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抉择时刻
石磊手中那枚徽章瞬间的闪烁与他脱口而出的“‘看’了我一下!”,如同在凝重的空气中投入了一块寒冰,让茶室内的温度骤降。那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看”,而是一种更接近本能感知的、被某种冰冷意识“扫描”或“锁定”的惊悚感。
安曼立刻夺过那枚徽章,将其放入一个临时组装的、内衬特殊屏蔽材料的便携盒中。徽章被隔绝后,石磊才仿佛脱力般松了口气,小脸依旧煞白。
“不仅仅是监控……”安曼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动,“这东西……可能带有某种主动的、低强度的生物信号交互功能!它刚才可能在对石磊的神经系统,或者他体内的‘标记’残留,进行了一次极快速的‘握手’验证!”
对方的科技,再次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已不仅仅是监视,更像是一种无形的“烙印”和“识别”。
危机感骤然升级。这封华丽的邀请函和这三枚精致的徽章,不再是简单的入场券,而是套向脖颈、带着倒刺的项圈。
“现在,我们还去吗?”安曼问出了最现实的问题。之前的风险尚在可预估的范围内,但此刻,这主动“窥视”的徽章,将未知的危险系数拉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苏杭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林晓,眼神冰冷而坚定,表明他的态度从未改变——林晓决定去,他便会同行,无论明暗。
石磊紧紧攥着拳头,虽然害怕,却倔强地看着林晓,他没有说话,但眼神已经表达了一切。
林晓的目光缓缓扫过他的团队成员。安曼的理性与担忧,苏杭的沉默与决绝,石磊的恐惧与坚持。他知道,此刻的抉择,关乎的不仅是任务的成败,更是每个人的安危。
“去。”林晓的声音不高,却如同磐石般稳固,瞬间定住了所有浮动的心思,“正因为危险,正因为他们如此‘重视’我们,我们才更要去。”
他走到白板前,在那三个目标旁,用力地写下了第四个:
四、生存:确保团队每一个人,都能安全返回。
“但如何去,需要重新评估。”林晓转身,目光锐利,“我们必须假设,从戴上徽章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一切,包括生理数据、位置、甚至部分神经活动,都可能处于对方的监控之下。任何传统的保密手段,都可能失效。”
一场关于策略的激烈讨论在茶室内展开。
安曼主张极度谨慎:“我建议,我们三人全程保持高度警惕,尽量集体行动,拒绝任何形式的分离,尤其是石磊。对于徽章,我会尽最大努力,在外部加装一个微型的、被动式的信号干扰层,虽然无法完全屏蔽其基本识别功能,但希望能干扰其更精细的数据采集。”
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方案,以自保和减少信息泄露为首要目标。
苏杭则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思路:“让他们‘看’。”
他看着那被屏蔽的徽章,嘶哑地分析:“他们想‘看’,就给他们‘看’一些我们想让他们‘看’的。石磊的恐惧,可以是真的。我们的紧张,也可以是真的。但真的底下,要藏好假的。”
他意指利用对方的监控,进行反向的信息欺诈。比如,刻意表现出对某些无关紧要区域的“兴趣”,或者利用石磊的感官,故意在某些预设的、安全的“空白”点附近表现出异常,误导对方的判断。
“暗线,要动起来。”苏杭补充道,这是他作为暗线的价值所在,“明的,吸引眼睛。暗的,才能找到真正的‘心脏’。”
林晓综合了两者的意见。“安曼的方案是基础,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大限度保护自己。苏老师的思路是关键,我们不能完全被动,要尝试在对方的规则内,扰乱他们的视线。”
他最终拍板:“明线上,我们按照对方的要求,佩戴徽章,接受‘安排’,但内心要绷紧苏老师说的那根弦,适时‘表演’。安曼全力研究干扰和反制手段,哪怕只能争取到一点点优势。苏老师,你独立行动,寻找机会潜入那个临湖的石拱门区域,那是我们预先确定的可能核心区。”
他看向石磊,语气格外凝重:“石磊,你会被单独带走,这几乎无法避免。但记住,害怕是正常的,不要强行掩饰。你的任务不是扮演英雄,而是保护好自己,用你的方式记住一切。我们会尽快找到你。”
策略在争论与补充中逐渐清晰、完善。这是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是目前形势下,他们能做出的最优选择。它将极致的谨慎与有限度的冒险结合在一起,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在敌人眼皮底下上演的默剧。
最终的行动方案被确定下来。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明里暗里的角色与任务,也明白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安曼开始埋头于对徽章的技术攻防,试图在那精密的造物上找到一丝可乘之机。苏杭则开始独自进行最后的准备,检查着他那些不起眼却致命的“工具”,眼神沉寂如深潭。
林晓将三枚徽章重新拿起。那冰凉的触感,此刻仿佛带着一丝灼人的温度。他知道,一旦戴上,便再无退路。
他深吸一口气,将其中一枚徽章,缓缓别在了自己的衣领内侧。那暗紫色的彼岸花标志紧贴着他的皮肤,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令人心悸的冰冷波动,仿佛一个沉睡的活物,即将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