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在李老根的仙堂又住了三日,一来是等小满彻底恢复元气,二来也是想多了解些东北仙堂的门道。这几日里,狐仙时常现身,给狗剩和风丫讲起东北仙家的规矩,说这仙家与人共处,讲究一个“信则有,敬则安”,切不可轻易怠慢,也不能盲目畏惧。
这天午后,风丫缠着狐仙要学辨邪祟的法子,狐仙便从院里摘了片枯黄的槐叶,指尖凝起一丝白光:“你看这槐叶,被邪祟侵过的地方,叶脉会发黑,闻着还有股陈腐的土腥气,若是遇到正经仙家庇佑的草木,叶脉会泛着淡绿,还带着清灵气。”风丫学得认真,掏出随身的小布包,把狐仙教的要点一一记在纸上,又捡了几片不同的叶子对比,没多久就能准确分辨出哪些沾了邪气。
黄大仙则常和李老根坐在院角的石桌旁喝茶,两人聊起各地的奇闻异事。李老根说,去年邻村有户人家,因为误砍了有仙家庇佑的老榆树,家里接连出事,最后还是请了堂口的胡三太爷出面调解,给老榆树赔了三炷香、一坛酒,才化解了祸事。黄大仙听了点头:“万物皆有灵,尤其是老树、老井,多有灵气附着,咱们凡人得懂敬畏。”
狗剩也没闲着,他每天都会拿着守脉玉在仙堂周围转悠,观察玉佩的反应。他发现,离堂屋越近,玉佩的震动就越轻,显然邪祟被除后,这里的邪气正在慢慢消散。只是有天傍晚,他走到院外的山坡上,玉佩突然微微发热,他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树林里似乎有一道黑影闪过,等他追过去时,却什么都没发现。狐仙闻讯赶来,掐指一算,皱眉道:“是些零散的小邪祟,被咱们除了大的,这些小的不敢靠近仙堂,只能在周边游荡,不用理会,它们翻不起什么风浪。”
第四日一早,众人收拾好东西准备返程。李老根和徒弟们把一筐野山参、一袋东北的粘豆包塞进他们的马背上,又反复叮嘱:“路上要是遇到啥麻烦,就把狐仙给的香囊举起来,方圆百里的仙家见了,都会搭把手。”小满也拉着风丫的手,舍不得放行:“风丫姐,下次你们来,俺带你们去看长白山的天池,听说冬天的时候,天池周围全是雪,可好看了!”风丫笑着点头:“一定来,到时候俺教你用松针编小篮子。”
四人牵着马走出仙堂,狐仙站在院门口相送,白衣在风中轻轻飘动:“狗剩,守脉玉虽能镇邪,但人心才是最稳的屏障,往后遇事,多信自己,也多信身边的人。”狗剩停下脚步,朝狐仙拱手:“多谢仙长指点,晚辈记在心里了。”
返程的路比来时轻松许多,没了邪祟的纠缠,几人一路说说笑笑。风丫把李老根给的粘豆包蒸了,分给大家吃,甜糯的口感让黄大仙也忍不住多吃了两个:“这东北的吃食,倒比咱们村里的麦饼多了几分软糯。”狗剩咬着粘豆包,想起在仙堂的日子,心里满是暖意——原本是为了除邪而来,却收获了这么多情谊。
走了十几天,远远望见巫脉村的轮廓,村口的老槐树枝繁叶茂,飘着熟悉的槐叶香。村里的人见他们回来,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起东北的经历。狗剩笑着把路上的事简单说了说,又把李老根送的野山参分给村里的老人,让他们补补身子。
当晚,王大爷特意做了一桌菜,邀请狗剩、风丫和黄大仙到家里吃饭。饭桌上,王大爷端着酒碗:“你们仨为了村里的安宁,跑这么远的路,俺敬你们一杯!”狗剩接过酒碗,心里清楚,这一次的东北之行,不仅除了邪祟,更让他明白,守护巫脉村的,从来不是只有守脉玉,还有身边这些并肩作战的朋友,和村里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
夜深了,狗剩回到自己的小屋,把狐仙给的香囊和守脉玉一起放进护心袋里。窗外的槐叶随风飘动,发出轻轻的声响,他望着窗外的月光,嘴角扬起笑意——往后的日子,不管还会遇到什么挑战,他都不再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