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十三年深秋,秦岭深处已染薄霜。
徐晃、郝昭所率五万精锐,如同暗夜中的幽灵,凭借“暗部”绘制的精密舆图与当地山民的引导,穿行于险峻的傥骆道与子午谷小径。
队伍纪律严明,昼伏夜出,斥候前出二十里,凡遇樵夫猎户,皆暂时扣留,确保行踪绝对隐秘。
辎重队伍中,那些被严密保护的“猛火油柜”部件,由骡马驮运,工匠随行,虽延缓了些许速度,却是一支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
与此同时,汉中守将夏侯尚,全然未觉危险临近。
他虽非庸才,但曹操主力深陷荆州,朝廷在北线“声势浩大”的佯动,以及洛阳即将举行的“祭天阅兵”消息,都让他确信汉中高枕无忧。
其精力多用于弹压境内仍有异心的张鲁旧部,尤其是对杨昂等将领,既用且防,关系微妙。
诸葛亮巧妙散播的“朝廷欲联络杨昂”的假情报,经由“暗部”之手,几经周转落入夏侯尚耳中,反而加剧了他对内部的不信任,将更多兵力用于监视城内,对北部关隘的巡查不免松懈。
十日后,朝廷大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汉中门户——阳平关以北三十里处。
夏侯尚得报,大惊失色,急令关闭关门,全军登城防御。
他难以置信,北方的朝廷军队是如何瞒天过海,穿越数百里秦岭天险,直抵关下的?
徐晃并不急于攻城。
他谨记诸葛亮“先声夺人,攻心为上”的方略,将大军于关前开阔地带展开。
时值秋高气爽,五万大军盔明甲亮,阵型严整,尤其是那数千“神火营”士卒手持的特制盾牌与背后古怪的铜柜,在阳光下闪烁着异样的寒光,给予守军极大的心理压力。
徐晃更将携来的朝廷檄文,命嗓门洪亮的军士日夜向关内喊话,痛斥曹操“挟持宗室,欺凌同僚,祸乱荆州”,宣扬朝廷“吊民伐罪,光复汉统”之大义,并承诺“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夏侯尚试图稳定军心,亲上城头督战。
然而,朝廷军并未给他太多时间。
第三日拂晓,郝昭指挥前军,在数百架强弓硬弩的掩护下,对阳平关发起第一波试探性攻击。
守军倚仗关险,滚木礌石如雨而下。
就在攻势稍挫之际,阵中数十名“神火营”锐士突然冲出,臂力强劲者奋力将点燃的“神火罐”掷上关墙!
“砰!砰!轰——!”
幽蓝色的火焰瞬间在关墙上爆燃开来,黏稠的火油四处飞溅,附着在木制的城楼、哨塔乃至守军甲胄上,水泼不灭,沙掩难熄!
关头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惨嚎声此起彼伏。
守军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妖火”,士气瞬间遭受重创。
夏侯尚肝胆俱裂,急令后方预备队上前扑救,阵型已乱。
徐晃见时机已到,亲率主力猛攻关门!
就在此时,他怀中的锦囊似乎隐隐发烫,拆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小字:
“火起之时,可示之以威,然破关之钥,或在杨昂。”
徐晃心领神会,猛攻之势稍缓,却将更多的“神火罐”投向关墙,制造更大的恐慌与混乱,同时派死士设法将一封密信射入关内,直指杨昂府邸。
当夜,阳平关内,人心惶惶。
杨昂府中,他握着那封来自城外的密信,面色变幻不定。
信中并未许诺高官厚禄,只冷静分析了当前局势:
朝廷大军压境,曹操远水难救近火,夏侯尚猜忌已深,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若能助朝廷破关,不仅可保身家性命,亦是顺应天命,为汉中百姓免去刀兵之祸。
是夜三更,阳平关内突然火起,杀声震天——杨昂率部反正,突袭了夏侯尚的中军大营!
关内守军本就被“妖火”吓得魂飞魄散,又逢内乱,顿时大溃。
夏侯尚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仓皇弃关南逃,奔往南郑。
徐晃、郝昭乘势挥军猛攻,内应外合之下,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阳平关,一日夜间便易主朝廷!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飞传洛阳。
消息传开,举朝振奋!
阳平关一下,汉中门户洞开,益州已暴露在兵锋之下!
然而,就在洛阳沉浸于首战大捷的喜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险些将朝廷的南征大业扼杀于摇篮之中。
几乎在阳平关捷报抵达的同时,一份来自北疆的紧急军报也送到了蔡琰案头——秃发树机能亲率八万铁骑,趁秋高马肥,大举寇边!
其兵锋分三路,猛攻幽州、并州数个关隘,攻势之猛,为近年来罕见!
更令人不安的是,军报中提到,胡骑中似乎出现了少量仿制的、威力虽远不及正品却也能燃烧的“火罐”,显然,朝廷的“神火”之秘,已开始缓慢外泄。
“秃发此獠, 抓得如此之准!”
庞统气得捶案,“定是窥知我主力南调,北疆空虚!”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恐慌情绪蔓延。
部分大臣旧调重弹,认为南征过于冒险,应立即召回徐晃、郝昭,全力应对北疆危局。
蔡琰面沉如水,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诸葛亮。
此刻,她需要他稳定人心,更需要他拿出应对之策。
诸葛亮缓缓起身,走到北疆舆图前,神色依旧从容:
“主公,诸位同僚,北疆胡患,其来有自,不足为奇。
秃发虽众,然其长于野战,短于攻坚。
吕玲绮、毛玠将军经营北疆多年,城防坚固,火器充足,足以固守。
且胡人寇边,意在掳掠,见我防备森严,久攻不下,其势自衰。”
他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
“反之,南征之势,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阳平关已下,汉中震动,此乃千载难逢之机!
若此时回师,则前功尽弃,曹操必趁机稳固汉中,甚至与孙权达成妥协。
届时,我朝将面对一个整合南方、再无后顾之忧的强敌,统一大业,必将遥遥无期!”
“然北疆若是有失,如何是好?”
有老臣忧心忡忡。
“亮已有计。”
诸葛亮目光扫过全场,沉声道,
“可令张飞将军,自司隶秘密分兵两万,星夜驰援并州;
令马超将军,自陇右派出五千西凉铁骑,佯动出击,骚扰秃发侧后,使其不敢全力南下。
同时,传令吕玲绮、毛玠,依托城塞,稳守反击,可大量使用‘神火罐’、‘猛火油柜’守城,焚其攻城器械,挫其锐气!
必要时,”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冷厉,
“可许吕将军,对聚集攻城之敌,使用‘惊雷’!”
“惊雷”二字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什么,那是比“业火”更不可控、更骇人听闻的力量。
“此外,”诸葛亮补充道,
“可即刻以陛下名义,发布讨胡檄文,召天下忠义之士共击之,并明令赏格。
北疆诸郡,实行坚壁清野,令胡骑无所掳掠。
只要坚守一月,待南征大军攻克南郑,则北胡知我朝实力无损,必不敢久留!”
这套应对之策,既有军事上的调兵遣将,又有政治上的舆论动员,更有对极端武器的授权使用,可谓周全狠辣,将朝廷的资源与决心运用到了极致。
蔡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凤眸中重新燃起决绝的光芒:
“便依孔明之策!
北疆防御,全权交由吕玲绮、毛玠,授予临机决断之权!
南征大军,继续进攻,务必在曹操反应过来之前,拿下整个汉中!”
决策已定,无人再敢异议。
帝国的战争机器,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同时开至最大马力。
而此刻,刚刚逃回南郑的夏侯尚,惊魂未定,一边收拢败兵,加固城防,一边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向深陷荆州战场的曹操求援。
曹操接到阳平关失守、朝廷大军突入汉中的噩耗,如遭五雷轰顶,当场眼前一黑,险些栽倒。
他这才恍然,之前所有的佯动、所有的烟雾,都是为了掩护这直插他软肋的致命一击!
“诸葛亮……蔡琰……好手段!”
曹操咬牙切齿,声音嘶哑。
他立刻意识到,汉中若失,益州不保,他的霸业将彻底崩塌。
“主公,当立刻放弃荆州,回师救援汉中!”程昱急道。
“不可!”贾诩立刻反对,
“襄阳未下,若此时退兵,刘备必尾随追击,孙权也可能趁火打劫,我军将陷入前后夹击之绝境!”
是救荆州,还是救汉中?
曹操陷入了自起兵以来最艰难的战略抉择。
而无论他如何选择,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
南郑城下,徐晃、郝昭挟大胜之威,已将城池团团围住。
汉中盆地,战云密布。
而遥远的北疆,烽火亦已燃起,吕玲绮站在蓟城城头,望着远方胡骑掀起的漫天烟尘,握紧了手中的方天画戟。
南北双线,同时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