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士及还不好辩驳,要是辩驳只能说是赵瑞杀的,因为当初李渊父子就是这么公布的。
趁着宇文士及不说话,赵瑞却转向箫瑀,“宋国公,您身为尚书右仆射,离京数日,虽说身不由己,但政务积压,许多公务流转不畅,朝廷无奈只能另择他人,不过中书令近日辞职,不知道宋国公可愿当值?“
箫瑀心中是万般苦恼,当初他被劫持到了船上,又被带出京城,的确身不由己,不过毕竟李渊也在,李世民还要他们维持天下,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但现在赵瑞这一番话让他竟有点心动,可外面李世民和颉利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自己怎么可能留下来。
“多谢赵国公好意,陛下在城外,箫某还要跟随陛下,听候差遣。“
箫瑀说完。微微躬身行礼,这一刻,箫瑀竟有一种荒诞的想法,要是赵瑞能将自己强行留下那就好了,这种想法一闪而过,箫瑀抬眼,看到赵瑞似笑非笑的表情,一阵叹息,知道人家这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要是真的愿意留下来,人家会确保自己无事,不愿意留下来也不强求,前天人家不是还放了百官出城么。
不过也有人觉得赵瑞是在给自己家人留个后手,若是赵瑞最终输了,估计秦王府众人没人会愿意动赵瑞家人,当然长孙无忌除外。
这份情义你必须记着,不然会被天下人骂死,在这个名声大于生命的年代,声誉差了,寸步难行。长孙无忌要对赵瑞家人动手,都要掂量掂量,绝对会受到其他人的阻扰。
宇文士及和箫瑀告退准备离开,突然宇文士及又转身回来,
“赵国公,不知我们是否可以拜见秦王妃呢?“
赵瑞哈哈大笑,“郢国公说笑了,秦王妃在弘义宫,一切安好,我还是那句话,秦王要是觉得不安全,接出城去也无妨,不过,我也想请秦王送回一个人,请二位帮我转述可好?“
宇文士及和箫瑀不好接口答应了,若是他们真的提出让秦王妃跟随出城,赵瑞提出放回李渊,他们答应不答应,李世民又岂能答应?
“二位不要作难,去探望秦王妃或带走秦王妃和我想要你们的一个人,这不是交换条件,不冲突。“
箫瑀笑着拱手,“请赵国公示下。“
“平阳公主若是愿意回长安,请秦王不要阻拦。“
宇文士及和箫瑀去了弘义宫,赵瑞并没有打开书信,而是轻轻放在一边,对李承道拱手上奏,
“陛下,秦王大军压境,请陛下降旨处置。“
李承道站起来背书一般,
“中书拟旨,着辅国大将军、赵国公为检校尚书令、雍州牧、天下兵马行军大总管,总摄军政大权,抵御叛逆。“
弘义宫内,宇文士及和箫瑀见到了秦王妃长孙无垢,请长孙无垢带着李泰他们前往城外大营。
“赵国公已经应允,王妃及郡王、县主可以出城与秦王团聚。“
“其他将士家属都可以出城么?“
“赵国公的意思是可以。”
”那他们会出城么?“
“请转告秦王,城中尚有将士们家属,我在城中与他们共进退。”
旁边杨氏十分着急,长孙无垢已经有一个儿子在外面了,这样说没问题,自己的儿子还在城里呢,可这个时候她也不敢忤逆长孙无垢,只能在一旁暗自垂泪。箫瑀见状只好解围,
“那是不是让几位郡王和县主先去见见陛下和秦王,殿下对他们甚是思念。”
长孙无垢内心当然想让儿子女儿都离开了,虽说现在赵瑞没有处理他们,但谁能保证呢?转脸看见杨氏期待的眼神,长孙无垢也不想过于残忍拒绝,只好同意,宇文士及和箫瑀站起来说道,
“请王妃准备一下,我们前往赵国公处求借马车。”
两人从弘义宫出来,就到赵瑞的办公房来找赵瑞,其实哪里是求借马车,只是来找赵瑞说明情况罢了,赵瑞正在和杨师道、许敬宗等人说事,少保李纲和孔颖达、姚思廉、颜师古也来找赵瑞讨论国子监的事情,宇文士及二人和他们都比较熟悉,一见面都纷纷见礼,尽管现在大家属于不同阵营,但不妨碍各自友情。尤其是宇文士及和李纲、孔颖达、姚思廉关系都非常好。
众人落座,宇文士及也不隐瞒就把秦王妃等人留下,郡王和县主等人离开的信息说了一遍,赵瑞无所谓,一挥手让张方安排人送去马车。
众人就在赵瑞公房里吃茶寒暄了一会,甚至对于赵瑞的诗词都品评了一下,箫瑀居然还取笑赵瑞,怎么最近还能听到赵国公风花雪月的诗呢,尤其是那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让人想到英雄迟暮美人白头,心生惆怅。众人哄堂大笑,气氛融洽,宇文士及自认年纪不小,和赵瑞也早就相熟,抿了一口茶,
“赵国公,这江山社稷是李家的,谁坐天下您都不失荣华富贵,何至于此,到了这等兵戎相见的地步。秦王心胸开阔,雄才大略,必是天下英主,未必不能容忍你,要是能化干戈为玉帛,免去兵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恕某倚老卖老,我听说当初赵国公曾和秦王立下誓约,两不相帮,可现在却将秦王阻于城外,岂不是失信于天下人么?难道赵国公真的有意图谋天下?”
宇文士及这话,让李纲等人都是一愣,赵瑞曾跟秦王相约,这等事他们不知道,当然也不可能外泄让他们知道,不过这要是真的,赵瑞这事做的就谋略大了,那可以说是将秦王给耍了。李纲等人对李世民的观感那都是不错的,在他们看来,李世民得天下也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说他们心里,李建成和李世民做选择的话,他们对于李世民还是相当期待的。
当然还是最后这句赵瑞是否有意图谋天下的问话,李纲等人也想知道。
赵瑞站起来,拱手笑道,“郢国公这话说的是肺腑之言,我这里多谢了,我的确曾和秦王相约两不相帮,当初辅公祏造反被击败之后,我和秦王在长江游宴,房玄龄房长史也在,秦王约我一同共举大事,我没同意,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陛下以平衡术牵制太子和秦王,为了嫡位,太子和秦王必然两虎相争,秦王要想胜利,恐怕留不得太子。但太子和太子妃对我很好,我怎么可能对他们下杀手,所以我当时拒绝帮助秦王,但我也同时承诺不会帮太子对付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