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山回到京城不久,林天接到中枢任命——兼任汉江省副书记,统筹汉江省与海外“共赢”项目的联动发展。接到通知当天,他便驱车前往汉江省省会,参加省委常委会。
会议室内,汉江省省委书记率先发言:“林天同志在江山的实践证明,‘内外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在汉江省正面临产业升级瓶颈,农业、制造业都需要新的突破口,希望你能把‘共赢’经验带到汉江,推动全省发展再上台阶。”
林天接过话茬,打开带来的省域发展地图,指着汉江流域的农业带和工业园区说:“汉江省地处中原,农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刚好能与咱们的海外合作项目形成互补。我有三个初步想法,想和大家探讨。”
他提出的第一个方向,是打造“汉江-海外农业协作带” 。“汉江省的优质小麦、棉花种源在国内领先,咱们可以联合d国、L国的农业产业园,建立‘种源研发+海外种植+国内加工’的产业链。比如把汉江的小麦种源送到d国种植,收获后运回汉江加工成面粉,再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全球,既提升附加值,又能带动两地农民增收。”
第二个方向,是推动制造业“出海”与“引智”结合 。“汉江省的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产业有优势,之前赵磊、王鹏他们在A国、欧洲的合作资源,刚好能帮这些企业对接海外订单;同时,咱们还能引进欧洲的新能源技术,在汉江建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实现‘技术落地+本地制造+全球销售’的闭环。”
第三个方向,是搭建“汉江国际人才港” 。“依托汉江省的高校资源,开设‘海外合作定向班’,培养农业技术、跨境物流、外语翻译等专业人才,既满足省内企业的海外需求,也能为全球‘共赢’项目输送储备力量。之前在江山的职业学院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汉江。”
林天的提议得到了常委会成员的一致认可。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当场表示:“我们已经与省内几家种源企业对接,他们愿意拿出最好的品种参与海外合作,下周就能组建研发团队赴d国考察。”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也补充:“汉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就想拓展海外市场,有了林天同志的资源对接,咱们争取年底前拿下欧洲的订单。”
会议结束后,林天没有休息,立刻前往汉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几家重点制造企业调研。在农科院,他查看了最新培育的小麦品种,叮嘱科研人员:“要针对d国、非洲国家的气候特点,优化品种特性,确保种源在海外能高产、稳产。”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他鼓励负责人:“要抓住与欧洲企业合作的机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打响‘汉江制造’的品牌。”
当晚,林天给沈首长汇报了汉江省的规划思路。沈首长在电话中肯定道:“把‘共赢’模式从城市拓展到省域,是重要的一步。汉江省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有优势,做好了能成为‘中部地区联动海外’的标杆,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挂了电话,林天站在酒店窗前,看着汉江省省会的夜景,心里充满期待。他知道,从江山到汉江,“共赢”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而每一次的拓展,都意味着能帮更多人实现发展、帮更多地方找到机遇。未来,他会继续带着这份使命,在省域与全球的联动中,书写更多“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