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们的承诺没有落空。赵磊的医疗器械厂效率极高,一周后,首批儿童呼吸机和监护仪就通过王鹏的物流专线发往d国。王鹏特意安排了专人全程跟车,还在每台设备上贴了“小心轻放”的双语标识,确保物资完好无损。
设备抵达d国医疗站那天,高小琴第一时间拍了视频发给林天——当地医护人员围着崭新的设备,兴奋地调试参数,几个曾因缺设备耽误救治的医生,红着眼眶对镜头说:“谢谢夏国的朋友,以后孩子们再也不用等转运了!”
林天把视频拿给叶紫涵和沈佳怡看,叶紫涵笑着说:“没想到赵磊他们办事这么靠谱,等这批设备投入使用,我得亲自跟他们说声谢谢。”沈佳怡也点头:“我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帮当地医护人员做设备操作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使用。”
没过多久,张远的教材和卫星设备也送到了。耐磨损的双语教材上,印着清晰的人体解剖图和诊疗流程,连偏远乡村的医生都能轻松看懂;便携卫星接收器一打开,就能连接稳定网络,医护人员终于能准时参加叶紫涵团队的线上培训课。
李哲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他爷爷的老战友,国内儿科泰斗周教授,不仅答应牵头组织专家团,还主动联系了几位心血管、传染病领域的专家,计划下个月就去d国和L国医疗站坐诊。“周教授说,要把夏国的诊疗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医生,让医疗站真正‘能治病、会治病’。”李哲在电话里跟林天说,语气里满是自豪。
为了配合专家团的行程,林天团队提前做了准备:沈佳怡通过远程系统,梳理出两个国家医疗站的常见病症数据,供专家们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叶紫涵则和高小琴对接,安排专家团的食宿和诊疗场地,还特意准备了翻译人员,确保沟通顺畅。
专家团抵达d国那天,当地村民自发在医疗站门口摆了鲜花,孩子们举着“欢迎夏国医生”的牌子,跟着音乐跳传统舞蹈。周教授看着眼前的场景,对身边的专家说:“咱们来对了,这里的人太需要帮助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专家团每天接诊近百名患者,还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培训课。周教授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做儿童肺炎的听诊诊断,心血管专家演示急救流程,传染病专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沈佳怡通过远程系统,实时传输患者的检查数据,帮专家们节省了诊断时间;叶紫涵则全程陪同,记录下专家的诊疗经验,整理成手册供后续培训使用。
这天,d国医疗站接诊了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周教授通过远程系统调取孩子的检查报告,又和国内心脏外科专家远程会诊,最终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手术当天,沈佳怡通过系统实时监控手术室的设备运行,确保供电和仪器稳定;叶紫涵在一旁协助,帮周教授传递器械。
手术成功结束时,孩子的父母抱着周教授哭着道谢,周围的医护人员和村民也响起了掌声。周教授擦了擦汗,对身边的当地医生说:“以后遇到类似病例,就按今天的流程来,有问题随时通过远程系统找我们。”
专家团离开时,当地政府给他们颁发了“友谊勋章”,还特意给赵磊、张远、李哲等人寄了感谢信,感谢他们提供的物资和支持。林天把感谢信分给纨绔们时,赵磊拿着信,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都是周教授和你们在前线辛苦。”
“你们做的可比你们想的重要多了。”林天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设备和教材,专家团就算有再高的医术,也很难施展。咱们是在一条船上,少了谁都不行。”
四合院的院子里,夕阳正好。念念拿着d国寄来的感谢信,缠着林天读给他听;沈念安坐在婴儿车里,玩着张远送的小玩具;叶紫涵和沈佳怡在整理专家团的诊疗手册,准备翻译成多国语言;几位纨绔则围在石桌旁,商量着下次要给L国医疗站捐些儿童营养奶粉。
林老爷子和叶老爷子坐在廊下,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笑着说:“以前总担心这群孩子不成器,现在看来,他们不仅成器了,还能做这么多大事。”沈父也点头:“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是做海外项目,还是帮人治病,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林天看着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海外医疗的路还有很长,但有了这群人的支持,有了这份跨越身份、跨越国界的情谊,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会走得更稳、更暖。而那些在医疗站里重获健康的笑脸,那些被善意温暖的心灵,就是他们所有努力最珍贵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