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那惊心动魄又峰回路转的一幕,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黄政心中激荡起层层波澜。
但他深知,此刻绝非得意忘形之时。他迅速收敛心神,压下那份因破格晋升和方案通过而激荡的兴奋,脸上恢复了一贯的沉稳。
他快步上前,恭敬地从郑家权省长手中接过茶杯和笔记本,如同往常一样,略微落后半步,跟随着省长的步伐,安静地返回办公室。
进入省长内室,黄政轻轻带上厚重的木门,将外界的喧嚣与猜测隔绝开来。
郑家权并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站在窗边,望着楼下陆续散去的车辆,背对着黄政,语气听不出喜怒地开口问道:“感觉怎么样?”
黄政知道省长问的是对整个常委会过程的感受。
他略一沉吟,组织语言,声音清晰而诚恳:
【“省长,我看到了丁书记高超的运筹帷幄能力和对会议节奏、局面的强大掌控力。
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和引导,以及对各方心理的精准把握,令人叹服。
相比之下,我要学习的东西,确实还有很多很多。”】
他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更高层面的领导艺术上,态度谦逊。
郑家权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黄政,提出了一个更具体、也更敏感的问题:
“那你怎么看易秋萍部长今天的举动?尤其是……她让你续茶那一下。”
黄政的眉头微微蹙起,脑海中飞速回放着常委会上的每一个细节。
易秋萍部长今天的表现确实反常,她明明有自己的秘书刘冰冰在场,却偏偏点名让自己这个“外人”、而且是焦点人物之一去续茶。
这绝非无的放矢。她明明已经决定要投赞成票,而且以其身份,完全可以直接举手,为何要多此一举,非要借“给面子”这个由头?
“省长,”黄政谨慎地开口,说出一个最大胆的猜测,“您说……会不会是杜叔(杜文松)那边,提前有了指示?”
他指的是远在京城的准岳父,杜文松副书记。
只有这个层级的授意,才能让易秋萍如此不惜暴露立场,也要用这种近乎“捧杀”的方式,将他黄政推到前台,强行塞给他一份“人情”和“面子”。
郑家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想到了这一层,说明你没被冲昏头脑。”
他走到办公桌后坐下,语气变得深沉,“其实,她这么做,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在明确地支持你,或者说,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你背后站着谁。这份‘面子’,是杜家,是通过易秋萍的手,硬生生给你加上的光环和护身符。”
他话锋一转,带着告诫的意味:
【“但是,小政,你要明白。她今天态度越明显,往后你遇到的关注和非议就会越多,暗处的阻力也可能越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就像被放在了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人拿着放大镜看。
以后做事,更要如履薄冰,谨言慎行。”】
“是,省长,我记住了。谢谢您的提醒。”黄政心中一凛,郑重地点头。他知道,这是郑家权对他的爱护和提点。
“行了,出去忙吧。好好干,别辜负了这份‘面子’和期望。”郑家权挥了挥手。
“是。”黄政恭敬地退出了内室,轻轻带上了门。
中午,机关小食堂依旧人头攒动。当黄政端着餐盘出现时,立刻感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氛围。
杨辉、萧远、陈雨、刘冰冰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打好饭后都坐到了他这一桌,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他们四人今天同样经历了高光时刻,与黄政可谓是“战友”。
而另一张桌子上,齐世人、邓飞高、郑先明、钱小胖几人坐在一起,气氛显得有些沉闷,偶尔投向黄政这一桌的目光,复杂难明。
这看似随意的座位选择,落在众多排队打饭、目光敏锐的机关干部眼中,无疑传递出强烈的信号——
常委会的风向确实变了!以黄政、杨辉为核心的这个小圈子,经过今日一役,不仅地位更加稳固,而且隐隐有成为年轻一代领军人物的趋势。
黄政自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心中警醒,面上却不动声色,对围坐过来的杨辉等人笑了笑,用轻松的口气说:“今天食堂人不少啊,咱们这么坐,不觉得挤吗?”
陈雨笑嘻嘻地接话:“挤点热闹!跟着黄大秘书坐,沾沾喜气!”
杨辉也压低声音笑道:“今天可是托了你的福,咱们这算是‘鸡犬升天’了?”
众人都低声笑了起来,气氛融洽。黄政知道,这种无形的圈子正在快速形成和固化,他需要小心引导,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下午,省政府召开了机关扩大会议,郑家权省长亲自主持,向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正式宣布了《关于推动东平省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方案》获得省委常委会全票通过的消息。
会场气氛严肃,郑家权语气铿锵,严令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厅、人社厅等相关部门,必须立刻行动起来,迅速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调研,尽快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时间表。
这些具体的行政安排和调研组织工作,与黄政目前的秘书职责关系不大。
他的主要任务依旧是紧跟郑家权,做好会议记录,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文电,确保省长的工作高效运转。
他如同一个精准的齿轮,嵌入在省政府这台庞大的机器中,履行着自己不可或缺的职责。
下午临近下班时分,夏林的妹妹夏珍连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省城。
黄政兑现承诺,下班后特意在一家环境不错的餐馆订了位置,请夏珍连和夏铁、夏林一起吃晚饭。
“夏老师,效率很高啊,昨天才通知,今天人就到了。”
黄政看着眼前这个带着书卷气、眼神中透着紧张和期待的年轻女孩,温和地说道。
夏珍连连忙站起身,有些拘谨地说:“黄秘书,您千万别叫我老师,叫我珍连就好。接到消息我立刻就请假准备材料赶过来了,怕耽误了您安排的事。”
黄政示意她坐下,语气平和但带着嘱托:
【“行,那就叫你珍连。手续的事情不用担心,明天我带你一起去办公厅和组织部办理。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的工作,要求高,节奏快,你要有心理准备。
多看,多学,多问,尽快熟悉业务,上手工作。”】
夏珍连用力点头,眼神坚定:“黄秘书,您放心!我一定拼尽全力,尽快适应,绝不给您丢人!”
她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是哥哥们用忠诚和黄政的提携换来的,她必须牢牢抓住。
晚上,回到周转房宿舍,黄政照例给杜玲和杜珑打电话。
先与杜玲聊了聊家常,互诉了思念之情后,杜玲将电话交给了更关心时局动态的杜珑。
黄政详细地向杜珑讲述了今天常委会上跌宕起伏的全过程,特别是易秋萍部长那意味深长的“续茶”之举。
杜珑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冷静地分析道:
【“易姨这个举动,确实不寻常。
按她的性格和位置,若非必要,不会如此明显地站队。
应该是爸爸(杜文松)提前打过招呼了。
不然,她不会这么早,用这种方式暴露支持你的立场,这等于把你放在了火炉上烤。”】
她的分析和郑家权如出一辙。
接着,她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不过,还是要恭喜你。不到二十六岁的实职正处,放眼全国,也是凤毛麟角了。”
黄政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冷静地说:“我明白。我这个正处,更多是秘书岗位的职级,和主政一方的地方正处,权力和责任不可同日而语,算是虚的。”
杜珑提醒道:“你忘了老爷子过年时说的话了?”
黄政神色一肃:“我没忘。‘三个月沉淀,三个月后出征’。”
杜珑追问:“那你的下一个目标,想好了吗?”
黄政目光深邃,语气坚定:“历城市长的位置。必须尽快拿下,这是关键一步。”
杜珑有些惊讶于他的急切和自信:“这么有把握?”
黄政成竹在胸地分析道:
【“利益交换,是官场永恒的主题。我已经跟大姑父(郑家权)详细分析过。
推动谭云平(东元市长,杜文松老部下)上位历城市长,将空出来的东元市长位置让给丁书记。
丁书记要顺利解决卢树县精神病院的棘手问题,正急于安排得力人手进入东元市掌控局面,我们这是雪中送炭。
丁书记没有理由拒绝这笔交易。只要他和我们联手,加上易部长的提名,丘志展那边就很难阻挡。”】
杜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是谭叔(谭云平)?这步棋确实妙。但也要提前跟易姨通好气,确保提名环节顺畅。”
黄政点头:“嗯,我会找合适时机跟易部长汇报的。”
杜珑见事情已有清晰规划,便不再多言:“好了,那就按你的思路推进。挂了,晚安。”
“晚安,珑珑。”
放下电话,黄政走到窗边,望着省城璀璨的夜景。
常委会的余波尚未平息,新的、更宏大的布局已然在他心中徐徐展开。
他知道,未来的三个月,将是他积蓄力量、等待“出征”的关键时期,容不得半分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