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艘满载冰山融水的冷链船在南极海域缓缓启航时,高育良已带着协调团队提前抵达非洲旱区。彼时的旱区,烈日如炙,空气里弥漫着尘土的燥热,连呼吸都带着干涩的痛感。但高育良没有片刻停歇,一落地便立刻对接当地政府,召集夏国援建团队与自发而来的百姓,在村庄周边的开阔地带,打响了一场“储水备战”的攻坚战。
白天,烈日烤得地面发烫,高育良与大家一同挥舞铁锹,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尘土里砸出小小的湿痕;夜晚,借着临时搭建的照明灯,他们继续赶工,机器的轰鸣声与百姓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旱夜的寂静。短短十天,20个大型临时蓄水池在荒漠中拔地而起,像20颗等待充盈的“生命之泉”;同时搭建的,还有5座简易净水站,过滤设备、消毒装置一一就位,只待冰山融水抵达,便能第一时间将清澈安全的水输送到每一户农户家中。
在与国内的视频汇报中,高育良的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欣慰:“当地百姓都主动带着工具来帮忙,有的老人甚至拄着拐杖来送水送干粮。他们说‘夏国的船还没到,可我们的心已经暖了’。”屏幕那头,林天看着他身后正在收尾的蓄水池,眼中满是动容。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港口,高小琴正带领山水集团团队做着最后的准备。10艘冷链船整齐排列在码头,船上不仅装载着500台便携式净水设备,还配备了10支由内科、防疫、儿科医生组成的医疗小分队。高小琴穿着防护服,在船上反复调试净水设备的参数,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却依旧专注:“水是救命的根本,但健康同样重要。我们必须保证,水到了,防疫工作也能同步跟上,绝不能让干旱过后再爆发瘟疫,给百姓雪上加霜。”
十天后,历经长途航行的冷链船终于抵达非洲港口。当船舷缓缓靠岸,舱门开启的瞬间,带着凛冽寒气的冰山融水顺着管道流出,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缓缓注入岸边的净水站。“出水了!出水了!”岸边的百姓瞬间沸腾,欢呼声响彻云霄,不少人捧着陶罐、水桶冲上前,当清澈的水盛满容器时,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有人直接掬起一捧水,仰头喝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该国总统亲自来到蓄水池边,看着源源不断注入的清水,眼中满是感激。他舀起一瓢水,轻轻尝了一口,随即紧紧握住高育良的手,声音哽咽:“这不是普通的水,是夏国送来的‘生命之水’,是你们救了我们的百姓,救了我们的国家!这份恩情,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世代不忘!”
高小琴的医疗小分队也迅速行动起来。队员们背着药箱,在村庄里搭建起临时医疗点,红色的十字标志在荒漠中格外醒目。他们为喝到干净水的百姓逐一做健康检查,为老人测量血压,给孩子检查身体,还免费发放预防中暑、腹泻的药品。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喝完一杯温水后,怯生生地拉着高小琴的衣角,用不太流利的通用语说:“阿姨,这水是甜的……你们还会来吗?”
高小琴蹲下身,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眼中满是真诚:“我们不仅会来,还会帮你们种出能抵抗干旱的庄稼,让你们再也不用害怕缺水缺粮。”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晒干的野果,小心翼翼地递到高小琴手中,那是她藏了很久的“宝贝”。
消息传回国内,林天特意带着林老爷子来到中枢的“跨国协作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通过卫星实时传输着非洲旱区的画面——蓄水池里的水渐渐充盈,农户们扛着锄头,用清水灌溉干裂的农田;临时医疗点前,百姓们排着队,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孩子们在水边追逐嬉戏,笑声清脆。
林老爷子看着画面,欣慰地笑了,他指着屏幕里正在灌溉的农田说:“你看,共赢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手帮一把,用真心换真心,这才是最扎实的感情,最牢固的联结。”
林天重重点头,随即拨通了陈子墨的电话,下达指令:“江山农业团队立刻挑选最耐旱的‘协作1号’稻种和玉米种子,搭配小型滴灌设备,尽快运往非洲。记住,送水是应急,送种子、教技术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让非洲百姓不仅能喝上水,更能靠自己的双手种出粮食,真正实现自给自足,这才是‘跨国协作’的真正意义。”
半个月后,陈子墨带领的江山农业团队抵达非洲旱区。他们在干涸的农田里开辟出“跨国协作农业示范田”,黄褐色的土地上,专家们手把手教农户翻土、播种,耐心讲解耐旱作物的种植技巧。同时带来的小型滴灌设备,能将净化后的冰山融水精准输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存活率。
几天后,当示范田里冒出嫩绿的芽苗时,高育良带着当地的农业官员来到田边。看着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官员激动地说:“这是旱灾后的第一抹绿,是希望的颜色!”高育良笑着回应:“这芽苗,不仅是庄稼的希望,更是我们两国友谊的希望,是‘协作共赢’的希望。”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年底。曾经饱受干旱折磨的非洲旱区,迎来了久违的丰收。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饱满的玉米棒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收割、晾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地百姓特意联名写了一封信,寄给远在夏国的林天。信封里,除了真挚的感谢话语,还夹着几粒饱满的“协作1号”稻种,附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夏国的协作团队与非洲百姓并肩站在金黄的稻田里,身后是堆满粮食的仓库,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耀眼。
林天将稻种和照片带到林老爷子面前,老爷子拿起稻种,放在手心轻轻摩挲,眼中满是欣慰:“好啊,水到了,粮有了,人心也聚了。这‘跨国协作’的路,算是走对了,走实了。”
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房间,落在稻种和照片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林天望着那几粒承载着希望的稻种,心中无比笃定:这场“破冰润非”的行动,或许只是“跨国协作”征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但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夏国的“协作共赢”,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毫不犹豫的援手,是发展路上携手同行的担当,是用真心与实干,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浇灌希望的坚定承诺。而这份承诺,终将在更多国家、更多百姓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