依旧排在末尾,但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他快步追上正要离开的邓枫,深深鞠了一躬:“邓同学,太感谢你了!没有你,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邓枫扶住他,平静地说:“不必客气,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的文化底子好,这是你的长处。军事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弥补,但知识和思考的能力,是更宝贵的财富。找准自己的节奏,你会成为一名好军人的。”
李文斌用力地点着头,将邓枫的话牢牢刻在心里。他看着邓枫离开的背影,眼神里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敬佩。他知道,自己欠邓枫一个大人情,而邓枫这种不张扬、切实解决问题的作风,也让他更加折服。
从这一天起,李文斌成了邓枫在文化学员群体中最坚定的拥护者之一。而邓枫也通过这件事,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同学们心中“不仅有才,而且肯帮人”的形象。这种基于实际帮助而建立的信赖,远比空泛的口号更加牢固,在未来的风浪中,将成为他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夕阳的余晖洒在训练场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精准的代价,不仅仅是汗水和苦练,有时,更需要一颗愿意分享智慧、点亮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