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东邻杀牛厚祭,不如西邻薄祭诚心,实受福佑。
含义: 成功时,铺张浪费(如杀牛厚祭)不如诚心简约(如禴祭),方能实受福报。象征成功需重实质轻形式,诚信为本。
九五故事:
时值既济四十寿辰。
消息传开,整个历丘城乃至周边地界都为之震动。如今的镇边侯既济,不仅武功赫赫,更将这片曾经的边陲苦寒之地治理得繁荣富庶,民心所向。他的寿辰,自然成为各方势力表达敬意、拉近关系的绝佳时机。
侯府门前,提前半月便开始车马络绎,人流如织。
寿辰前三天,一支声势浩大的车队轰然抵达历丘。来自东边商贸大邑“陶邑”的巨贾猗顿,亲自押送着厚礼而来。上百头精心挑选、膘肥体壮的犍牛,被驱赶着穿过历丘的主要街道,牛角上缠着红绸,铃声叮当,引得全城百姓围观惊叹。
这百头牛,并非食用,而是猗顿献给侯爷的“寿祭”之礼,意图在寿辰当日,效仿古礼,杀牛百头,举行一场盛大奢华的祭祀,以祷祝侯爷万寿无疆,历丘永昌。
(东邻杀牛——富商献上百牛厚祭,极尽铺张)
猗顿拜见既济时,言辞恳切,姿态却难掩豪富的张扬:“侯爷镇守边陲,功在千秋,德被万民。小人略备薄礼,愿效古之贤达,杀牛为祭,以彰侯爷之德,以显历丘之盛!此等排场,方配得上侯爷身份!”
消息传出,侯府内外一片哗然。百牛之祭,即便在王畿之地,也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孟贲等将领觉得脸上有光,认为这正是历丘强盛、侯爷威望达到顶峰的象征。府中一些幕僚也开始筹划,如何将这场祭祀办得更加风光体面。
既济端坐堂上,听着猗顿的慷慨陈词,看着堂外那些躁动的牛群,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他并未立刻表态,只是淡淡道:“猗顿先生有心了,且先安顿,容后再议。”
猗顿退下后,厅内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洋溢着兴奋之情。
“侯爷,百牛之祭,亘古罕有啊!此乃天大的荣耀!”孟贲声音洪亮,难掩激动。
既济目光扫过众人,不置可否,只是问道:“西城外‘桑林里’的村民,近日可有动静?”
桑林里是历丘辖内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土地贫瘠,村民多以采桑养蚕、编织为生,生活清苦。幕僚一愣,随即答道:“回侯爷,桑林里……并无特别动静,只是里正前日递了文书,言明村民感念侯爷恩德,寿辰当日会依古礼,行‘禴祭’之仪。”
所谓“禴祭”,乃是起源极古的一种薄祭,祭品不过时令蔬果、清茶薄酒,重在诚心敬意,而非物之厚薄。
(西邻禴祭——贫瘠村落准备简约诚祭,形成鲜明对比)
寿辰当日,天刚蒙蒙亮,侯府门前巨大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猗顿带来的百头犍牛被驱赶到广场中央,围成了祭坛,场面壮观至极。红绸招展,鼓乐准备就绪,只等吉时一到,便要开始这盛大的杀牛血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的喧嚣与浮躁。
然而,吉时将至,既济却并未身着繁复的祭服出现在主祭位上。
他一身素净常服,只带了孟贲等少数几人,悄然出现在了城西桑林里村民聚集的小土坡前。
这里没有红绸,没有鼓乐,更没有百头壮牛。只有几十位衣着简朴、甚至打着补丁的村民,男女老少,神色庄重而虔诚。他们面前一张粗糙的木桌上,摆放着几碗清澈的泉水,一碟新采的野果,几束带着露水的桑枝,以及村民们自己纺织的、一幅象征五谷丰登的粗布画。
里正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见到既济亲至,激动得手足无措,带领村民就要行大礼。
既济快步上前扶住他,目光扫过那些简单却洁净的祭品,以及村民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祝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老丈,诸位乡亲,不必多礼。”既济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今日既济寿辰,能得诸位乡亲以此古礼为祝,心甚慰之。”
(既济亲赴西邻,重视诚心薄祭)
就在这时,侯府的管事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侯……侯爷!吉时已到,东边猗顿先生的百牛之祭等着您主祭呢!您看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既济身上。
孟贲也有些着急,低声道:“侯爷,这边心意已到,百牛之祭那边,万千军民等着呢,耽搁不得啊……”
既济看了看桑林里村民那殷切而纯粹的眼神,又遥望东方那喧嚣震天的广场方向,心中已然明了。
他转身,对侯府管事清晰地下令:“传我的话,猗顿先生厚意,既济心领。然东邻杀牛,虚张声势;西邻禴祭,诚动天地。 百牛之祭,即刻取消!所有牛只,尽数分与城中鳏寡孤独及贫困之家,以充食粮!”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取消百牛之祭?将价值千金的百头牛分给穷人?侯爷竟然选择了这寒酸的桑林里禴祭?
猗顿闻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孟贲也愣住了:“侯爷,这……这未免太过……驳了猗顿先生的面子,也……也太过简薄了!”
(既济做出抉择,拒厚祭而受薄祭)
既济目光沉静,看向孟贲,也看向所有面露不解的人:“孟将军,诸位可知,何为祭祀之本?”
他不待众人回答,便朗声道:“祭祀,非为排场,非为虚荣,乃为沟通天地,反省自身,凝聚人心!实受其福者,在心不在物!”
他指向桑林里村民奉上的清泉野果:“此间一果一水,皆含百姓劳作之艰辛,感念之真诚。其心至纯,其意至诚,远胜那百牛堆砌之虚华!”
他又看向东方,语气带着一丝警醒:“百牛之祭,看似隆重,实则耗财费力,徒增奢靡之风。今日我若受之,明日便有人效仿,竞相奢华,则历丘勤俭立城之根本动摇矣!将此虚耗之财,用于实处,救济贫困,岂非更大的功德,更真诚的祈福?”
一番话,如暮鼓晨钟,敲在每个人心上。
孟贲怔在原地,细细品味,脸上渐渐露出恍然与钦佩之色。桑林里的村民们则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没想到侯爷竟如此看重他们这份微薄而真诚的心意。
(阐明“诚心重于形式”的道理)
既济不再犹豫,他整了整衣冠,面向桑林里村民设置的简易祭坛,神色庄重,依古礼躬身行礼,完成了这场简约而无比诚敬的“禴祭”。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全城。
起初是惊愕,不解,但得知侯爷将百牛分与穷苦百姓后,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与赞叹。人们纷纷称赞侯爷仁德,不慕虚荣,心系黎民。
猗顿在最初的尴尬与恼怒后,目睹此情此景,也不得不深深叹服,自知境界远不及这位镇边侯,悄然收敛了气焰。
既济将省下的、原本用于筹备盛大祭祀的巨额钱财,一部分用于抚恤军中年老退役及伤残者,另一部分则在各乡增设“义学”,聘请先生,教化平民子弟。
(将资源用于民生,体现诚信务实)
说来也奇,寿辰过后,原本有些干旱的历丘地界,竟接连降下几场甘霖,细雨绵绵,滋润了干渴的土地。禾苗得以茁壮,百姓欢欣鼓舞,皆言是侯爷诚心简祭,感动上苍,故降下福泽。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既济立于侯府庭院中,感受着清凉的雨丝,喃喃自语。
他深知,这甘霖或许只是巧合,但历丘上下因此而更加凝聚的民心,那俭朴务实之风气的巩固,以及因此而避免的奢靡浪费,才是真正、长久的“福报”。
他的成功,因这份在巅峰时刻仍能保持的清醒与诚信,而变得更加稳固,更加深入人心。
讲述了既济四十寿辰之际,面临“东邻”富商猗顿献上百头壮牛举行盛大杀牛厚祭,与“西邻”桑林里贫苦村民仅以清泉野果行简约禴祭的鲜明选择。既济力排众议,深刻指出“东邻杀牛,虚张声势;西邻禴祭,诚动天地”,毅然拒绝奢华铺张的厚祭,选择了代表真诚敬意的薄祭,并阐明“实受其福者,在心不在物”的道理。他将省下的巨额资财用于赈济贫困、设立义学等民生实事。此举不仅赢得了更深远的民心,巩固了历丘勤俭立城的根基,更巧合般地迎来了甘霖普降,被百姓视为诚心感天的福报。此段经历完美诠释了既济卦九五爻辞的精髓:在事业成功、位高权重之时,真正的福佑并非来自外在的排场与厚礼,而是源于内心的真诚、简约的作风以及对实质民生的关注,重在以诚信为本,方能实受其福,使成功得以长久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