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那篇题目为《之光:个体经济闯出的外贸新路,还需扫除哪些阴霾?》的报道,在京市的特定圈层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份内部刊物虽然发行范围有限,但读者多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影响力不容小觑。
文章刊出后的第三天下午,黄美娟正在西跨院的客厅里修剪盆栽。赵太太突然来访,手里拿着一份刊物,脸上带着欲言又止的表情。
美娟啊,你先看看这个。赵太太将刊物递过来,指着那篇报道,现在外面传得可难听了。
黄美娟虽然心里紧张,但是脸上却云淡风轻,让人看不出什么异常的接过刊物,即便之前已经看过这篇报道了,但是现在再看报道内容,脸色依然是越看越难看。尤其是读到文中对蹊跷的火灾见不得光的黑手的描述时,她的手指紧紧攥着刊物,指节都发白了。
胡说八道!这简直是胡说八道!……只见她猛地将刊物摔在茶几上,脸上表情愤怒,却又压低声音的怒吼着:这分明是在含沙射影!像是为了证明自己被冤枉一样看着赵太太:“这报道怎么能这样妄自猜测,太过分了!……”
赵太太小心翼翼地说:我也觉得写得太过分了。不过美娟啊,现在外面确实有些风言风语,说…说你是因为嫉妒林晚星…生意做得好...然后…然后……
嫉妒?…呵…黄美娟像听了什么笑话一样,冷笑一声,我嫉妒她?…她一个乡下来的丫头,靠着陆家的背景才有点出息,我有什么好嫉妒的?再说了,我需要嫉妒她吗?简直是搞笑……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黄美娟的心里却十分明白,这篇文章带给她的影响不容小觑,她立刻叫来周妈,让她去打听一下外面都在传些什么传言。
周妈回来后,支支吾吾地汇报:夫人,外面确实有些不好听的传言...说您是因为二爷的事迁怒少奶奶,所以才...
所以才什么?黄美娟厉声问道。
所以才...才让人去广州放火...找她的麻烦…还说您是嫉妒她一个小辈,容不下她和她的孩子…怕她的孩子,将来继承老爷子的家产…周妈越说声音越小。
黄美娟气得浑身发抖,嘴里说着:荒唐!简直荒唐!我黄美娟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做这种下作事!
但愤怒之余,她更多的是担忧。这些舆论虽然不会直接把她怎么样,但却在一点点地侵蚀她的名声和地位。在京市的上流社会,名声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
更让她担心的是老爷子的态度。这两天老爷子看她的眼神明显带着审视和失望,虽然嘴上什么都没说,但这种沉默却比直接的责骂更让人难受。
几天后,陆家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家宴。黄美娟本想称病不出,但又怕这样做会显得是她心虚不敢参加一样,只好硬着头皮去参加了。
本来宴会上的气氛很祥和温馨,但是黄美娟出现后,宴席上的气氛就变得很微妙…几位旁支的亲戚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异样,说话也透着疏远。看着别人正热络的聊着天,但是当她试图加入谈话时,就会遭遇尴尬的冷场,没有搭话,直接冷场了。最后还是一位年长的表姑看不下去了,主动和黄美娟聊了起来,美娟啊,语气看似关切实则试探,听说晚星在广州的生意做得不错?还上了报纸?…
黄美娟勉强地笑了笑,说道:是啊,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
不过我听说好像遇到了点麻烦?表姑继续问道,说什么…哪里差点着火,然后又…唉呀,后面的内容我没看呢,就直接过来了?后面没出什么事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黄美娟身上。她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强作镇定道:没什么大事,就是一点小意外,现在已经处理好了。
哦,是意外啊...表姑拖长了音调,表情慈祥,嘴里却意味深长地说,那就好,那就好。现在年轻人做生意不容易,自家人可得互相帮衬着点,可不能做背后捅刀子的事啊。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黄美娟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筷子都快捏断了。她求助似的看向老爷子,却发现老爷子正淡定地喝着汤,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这顿饭对黄美娟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那些指桑骂槐的话语,那些意味深长的眼神,比直接指责更让人难堪,虽然家宴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对黄美娟来说,确是异常的煎熬。
宴会结束后,老爷子罕见地把黄美娟叫到了书房。
美娟啊,老爷子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陆家在上海滩这么多年,靠的是什么?
黄美娟低着头,不敢直视老爷子的眼睛:是...是诚信和名声。
你知道就好。老爷子点点头,现在政策放宽了,年轻人想闯一闯是好事。我们做长辈的,应该支持,至少不应该拖后腿。你说是不是?
是,爸说的是。黄美娟的声音细若蚊蝇。
晚星那孩子不容易,老爷子继续说道,一个女孩子,又要读书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忙事业。咱们陆家的人,在外面都不能被外人欺负,更何况是自家人呢,…自家人应该互帮互助,不能互相拆台,要一致对外,共同维护陆家人的名誉。这个道理,你明白吗?
明白...黄美娟感到无地自容。
明白就好。老爷子摆摆手,去吧,好自为之。
从书房出来,黄美娟的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老爷子虽然一句重话都没说,但每一句都像鞭子一样抽在她心上。
与此同时,在广州的工作室,却是因为这篇报道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关注。
这几天陆续有新的客户找来,都是看了报道后对的产品产生兴趣的。苏师傅拿着新接的订单,高兴地来找林晚星。
林小姐,您看,这几天来了好多新订单。有广州本地的,还有从上海、杭州来的呢。
林晚星接过订单仔细查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好事。不过苏师傅,咱们不能因为订单多了就放松对质量把控的要求。
您放心,苏师傅拍着胸脯保证,质量这块我绝不马虎。不过林小姐,现在订单多了,咱们的人手确实紧张。您看是不是再招几个人?
林晚星沉思片刻:可以先招两个熟练工,但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好的,我这就去办。苏师傅应道,但又有些犹豫,不过林小姐,经过上次那事,招人可得更加小心了。
我明白,林晚星点头,背景一定要查清楚。
接下来的几天,作坊里格外忙碌。新招的两个女工很快上手,缝纫机从早响到晚。林晚星除了要盯着生产质量,还要设计新的款式,经常忙到深夜。
这天下午,林晚星正在修改设计图,苏师傅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色。
林小姐,刚才派出所的同志来过了。关于那个打火机,他们说很难追查来源。这种打火机太常见了,到处都能买到。
林晚星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我料到了。对方既然敢做,就不会留下明显把柄。
那咱们就这么算了?苏师傅语气里带着不甘。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林晚星摇摇头,只是要用别的办法。苏师傅,您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个人?
您说的是?
一个叫阿强的男人,林晚星描述道,大概四十岁左右,穿着旧工装,经常在巷口转悠。之前杂货店阿婆说他在打听我们作坊的事。
苏师傅皱起眉头:这个人我有点印象。前几天确实看见他在附近转悠,看起来鬼鬼祟祟的。我这就去打听。
三天后,苏师傅带来了消息,但不是什么好消息。
林小姐,我托人打听了,苏师傅神色凝重,那个阿强,确实离开广州了。听说是回了老家,但又有人看见他在京市码头出现过。
林晚星的心一沉。阿强去京市?这绝不是巧合。
知道他在京市什么地方吗?她问道。
苏师傅摇摇头:这就打听不到了。沪市那么大,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不过我听说,他最近好像手头阔绰了不少,经常在码头附近的酒馆喝酒。
林晚星沉思片刻,说道:继续留意着,有什么消息立刻告诉我。特别是他和什么人接触,都要留意。
好的,林小姐。苏师傅点头应下,又不无担忧地说,您说,他会不会又有什么坏心思?
很难说,林晚星眼神凝重,但我们得做好准备。从今天起,晚上安排两个人轮流守夜,防火措施也要再检查一遍。
我这就去安排。苏师傅连忙应道。
林晚星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舆论的压力虽然让黄美娟暂时收敛,但以她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阿强出现在沪市,恐怕预示着新的风波即将来临。
这几天,林晚星还注意到另一个异常现象:作坊附近偶尔会出现一些陌生面孔,有的假装问路,有的则在附近转悠。虽然没什么过激举动,但总让人觉得不安。
苏师傅,林晚星把老师傅叫到一边,您有没有觉得最近附近有些生面孔?
苏师傅点点头:我也注意到了。有两个年轻人这两天老在巷口转悠,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就说是在等人。
那我们大家都要多加小心,林晚星嘱咐道,我怀疑这些人可能和纵火的事有关。
您放心,苏师傅说,我已经让大家都留个心眼,晚上也加派了人手值班。
尽管如此,林晚星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她总觉得,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结束。虽然黄美娟在舆论压力下可能会暂时收敛,也可能正在筹划着更加隐秘的报复手段。
果然,三天后的一个早晨,苏师傅急匆匆地来找林晚星,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
林小姐,出事了!今天早上发现咱们作坊的门锁被人用胶水堵死了!幸亏发现得早,不然工人们都进不来。
林晚星心里一沉:走,去看看。
来到作坊门口,果然看到大门锁眼被某种强力胶水堵得严严实实。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是个危险的信号。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安生啊。林晚星沉声道。
要不要报警?苏师傅问道。
林晚星摇摇头:这种事报警也没用。不过...她顿了顿,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您的意思是…?
既然有人想玩阴的,那我们就陪他们玩玩。林晚星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苏师傅,您去找几个可靠的年轻人,暗中盯着点附近的可疑人物。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好,我这就去办。苏师傅立即应道。
就在林晚星忙着应对这些琐碎的骚扰时,她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慢慢靠近。而阿强,正是这盘新棋中一颗非常重要的棋子。
此时在京市,黄美娟正在接一个神秘电话。她一边观察着周围有没有人经过,一边压低声音说道:...对,就按计划进行。这次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能再留下任何的把柄。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夫人尽管放心好了,这次的事情我保证万无一失,不留一点痕迹!
挂断电话,黄美娟的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林晚星,你以为靠着几篇报道就能扳倒我?未免太天真了。这次,我要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绝望……
(第12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