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集团乔迁新办公大楼这天,林天特意带着一幅装裱好的书法前来。红绸揭开时,“山水集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笔锋间带着几分洒脱与厚重,高小琴刚看清字迹,便如遭雷击般僵在原地——这笔触、这间架,竟与祁同伟当年的字迹如出一辙。
“林书记,这……”高小琴的声音带着颤抖,指尖轻轻拂过纸面,仿佛想从墨迹里触摸到熟悉的温度。林天看着她的神情,轻声解释:“知道你对‘山水’有特殊情结,也了解你和同伟同志过去的交集。这幅字,是我特意模仿他的笔意写的,希望能让‘山水’真正承继他当年‘想做事’的初心,也告慰他未竟的遗憾。”
高小琴再也忍不住,转身快步走进办公室,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旧信封——里面装着祁同伟多年前为“山水集团”草拟名称时写的底稿,纸张早已泛黄,却依旧能看清“山水集团”四字的熟悉笔迹。她将两份字迹并排放在桌上,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一份是林天模仿的新作,墨色鲜亮;一份是祁同伟留下的旧迹,纸页陈旧,可那笔锋转折、力道轻重,竟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怎么会这么像……”高小琴喃喃自语,手指反复摩挲着两份字迹,泪水滴落在纸页上,晕开细小的墨点。那些与祁同伟相关的往事涌上心头——他当年意气风发地规划“山水”蓝图,却因私欲偏离正道;如今,林天用这样的方式,让“山水”以全新的姿态重生,也让他的字迹以“为民”的名义,重新出现在这栋承载着民生使命的大楼里。
这时,高育良恰好前来祝贺乔迁,看到办公室里的情景,也驻足沉默。他看着两份相似的字迹,感慨道:“同伟要是泉下有知,看到现在的‘山水’在做医疗民生大事,看到他的字还在为‘共赢’助力,应该会很欣慰吧。”
高小琴擦去泪水,将两份字迹小心收好,目光重新落向林天送来的书法。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林书记,我一定带着这份心意,把山水集团办好,让‘山水’这两个字,永远和民生、和共赢绑在一起,不辜负您的用心,也不辜负同伟的遗憾。”
当天下午,高小琴便将林天写的“山水集团”挂在新办公大楼的大厅中央,下方摆放着祁同伟的旧迹复制品,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承初心,续新篇——以‘山水’之名,为民生而行。”
每当员工或合作方看到这两份字迹,高小琴都会主动讲述背后的故事——从祁同伟的遗憾,到林天的期许,再到山水集团如今的使命。渐渐地,“山水”不再只是一个企业名称,更成了“初心传承”的象征,激励着每一个人以实干践行共赢。
林天得知后,笑着对高育良说:“有时候,一份字迹、一段往事,反而能成为最有力的初心教育。只要大家记得‘为什么出发’,‘山水’就永远不会走偏。”
夕阳透过山水集团的玻璃窗,洒在两份字迹上,墨色交融,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高小琴站在窗前,望着楼下来来往往的医疗物资运输车辆,心中清楚:这便是对祁同伟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山水”初心最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