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黄部落的不断扩张,疆域日益广袤,部落匠人们对水泥烧制技术的掌握也愈发娴熟。在经过多次烧制实践,积累了足够经验后,他们肩负重任,分别朝着炎黄部落本部、各个分部落以及新纳入的部落进发,准备在各地建设水泥厂。毕竟,若不在新占领的部落就地建设水泥厂,仅依靠本部运输水泥,路途遥远,不仅耗费巨大,效率也极其低下。
与此同时,马小云亲自带领着一批部落民众,开启了铺设水泥路的重要工作。他深知,道路乃是部落发展的命脉,而一条坚实耐用的水泥路,对部落的物资流通、军事行动以及民众生活都至关重要。此次铺设的主路,规划宽度为6米,厚度达10厘米,旨在满足部落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需求。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原料采集问题。马小云指挥民众们前往河边挑选河沙。清晨,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民众们沿着河岸散开,仔细筛选着河沙。他们用竹筛子过滤掉较大的石子和杂质,只留下细腻均匀的河沙。马小云在一旁不断提醒:大家注意,河沙要选颗粒适中的,太粗太细都不行,这关系到水泥路的质量。
采集完河沙,众人又开始收集稻草。田野间,金黄的稻草在微风中摇曳。部落民众们手持镰刀,熟练地割下稻草,一捆一捆地扎好,然后搬运到指定地点。马小云解释道:“稻草能增强水泥的拉力,让水泥路更加坚固,可别小看了它。
水的获取相对容易,部落附近就有清澈的溪流。但为了保证水质纯净,不影响水泥性能,民众们小心翼翼地用木桶从溪流上游取水,一桶桶地运到施工现场。
原料准备妥当后,铺设水泥路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马小云先指挥众人清理主路的地基,将地面上的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用石夯将地面夯实,确保地基平整、坚实。
这地基就像房子的根基,一定要打得牢牢的,不然水泥路很容易开裂。马小云一边帮忙搬运石块,一边向身边的民众说道。
紧接着,众人开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水泥、河沙、水和切碎的稻草。马小云亲自示范:“水泥要多放一些,这样强度才够,但河沙也不能少,它能让水泥路更加密实。水要慢慢加,边加边搅拌,直到混合物达到合适的稠度。还有稻草,要均匀地分布在里面。”
在马小云的指导下,民众们两人一组,一组负责搅拌,一组负责搬运。他们用巨大的木铲在平整的石板上反复搅拌着原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当原料搅拌均匀后,众人便将其铲到夯实的地基上,用木板和木耙将水泥浆摊平,使其厚度达到20厘米,宽度覆盖6米的路面。
随后,便是关键的压实环节。马小云让人制作了沉重的石滚,由几头健壮的耕牛拉动,在刚铺好的水泥路面上来回滚动。石滚缓缓前行,将水泥浆进一步压实,挤出其中的空气,让路面更加致密。
大家注意,石滚要慢慢地滚,每个地方都要压到,这样水泥路才会结实。”马小云在一旁指挥着,眼睛紧紧盯着路面。
在压实的过程中,民众们发现水泥浆有些地方出现了干裂的迹象。马小云见状,立刻说道:这是因为水分蒸发太快了,赶紧洒些水,保持路面湿润。”于是,又有一批民众提着水桶,在路面上均匀地洒起水来。并安排族人保养。
经过一番努力,第一段6米宽、20厘米厚的水泥路终于铺设完成。马小云看着崭新的路面,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做得很好,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沿着部落的各个方向,把主路都铺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部落民众们继续热火朝天地铺设水泥路。随着水泥厂在各个部落陆续建成,水泥的供应更加充足,铺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在炎黄部落的大地上蜿蜒伸展,连接起部落本部、分部落和新占领的部落,如同一条条坚实的血脉,为部落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新占领部落的民众也逐渐融入到炎黄部落的生活中。他们参与到水泥路的铺设工作中,感受到了炎黄部落的团结和强大,对自己新的身份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而马小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站在新铺好的水泥路上,望着远方,心中又在谋划着部落未来的发展蓝图。他知道,水泥路的铺设只是部落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把握。
马小云深知,在广袤无垠的炎黄疆域内,消息的顺畅传递乃是实现良好治理的关键命脉。这正是他将铺路工程置于首位的核心原因。随着部落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领土从原本的一隅之地扩展至辽阔之境,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若没有便捷的交通,治理将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想象一下,在没有水泥路之前,部落的信使骑着快马,沿着崎岖的泥土小径奔驰。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马蹄深陷其中,行进速度大幅减缓;而到了旱季,飞扬的尘土又会模糊视线,不仅影响信使的行程,还可能导致重要信息的传递延误。那些分散在各地的分部落与新增部落,若无法及时与本部互通消息,政令的传达便会受阻,部落的统一管理也将成为泡影。
但水泥路的出现,宛如为部落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宽敞且坚实的水泥路,让信使能够快马加鞭,迅速穿梭于各个部落之间。原本需要数日才能送达的消息,如今可能只需短短一天。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更让部落的管理变得井然有序。
以新占领的一个远方部落为例,当他们遭遇突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冲垮了房屋,若在过去,等消息传到本部,可能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受灾民众只能在无助中等待。但现在,得益于水泥路的快速通达,信使能在第一时间将灾情汇报给本部。马小云及部落的决策层迅速做出反应,即刻组织物资救援,通过水泥路,满载粮食、帐篷和工具的车队能够迅速抵达受灾部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再看政令的传达。部落制定了新的耕种政策,鼓励民众开垦更多的农田。这条政令通过水泥路,快速传达到各个部落。各部落的首领们接到消息后,能够及时组织民众学习并落实政策。而民众们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通过便捷的道路,迅速派出代表前往本部咨询,确保政令的顺利实施。
在这个庞大的炎黄疆域内,水泥路就像是一条条流动的血脉,将各个部分紧密相连。马小云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俯瞰着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只是部落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未来,他还将借助道路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完善部落的治理体系,让炎黄部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