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镜中之敌
周世仁亲临苏黎世的消息,像一块投入本就激荡湖面的巨石,让林晓团队瞬间进入了最高警戒状态。对手不再隐藏于幕后操控,而是走到了台前,这意味着博弈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风暴之眼,迎来了风眼本身,压力陡增。
马克提供的信息很关键,但他本人对此事的态度却愈发显得扑朔迷离。他一方面提醒林晓周世仁的动向,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应对,却只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建议:“苏黎世是讲法律和规则的地方,但规则之下,暗流更多。你们要小心,不仅要小心周,也要小心……任何可能被利用的‘镜子’。”
“镜子?”夏沫咀嚼着这个词,目光锐利地扫过团队内部的每一个人,也包括偶尔往来的马克助理、疗养中心的医护人员,甚至……那位介绍施密特先生的马克本人。
在巨大的压力和利益面前,忠诚的边界变得模糊。瑞士这片看似澄澈的“镜界”,此刻映照出的每一张面孔,似乎都带上了可疑的阴影。
苏杭的新作品「余烬新生」被严密地保护在实验室深处,除了核心四人及马克,无人知晓其全貌。林晓和夏沫决定,暂时不将这些作品公开展出,而是作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
周世仁抵达苏黎世后,并未立刻有大动作。他下榻在苏黎世最豪华的酒店,行事低调,只是通过官方渠道,向艺术展的主办方和几家主流媒体发出了参观预约,理由是“对感官艺术与食品创新的跨界融合深感兴趣”。
“黄鼠狼给鸡拜年。”李小明嘟囔着,更加寸步不离地守着苏杭和实验室。
压力之下,团队内部的神经也绷到了极致。夏沫对所有人的电子设备进行了多次安全检查,甚至开始怀疑内部通讯是否已被监听。李小明因为过度紧张,在一次外出采购时,与一个无意中靠得太近的路人发生了口角,差点动手,幸好被同行的夏沫及时制止。
“我们不能自己先乱起来。”林晓强行压下自己内心的焦躁,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周世仁就是想用这种压力,让我们自乱阵脚,从内部瓦解。”
然而,猜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悄然滋生。一天晚上,负责照顾苏杭起居的李小明无意中提到,苏杭的物理治疗师安娜,似乎对那件未命名的、盛放着“新生”液体的破碎容器格外感兴趣,几次询问苏杭使用的具体原料和模拟那种“新生”气息的灵感来源。
“她只是对治疗过程涉及的新感官刺激好奇吧?”李小明试图解释。
夏沫却皱起了眉头:“安娜的背景我们查过,很干净。但她最近的关注点,似乎超出了纯粹的治疗范畴。施密特先生说过,要小心任何可能被利用的‘镜子’。”
一时间,连这位一直给予苏杭专业帮助和情感支持的安娜治疗师,其温和的笑容背后,似乎也蒙上了一层审视的薄纱。
周世仁参观艺术展的日子到了。他带着两名助理和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的律师,准时出现在画廊门口。媒体镜头闪烁,记录下这位亚洲餐饮巨头“兴致盎然”地欣赏各类前沿艺术作品的一幕。
他刻意在苏杭的「蚀」系列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与周围或困惑或震撼的观众不同,周世仁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如同鉴赏商品般的平静微笑。他甚至伸出手,按照展品说明,触摸了那件象征“贫瘠土地”的粗糙糕体,指尖在那龟裂的表面缓缓划过,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然后,他转向陪同在侧的主办方负责人,用清晰且足够让附近媒体听到的声音说道:“很有冲击力的作品。将环境议题与食物结合,想法很大胆。我们‘味王集团’也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创新,或许未来,有机会与这样有想法的年轻艺术家合作。”
这番话,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仿佛之前所有的打压、构陷、威胁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惜才、并关注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
躲在二楼监控室透过屏幕观察的林晓和夏沫,心中警铃大作。周世仁这是在公开场合,试图将苏杭和他的作品,纳入他自己的话语体系,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招安”或“定义”!如果舆论被他引导,他们之前的抗争将失去立足点。
就在这时,周世仁的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了画廊角落的一个监控探头,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冰冷的弧度。
他知道了!他知道林晓他们在看!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
参观结束后,周世仁并未离开苏黎世。当晚,夏沫安插在酒店的人传来消息,周世仁秘密会见了一位客人。由于会面地点在高度私密的行政酒廊,无法获知客人身份,但传递消息的人描述,那位客人是一位“身材高挑、气质干练的亚裔女性”。
“陈静?”林晓第一时间想到了她。
“不一定。”夏沫脸色凝重,“也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某面‘镜子’。”
就在他们被内部猜疑和外部压力折磨得心力交瘁时,一直埋头于数据挖掘的施密特先生,传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我找到了‘知名不具’!”施密特的语气带着罕见的激动,“或者说,找到了他可能的下落!他当年并没有死,而是在‘小山屋’火灾后,通过特殊渠道来到了欧洲,并且……改头换面,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真菌学家!他现在用的名字是‘埃里希·沃尔夫’,目前就在瑞士,住在靠近意大利边境的一个阿尔卑斯山区小镇上,深居简出!”
这个消息,如同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中,猛然点亮了一支火把!
“真菌学家……埃里希·沃尔夫……”林晓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心脏狂跳。如果找到他,三十年前的真相,枯松露的来源,周世仁父辈的罪行,很可能将大白于天下!
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最关键的证人!
“我们必须立刻去见他!”夏沫立刻说道。
“不行!”施密特立刻反对,“太危险了!周世仁刚刚抵达,我们内部可能存在泄漏,这个时候任何异常动向都可能被察觉。而且,沃尔夫隐居多年,突然造访,很可能惊动他,或者……把他置于危险之中。”
找到关键证人的狂喜,瞬间被现实的巨大风险所冲淡。去,还是不去?什么时候去?如何保证安全和隐秘?
就在他们陷入两难境地,激烈讨论时,李小明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信息,是安娜治疗师发来的,内容是询问苏杭明天康复训练的具体时间安排,末尾,仿佛不经意地加了一句:
“另外,请转告林先生和夏女士,小心周先生带来的那位‘食品安全专家’,他尤其关注了苏先生作品中使用的几种特殊植物胶质来源,问题……非常专业,且带有引导性。”
安娜的警告,像一道分岔的闪电。
她到底是谁?是出于职业良知和对苏杭的关心而冒险提醒?还是……这本身就是周世仁阵营故意释放的、为了引导他们调查方向,或者加剧内部猜忌的又一重迷雾?
镜中之敌,虚实难辨。
手握关键证人下落的狂喜与焦虑,与身边这愈发扑朔迷离、真假难分的“镜子”交织在一起。
下一步,该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