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经济圈升级国家级新区”的消息在全国引发关注,而京城赵家的阻挠也让局势变得微妙。赵家通过人脉向中央递交“建议信”,列举“林天资历浅、应对复杂局面经验不足”等理由,同时联合部分媒体吹风,暗示“需由更资深的干部主持新区工作”。
面对阻力,“林天”没有急于辩解,而是专注做好当前工作——他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新区发展规划”的最终版本,将“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开放合作”确立为三大核心定位,并详细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Gdp突破5万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单位Gdp能耗下降20%。
规划提交中央后,“林天”受邀前往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汇报会上,针对“资历浅”的质疑,他没有回避,而是坦诚回应:“资历代表经验,但创新需要魄力。过去三年,我带领江山从地级市发展为区域经济引擎,证明了‘江山模式’的可行性。国家级新区需要的是能打破常规、推动创新的管理者,我有信心胜任。”
他还带来了一份特殊的“推荐信”——由江山市10万市民、2000家企业联合签名的请愿书,信中详细列举“林天”在江山的政绩,恳请中央任命他为新区党工委书记。
中央领导看完规划和请愿书,又征求了沈首长等老同志的意见,最终拍板:任命“林天”为江山国家级新区党工委书记,全面负责新区建设。消息公布后,江山市再次响起欢呼声,市民自发在市政府前挂起“支持林书记”的横幅。
赵家的阻挠落空后,并未善罢甘休。赵阳通过海外关系,联系上之前被“林天”击退的国际资本,试图在新区成立初期制造“金融动荡”——他们利用离岸账户炒作新区的土地价格,同时散布“新区建设资金短缺”的谣言,导致部分投资者恐慌性撤资。
“林天”很快察觉异常,他立刻召开金融稳定会议,推出三项应对措施:一是联合央行设立“新区稳定基金”,规模5000亿,用于稳定土地和资本市场价格;二是公开新区的财政收支和建设资金来源,粉碎“资金短缺”的谣言;三是联合外汇管理部门,严查境外资本的违规操作,冻结多笔涉嫌炒作的离岸资金。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资本市场迅速稳定,土地价格回归合理区间。赵阳的阴谋再次破产,其涉嫌“操纵市场”的行为也被有关部门调查,赵家的势力进一步衰落。
解决外部阻力后,“林天”全身心投入新区建设。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动“人才新政”——为全球顶尖人才提供最高500万的安家补贴、1000万的科研启动资金,同时在新区建设“国际人才社区”,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
新政推出后,引发全球人才关注。三个月内,就有5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新区,其中包括3位诺贝尔奖得主、20位院士。这些人才带来的技术和项目,让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瞬间提升,阿里A公司甚至联合这些专家,启动了“量子计算产业化”项目。
在产业布局上,“林天”进一步优化“全球产业链”——在新区设立“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吸引特斯拉、苹果等国际巨头入驻,与本土企业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的深度合作;同时,推动江芯科技在新区建设“全球最大芯片研发中心”,目标是突破7纳米芯片技术,彻底摆脱国外技术依赖。
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新区的重点。“林天”下令,新区所有新建建筑必须达到“零碳标准”,同时大力发展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计划在五年内实现“新能源占比超过50%”的目标。新区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吸引国内外企业参与碳交易,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新区建设的成果很快显现。成立一年后,新区Gdp突破5万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级新区。联合国秘书长亲自到访新区,称赞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就在新区发展蒸蒸日上时,“林天”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高小琴在东南亚考察时,发现当地有一家中国企业被外资恶意收购,而这家企业正是为江芯科技提供关键材料的供应商。
“林天”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惜一切代价,帮这家企业夺回控制权!绝不能让外资卡住我们的产业链喉咙。”
一场新的产业链保卫战,即将打响。而这一次,“林天”面对的,是更强大的国际资本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