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微婉刚踏出暖阁没几步,身后就传来张嬷嬷急促的脚步声。
老嬷嬷鬓边的银钗都因急步晃得微颤。快步追上她时,眼底满是焦灼。
“沈小姐留步!太后刚歇了片刻,又说胸口发闷,气儿都顺不匀,您快随老身回去瞧瞧吧!”
暖阁内的熏香还带着几分滞闷,沈微婉指尖捏着银针,目光落在太后腕间的内关穴上。
方才用银簪应急救醒太后时,她已摸准穴位肌理,只是银簪终究粗钝,仅能暂缓急症,此刻持针的手稳如磐石,连指腹都未因周遭的屏息而颤动分毫。
“沈小姐,这针……真能彻底稳住太后的心悸?”
张嬷嬷站在一旁,声音压得极低,眼底满是忐忑。
方才太医束手无策的模样还在眼前,虽沈微婉已用银簪救回太后半条命,可太后气血本就虚浮,稍有反复便不堪设想,半点差错都容不得。
沈微婉未回头,只轻声安抚:“嬷嬷放心,内关穴主理气止痛、宁心安神,是缓解心悸的要穴。
太后是气血淤积受暑气惊扰,先前银簪只是通了急症,此刻银针深刺疏脉,再配合熏香,才能慢慢化开淤堵的根本。”
她说着,已将银针在火烛上再次消毒,手腕微沉,针尖精准刺入穴位,深度恰好停在肌层之间,既不会伤了经脉,又能起到通滞的作用。
方才众人虽退出暖阁外等候,听闻沈小姐折返为太后施针,几位心忧太后安危的命妇又悄悄回到阁内两侧,不敢靠近却静静守着。
周围的命妇们早已没了先前的窃窃私语,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有几位略懂医理的夫人,见沈微婉下针的手法比方才用银簪时更显娴熟,取穴分毫不差,眼底的惊叹又深了几分。
这哪是闺阁女子懂些粗浅医术,分明是得了正经的医理传承。
春桃捧着助眠香囊快步进来,香囊里混着薰衣草与合欢花的淡香,她按沈微婉的吩咐,将香囊悬在太后榻边的银钩上,又轻轻打了半开,让香气慢慢弥散。
“小姐,香囊挂好了。”
她小声禀报,目光扫过榻上的太后,见太后眉头不再紧绷,呼吸也比刚苏醒时平顺许多,也悄悄松了口气。
沈微婉缓缓转动银针,手法轻柔却带着笃定,每转一分,都留意着太后的呼吸变化。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原本还微蹙的太后,忽然轻轻舒了口气,喉间的滞涩感渐渐消散,连胸口的闷痛都减轻了大半。
她原本半睁的眼彻底睁开,眼神虽还有些虚弱,却已没了刚苏醒时的浑浊,望向沈微婉时,眼底多了几分清明与信赖。
“水……”
太后轻声开口,声音虽轻,却比先前气若游丝的模样清晰了不少。
张嬷嬷连忙端过温水,用小勺小心喂到太后唇边,这一次,太后能自己小口吞咽,不再像刚醒时那样费力呛咳。
待喝了小半碗水,太后示意张嬷嬷扶自己坐起身,靠在软枕上。
她看着沈微婉仍在小心捻动银针的手,忽然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握住了沈微婉的手腕,语气里满是暖意。
“好孩子,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先以银簪救命,再以银针固本,哀家今日怕是……”
话说到一半,她轻轻叹了口气,眼底的感激却浓得化不开。
沈微婉连忙放缓动作,待将银针缓缓取出,才躬身回道。
“太后言重了,臣女只是略通医理,恰逢能帮上忙罢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取出一张叠好的纸。
“这是臣女根据太后的体质拟的调理方,以益气活血、安神消暑为主。
每日一剂,连用五日,心悸的症状应能彻底缓解,免得再像今日这般受急症惊扰。”
张嬷嬷接过药方,小心收好,刚要说话,就听见暖阁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太监尖细的通报。
“陛下驾到——”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迎驾。只见皇帝身着明黄色常服,面色凝重地快步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位朝臣与太监。
他刚一进门,目光就落在榻上的太后身上,语气急切。
“母后,您身子如何?朕听闻您突发急症,急赶过来的。”
太后见皇帝来了,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拍了拍皇帝的手:“哀家没事了,多亏了镇国公府的婉丫头,用银针和草药救了哀家。”
她说着,指了指一旁的沈微婉。
“你瞧,就是这孩子,年纪轻轻却有胆识,医术也扎实,危急时刻比太医还镇定。”
皇帝顺着太后的目光看向沈微婉,只见这姑娘身着淡青色襦裙,站在人群中虽不张扬,却透着一股从容沉稳,与寻常贵女的娇怯不同。
他想起先前听人提过,镇国公府有个女儿在乡野待过一段时间,懂些医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婉丫头,”
皇帝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赞许。
“今日多亏你救了母后,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跟朕说。”
沈微婉躬身行礼,语气不卑不亢。
“陛下,臣女救人并非为了赏赐。太后凤体安康,便是臣女最大的心愿。
若说所求,只求陛下能允臣女日后若有合适的药膳方子,可呈给太后调理身体,略尽绵薄之力。”
这话既显露出对太后的赤诚忠心,又藏着不浅的心思。
皇帝一听便知,她求‘献药膳方’并非随口一说,实则是想借调理太后身体的由头,为自己多留一条与皇室接触的门路,不由得更添了几分欣赏。
这姑娘不仅医术好,心思还通透,懂得审时度势,不贪功冒进。
他点了点头:“好,朕准了。日后你若有好的方子,可直接通过张嬷嬷呈给母后,无需多礼。”
太后也跟着笑道:“是啊,婉丫头,往后你常来宫里看看哀家,陪哀家说说话,比什么赏赐都好。”
她说着,让张嬷嬷取来一支赤金嵌红宝石的簪子,亲手递给沈微婉。
“这簪子你拿着,就当是哀家给你的见面礼,往后在宫里,凭着它,没人敢怠慢你。”
沈微婉接过簪子,再次躬身道谢。
此刻她心中清楚,今日用医术救了太后,不仅获得了太后与皇帝的初步信任。
更让自己正式进入了皇室的视野——这京中的棋局,她总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暖阁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沈微婉手中的簪子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她知道,这光芒不仅是宝石的光泽,更是她在京中立足的希望,也是日后对抗柳如眉与三皇子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