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落幕的钟声犹在耳畔,“共赢”事业的新征程已悄然开启。林天在会后主持召开核心工作会议,将“人才梯队建设”与“全球网络深化”列为新一年的核心目标——前者着眼于让更多“赵东来们”成长起来,后者则致力于将“共赢”的触角延伸至更多发展中国家。
为培育后备力量,林天推动成立“共赢青年人才学院”,邀请赵东来、周正、高育良等一线实践者担任导师,通过“理论授课+海外实训”的模式,培养既懂专业又通国际协作的年轻干部。首批学员中,有来自基层的扫黑骨干,有精通多国语言的法律新人,还有深耕农业技术的科研人员。开学第一课上,林天亲自授课,指着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共赢”项目点说:“你们接过的不仅是工作的接力棒,更是让世界更公平、更繁荣的责任。”
与此同时,“全球共赢发展基金”启动“小额民生项目计划”,鼓励各国民间组织申报社区级项目——从非洲村庄的水井修缮,到南美贫民窟的技能培训,再到A国农村的电商扶持,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投向最贴近民众的需求。孙连城负责统筹这项计划,他带着团队走遍十几个国家调研,制定出“需求优先、民众参与”的审批标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有次在非洲某村庄考察时,村民们围着他唱起当地歌谣,歌词里满是对“共赢水井”的感激,孙连城当场拍下视频发给林天,配文:“这才是‘共赢’最该有的样子。”
跨国反腐与治安协作也同步升级。程度带领中央纪委团队,与“共赢”伙伴国建立“廉洁数据共享平台”,将各国公职人员的廉政记录、企业违规信息纳入统一监测,短短半年就拦截12起跨国利益输送苗头;赵东来则推动成立“全球治安应急响应中心”,24小时待命处理涉“共赢”项目的安全事件,曾在36小时内协助c国警方抓获盗窃光伏设备的犯罪团伙,为项目挽回百万损失。
远在A国的高育良,也迎来了新的使命——他牵头成立“A国-夏国共赢研究院”,邀请两国专家共同研究农业技术改良、能源可持续利用等课题,还组织A国青年赴夏国考察学习。有次带青年代表团参观江山稻种基地时,高育良指着金黄的稻田说:“当年我犯过错,是‘共赢’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现在你们要记住,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对立,只有共同的发展。”
这年冬天,林天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130个“共赢”伙伴国联合制作的“同心地图”,每个国家的版图上都贴着当地民众手写的祝福,有的是非洲儿童画的笑脸,有的是A国农民写的“感谢稻种”,还有b国警方绘制的“治安协作纪念徽章”。林天将地图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次开会前都会指着地图说:“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让‘共赢’的种子在更多土地发芽,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都能共享和平与繁荣。”
除夕之夜,林天一家与赵东来、孙连城等干部的家庭欢聚一堂,电视里播放着“共赢”项目的年度总结片——非洲的水井流出清水,A国的工厂机器轰鸣,b国的港口货轮穿梭。看着画面里的场景,林父感慨道:“当年你在江山种稻子的时候,谁能想到会有今天?”林天笑着看向身边的孩子们,他们正拿着“共赢宝宝”剪纸玩耍,嘴里哼着汉文化宣传队教的童谣。
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京城的夜空;远方的“共赢”基地里,仍有工作人员在坚守岗位。林天知道,“共赢”的道路没有终点,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但只要身边有这群识才、惜才、用才的伙伴,只要还有无数人愿意为“天下同心”的梦想奔走,这条大道就会一直向前延伸,通向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