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手机放回口袋,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十点十七分。他转身走向办公室,走廊灯光有些发白,照在地面瓷砖上反出一道道亮线。
刘伟已经等在门口,手里抱着一叠文件。“协调会的时间定下来了,下午两点。”他说,“财政、住建、督查室都确认参加。”
“通知张涛和周伟了吗?”林辰问。
“上午就打了电话。周主任说准时到,张副主任说先开个会再过来。”
林辰点头。“让陈雪把责任书打印五份,红头格式,盖民生办章。另外准备一份会议纪要模板,现场签完字马上出文。”
刘伟记下,快步走开。
林辰推门进屋,桌上还摊着早上那份方案草案。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新打印的《协同推进责任书》。纸页边缘整齐,标题加粗,落款处留有签字栏。他翻了一遍,确认条款与会上讨论一致——不增编、不增预算、限时响应、信息同步。每一条都有政策依据,不会给人留下把柄。
他把文件放进夹子里,打开电脑开始写会议主持稿。
一点四十分,会议室已坐了七八个人。财政局来的是科长李志远,穿灰色夹克,眉头一直没松开。住建局派了副科长王海,正低头看手机。督查室的小赵坐在角落,笔记本已经打开。
林辰走进去,把材料逐一发到每人手边。
“感谢大家抽时间过来。”他站到投影前,“今天开这个会,是为了把试点机制真正落地。不是走形式,是要解决问题。”
李志远翻了下手里的责任书。“你们这个‘推进专员’到底有多大权?能不能调我们的人?要不要我们额外派人配合?”
“不需要增派人手。”林辰说,“专员只负责跟踪进度、组织会商、记录延误情况。所有工作依托现有流程运转,不打破原有职责分工。”
王海抬头:“那要是我们部门内部排期紧张呢?腾不出人对接怎么办?”
“理解。”林辰说,“所以我们在机制里写了响应时限——一般事项四十八小时反馈,紧急事项二十四小时会商。超时未回应的,由民生办抄报督查室备案,仅作记录,不追责。”
小赵抬了下头。
“这不是为了问责。”林辰继续说,“是让问题看得见。过去项目卡住,谁都说不清是谁拖的。现在有记录,反而能保护各单位的工作成果。”
李志远手指敲了两下桌面。“资金这块怎么算?你们要分阶段拨款,我们账上不好做。”
林辰打开电脑,调出一张表格。“这是近三年同类项目的拨付与施工进度对比。一次性拨款的项目里,有百分之四十在到账后两个月内没有实质性进展。”
他指着其中一行数据。“钱出去了,活没干,最后考核还是我们基层背锅。”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我们提的方案是:首期拨30%,中期验收合格再放50%,尾款20%挂钩群众满意度。”林辰说,“民生办负责全程台账登记,第三方评估也由我们对接,财政只需要按节点审核材料。”
李志远沉默片刻。“台账你们真能担起来?”
“可以。”林辰说,“而且所有资料同步上传督查系统,随时可查。”
又过了半分钟,李志远点了下头。“行,我这边可以试。”
这时门被推开,张涛和周伟一起进来。周伟穿着深色西装,坐下后直接说:“和平街道愿意签责任书。以前项目卡在中间没人牵头,这次有人管,我们全力配合。”
张涛看了看手里的文件,迟疑了一下。“签字没问题,但得说明一点——街道人手本来就紧,不能因为这个增加额外负担。”
“不会。”林辰说,“所有协调工作由民生办主责,街道只需指定一名联络员,定期提供进度信息。”
“那我可以签。”张涛说。
林辰示意刘伟把笔递过去。两人分别在两份文件上签下名字,日期填好。
“其他单位呢?”林辰看向剩下的人。
没人说话。
“刚才王区长来电话。”林辰平静地说,“他说,凡拒绝签署且无正当理由的,将纳入季度履职评估参考项。”
话音落下,王海拿起笔。“那就签一份吧。”
李志远也跟着签字。小赵收起最后一份,说回去就录入督查系统。
会议结束,人陆续离开。林辰站在原地,等刘伟收好所有签好的文件。
“扫描件马上传督查室。”他说,“原件归档,复印件发各街道办。”
“陈雪那边已经在起草首期通报了。”刘伟说,“她说最好明天就把申报表发下去。”
林辰点头。“你现在就联系和平和城南,把新模板发过去。强调四项必填字段,缺项不收件。”
刘伟应声要走,又被叫住。
“再加一句。”林辰说,“让他们今天下班前确认联络员人选,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统一报上来。”
“明白。”
办公室只剩林辰一人。他打开日程表,在下午三点那一栏写下“向王为民汇报协调进展”。旁边标着红色小字:六周总结倒计时。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资金拨付”下方画了一条横线,写下“分阶段执行,财政同意”。又在“责任机制”旁标注“六家单位签署,督查备案”。
笔尖顿了顿,他在最下方写了个词:落实。
手机震动。是陈雪发来的消息:“申报表优化版已定稿,等你确认。”
林辰回复:“发群里,现在就发。”
他坐回椅子,打开邮箱,把刚刚扫描的责任书作为附件,抄送督查室、区政府值班邮箱,并存入民生办内部档案目录。
两分钟后,回执提示全部送达。
窗外阳光偏移,照在桌角的文件夹上。封面印着《河东区民生项目协同推进责任书》,右上角贴了编号标签:SY--01。
林辰伸手摸了下签字笔,笔帽扣得严实。他把它放进笔筒,发出轻微的一声碰响。
刘伟推门进来。“财政局刚回复,系统权限今晚八点开放,我们可以查看资金流向数据。”
“通知技术组,七点半上线测试。”林辰说,“先跑三个街道的历史项目,核对拨付节点。”
“还要做什么?”
“把首期试点名单列出来。”林辰说,“和平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南的排水升级,这两个必须进。”
刘伟记完,站着没动。“周主任刚才问我,推进专员的人选能不能由他们推荐。”
“可以。”林辰说,“但要符合条件——在职在岗,近三年无违纪,参与过重点项目。材料报上来,我们复核。”
“如果他们推的人不合适呢?”
“那就我们指派。”林辰说,“人选标准已经定了,谁来都一样。”
刘伟点头,转身出门。
林辰打开另一个文档,开始整理汇报提纲。第一条写着:跨部门协作机制已建立,责任书签署完成。
他敲完最后一个字,抬头看了眼钟。两点五十三分。
桌上的手机再次亮起。是一条新消息。
他点开,是督查室小赵发来的截图:系统后台显示,六份责任书均已上传备案,状态为“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