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如果这灰白色天光还能称之为黎明的话——终于彻底驱散了墨汁般的黑暗。雾潮退去,虽然迷雾依旧,浓度却恢复到了令人“安心”的水平。阳光无法穿透这永恒的帷幕,但“驱雾之锚”的光罩稳定了下来,如同暴风雨后残破却依旧倔强挺立的灯塔,照亮着满目疮痍的基地。
悲伤并未散去,它沉淀在每一个幸存者的眼底,凝结在沉默的劳作中。但生活,或者说生存,必须继续。
陈末在苏晚晴的严格看管下,卧床休养了整整两天。期间他高烧不退,呓语不断,精神力的严重透支带来的反噬远超想象。苏晚晴几乎用尽了库存的镇静剂和营养液,才勉强稳住他的情况。直到第三天,他的体温才逐渐降下,意识真正清醒过来,只是脸色依旧苍白,眼神深处带着难以磨灭的疲惫,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岁。
他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基地事务,而是让李璐拿来了那份阵亡名单。他看着上面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手指轻轻拂过,久久无言。
“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他对守在床边的张强、林雨等人说道,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们要活下去,要更好地活下去。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他没有沉溺于悲伤,理性的思维很快重新占据主导。他开始听取林雨和王铁柱的详细汇报,了解基地的损失、剩余物资、人员状态。
损失是触目惊心的。防御工事损毁超过六成,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尤其是箭矢和弩箭。食物储备因为之前供养俘虏和战斗消耗,也捉襟见肘。最麻烦的是药品,苏晚晴的库存几乎见底。
“我们得像蚂蚁一样,把破碎的家园,一点点重新粘合起来。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走向一个,我们从未敢想象的未来。”
在陈末的授意下,基地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恢复工作。
王铁柱带着伤势较轻的队员,开始清理战场,修复最外围的工事。他们将怪物的尸体拖到远处焚烧,将同伴的遗体妥善安葬在光罩内特意划出的一片小小墓园里,立起了简陋的木牌。每一块木牌,都代表着一份沉重的记忆。
刘三刀则带着他的“技术小组”,日夜不停地捣鼓着那几辆缴获的车辆和投石机。车辆的改装初步完成,焊上了更厚的钢板,发动机也进行了适应迷雾环境的改造。投石机则被他改造成了可调节射程和投射角度的“精准火力平台”,虽然依旧简陋,但威胁性大增。
李璐组织起非战斗人员,清点分配所剩无几的物资,开辟新的种植区域,尝试用之前搜集到的种子在光罩内进行培育。苏晚晴则带着医疗组,用有限的草药和替代品,艰难地维持着重伤员的生命。
张强除了协助防御,大部分时间都在熟悉自己进化后的火焰能力,尝试更精细的控制,减少消耗。林雨则重新部署了侦查哨,警惕着迷雾中可能残存的威胁,以及……那个发出“友好”信号的“第七区”。
陈末的身体依旧虚弱,无法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更无法动用【绝对推演】和尝试那新获得的“信念锚定”能力。但他并没有闲着。他让李璐将图书馆带回的那些书籍资料,尤其是科技期刊、管网图和那几本看似玄奥的《泛亚空间物理假说》等书,搬到了他的床边。
他靠在床头,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理性的思维在字里行间穿梭,试图从这些被尘封的知识中,找到应对未来危机的线索。顾明远的笔记、上古遗物“驱雾之锚”、“昆仑”信号、规则诡异“哀悼者”……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中不断碰撞、组合。
【今日情报】在他清醒后也恢复了正常,但内容似乎也透着一股疲惫和警告的意味:
【机缘:基地东南角被炸塌区域下方,因地质结构改变,可能暴露出一处小型上古文明能量节点残余,蕴含温和纯净能量,可加速伤员恢复与植物生长。】
【危机:“第七区”联络小组已出发,成员包括一名“心灵感应”能力者,需谨慎对待。】
【隐秘:维持低强度信号共鸣,有助于“驱雾之锚”能量恢复与光罩稳定性提升。】
【人物:刘三刀对“蚀骨虫”腐蚀黏液的研究,可能导向新型防御涂层或武器。】
情报一如既往地提供了关键信息。陈末立刻下令,让王铁柱带人小心挖掘东南角区域,果然在地下约三米处,发现了一片散发着微弱乳白色光芒的、温润如玉的奇异石层。触碰之下,能感觉到一股温和的能量流入体内,精神为之一振。苏晚晴尝试将重伤员安置在附近,伤口愈合速度和体力恢复果然有明显提升!李璐也惊喜地发现,种植在附近的作物生长速度加快了近一倍!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个小型能量节点的发现,极大缓解了基地的治疗压力和食物危机,也带来了久违的振奋。
陈末也尝试按照情报提示,维持着最低限度的信号共鸣。这对他负担不大,却能感觉到“驱雾之锚”的能量在缓慢而稳定地恢复,光罩似乎也变得更加凝实了一些。
至于刘三刀的研究和“第七区”心灵感应者的警告,陈末都记在心里,暗中布置。
时间在忙碌与恢复中又过去了两天。基地的秩序基本恢复,伤痕被努力掩盖在重建的热情之下。墓园里的新坟前,开始有人悄悄放上野花或是舍不得吃的罐头。
就在这天下午,负责外围警戒的林雨,通过通讯器传来了冷静却带着紧绷的声音:
“陈末,有情况。一点钟方向,距离约五百米,发现一支车队。三辆改装吉普,外观统一,涂装有类似军徽的标记。他们停在了光罩边缘之外,没有进一步动作。车上下来五个人,正在观察我们。”
来了!“第七区”的联络小组。
陈末深吸一口气,压下身体的虚弱感,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有力:“收到。放他们进来,带到指挥所前的空地。通知所有核心成员,到场。保持警惕,但暂时不要表现出敌意。”
他慢慢从床上坐起,在李璐担忧的目光中,披上外套,努力挺直脊背,走向指挥所。每一步都感觉有些轻浮,但他知道,他必须站在这里。这不仅是一次接触,更是一次评估,一次关于“曙光”未来命运的初次交锋。
当他走到指挥所门口时,张强、林雨、王铁柱、苏晚晴等人已经赶到,默默地站到他身后。刘三刀也擦着手上的油污跑了过来,眼神中带着好奇和审视。
空地对面,那五名“第七区”的成员,在一名基地队员的引导下,穿过了光罩,走了过来。
为首者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材挺拔,穿着熨烫平整的迷彩作战服,肩章上有简单的星徽,脸上带着公式化的温和笑容,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基地的一切,尤其是在陈末和他身后的核心成员脸上停留片刻。他身边跟着一个戴着眼镜、拿着平板电脑像是技术员的年轻人。
另外三人则明显是护卫,呈扇形散开,眼神警惕,动作干练,装备精良,身上带着一股淡淡的硝烟和血腥味,显然是经历过真正厮杀的老兵。
而陈末的目光,则瞬间锁定在了站在中年男子侧后方,一个穿着灰色便装、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女人身上。她低着头,仿佛在研究地面,但陈末凭借刚刚恢复一丝的敏锐感知,以及【今日情报】的提示,能隐约感觉到一种极其细微、却无孔不入的精神力场,正以她为中心,如同水波般向四周悄然扩散。
心灵感应者!
“你好,‘曙光’基地的领导者,陈末先生,对吗?”为首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主动伸出手,笑容无可挑剔,“我是‘第七区’外勤联络官,周炜。很高兴看到你们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依然能建立起这样一片秩序井然的幸存者基地。你们在刚刚过去的雾潮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话语礼貌,姿态标准,但那种隐含的审视和居高临下的评估意味,却让王铁柱等人微微皱起了眉头。
陈末没有立刻伸手,只是平静地迎上周炜的目光,声音因虚弱而略显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欢迎来到‘曙光’,周联络官。”
“不知诸位远道而来,是带来了援助,还是……仅仅是一次‘观察’?”
他的问题,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表面虚伪的和谐气氛。
周炜脸上的笑容不变,眼神却微微闪烁了一下。他身后那名低着头的灰衣女人,似乎极轻微地抬了抬眼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