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带着“企业支持员工参军”的成果,专程前往d国总统府,与总统、总理召开专项会谈。刚落座,林天就将一份数据报告递过去:“目前各中资企业已有3万名员工报名参军,后续每月还能稳定输送5000人;所有参军员工的工资由企业按两倍标准发放,服役期间岗位保留,退役后优先提拔——这既能帮贵国充实兵员,也能让士兵无后顾之忧。”
总统拿起报告,翻到“兵员技能分布”一页,看到近80%的报名员工有机械维修、物流调度、医疗护理等专业技能,眼中瞬间亮了起来:“林先生,这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军队正缺有技能的兵员,尤其是懂技术的骨干,你们不仅帮我们招人,还承担双倍工资,这份诚意,d国永远不会忘!”
总理也激动地补充:“之前我们还在担心,年轻人不愿参军,怕耽误工作、影响收入。现在有了企业的保障,参军不仅能保家卫国,还能拿到更高工资,退役后还有更好的发展,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军队!”
林天笑着回应:“这不是单方面的帮助,而是中d互利共赢的体现。贵国军队强大了,能更好地守护边境安全与产业稳定,我们的企业才能安心发展;企业为参军员工提供保障,也能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形成‘军队强-产业稳-人才聚’的良性循环。”
接着,林天进一步提出深化合作的建议:“后续我们可以推动‘军地技能对接’——企业根据军队需求,为参军员工提前开展针对性培训,比如机械维修、医疗急救等;军队也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军事训练,强化他们的纪律意识与应急能力。这样既能提升军队战斗力,也能为企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总统与总理对视一眼,立刻点头同意。总统当场吩咐秘书:“马上通知国防部,与中资企业对接,制定‘军地技能培训计划’;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企业支持参军的政策,鼓励更多年轻人报名。”
会谈结束后,总统亲自送林天走出总统府,握着他的手说:“林先生,中d合作从民生到军事,从产业到人才,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长远。有中国这样的朋友,d国一定能实现长久稳定与发展。”
林天回应道:“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深化合作,帮贵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经济造血机制,让d国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离开总统府后,林天立刻将会谈结果汇报给沈首长。首长在电话里欣慰地说:“你把‘企业参军保障’与‘军地协同’结合起来,既解决了d国的兵员难题,又深化了中资企业与d国政府的联系,让中d合作的根基更牢了。后续要加快推进‘军地技能对接’,把这种模式固化下来,成为中d合作的又一标杆。”
此时,d国各地已掀起“参军热潮”。在南部港口城市,刚毕业的大学生穆罕默德看到企业支持参军的政策后,立刻报名:“既能参军守护家乡,又能拿到双倍工资,退役后还能进企业当主管,这是最好的选择!”在中部农业区,不少青年农民也放下锄头,到企业报名参军,希望能在军队历练后,带着技能回来建设家乡。
林天站在d国首都的高楼上,看着街头巷尾张贴的“参军宣传海报”,看着年轻人踊跃报名的场景,心中满是笃定。从最初的民生筑基,到后来的军事赋能、产业联动,再到如今的“军地协同”,中d合作已形成“安全-产业-人才-民生”的完整闭环,两国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
他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没有所谓的“掌控者”,只有“合作者”——中d双方用信任打破隔阂,用实干解决难题,用互利实现共赢。而这,正是“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实践,也是“胜天半子”最深刻的意义:不是战胜谁,而是与谁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