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等人是心里发紧,此事一出,朝堂上的震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杨恭仁左右看了看,对着几人使个眼色,众人随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汉王赵祥此时正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左边上首第一位的位置。
汉王穿着朝服,坐在位置上,赵瑞被刺杀,他也很慌乱,赵瑞要是有什么问题,整个江山社稷就要动荡了,赵家还能不能守得住还真的很难说,好在赵瑞现在没事。赵祥在朝堂上本来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从不与人为伍,汉王妃裴氏知道丈夫的能力不足以处理政务,一直叮嘱赵祥不要参与政事,给有心人暗中使坏的机会。
赵祥很实在,反正自己不懂那些朝政,和朝廷官员走的很远,平时连朝会都不参加,尤其是赵瑞离京期间,更是不与任何官员来往,今天这是赵瑞回京,他才出来,不想遇到这种事。
赵祥坐在那里喝茶,身边的内侍待在一边侍候,看到杨恭仁几人到来,赶忙站了起来,三省高官来到跟前,都鞠躬施礼。
“臣参见汉王殿下。“
赵祥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只好回礼。
“此次事关重大,若是陛下大发雷霆,还请汉王转圜一二。”
“哦,好的,诸位不必在意,陛下年纪虽轻,但知道该如何处理事情,放心吧,要是陛下真生气了,我会帮忙说话的。”
赵祥听到大家说的是这种事,那就无所谓了,只要待会赵瑞生气自己劝说一下就好,至于别的,那就指望不上自己了。
不一会赵瑞从后殿转了出来,众人拜见完毕,各自坐回自己位置,等着赵瑞发话。
赵瑞从容站了起来,
“此次北伐高句丽,大明将士三军用命,在辽水边,我军主动筑起堤坝,运动到辽东城下扎营,高句丽大军二十万合围,与此同时联合了李世民的十万大军,准备将我军一举击溃,好在蒋国公柴绍前往新罗,拖住了李世民的大军,我军在辽东城下,以十万大军击破高句丽二十万,高句丽全军覆没。我军趁机占领了辽东城、新城、安市城,徐世绩率军来投,至此我大明全面占据了辽水流域。”
赵瑞简要介绍了此次辽东大战的军事行动,这是给全国一个交代,即使你是皇帝亲征,回来至少要跟臣民说明战争情况。然后自由中书省秘书监的人将这些事情昭告天下。
既然是我军大胜,重臣在汉王等人的带领下,整肃衣冠,朝赵瑞深施一礼,
“陛下运筹帷幄,将士三军用命,臣等为陛下贺。”
三施礼之后,赵瑞一挥手,
“此次回城,遇到宵小刺杀,这算不得什么,李唐在辽东也暗算了我一回,不过也是没有成功罢了,通过这两次暗算,诸位应该注意到,李唐气数尽了,他们不敢在战场上正大光明与我作战,只能采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哼,从此李唐已经不足为虑了。”
杨恭仁立马站了出来,
“陛下言之有理,李世民当年号称军事统帅,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可是现在,带着十万大军都不敢和陛下对阵,看来此人已经被陛下的武略吓破了胆了,只能做些鸡鸣狗盗的事情来,确实不值一提了。”
众人都赶紧附和,陛下到现在没有生气,而是将事情摊开来说,至少说明陛下不会因此脑袋发热迁怒于人,至于后期如何调查,有什么线索,具体那些人牵扯其中,只能等到最后的结果了。
此时就连魏征等人都是规规矩矩,不敢乱说话,不要以为魏征对李世民的劝谏是无处不在的,那都是在李世民没有真正发火,或者事态在可控的范围内,魏征才会犯颜直谏,魏征正直,可并不傻。
既然陛下把这件事当成了李世民团体无能的表现之一了,那这就不是个事了,众人也都不再提及此事,许敬宗凑上前来,
“陛下,大军得胜还朝,贵妃早已安排礼部和御膳房做好迎接和庆功酒宴,此时离晚宴还有些时间,臣等听闻陛下当时在辽东,为了将高句丽军队聚在一起,进而一战歼灭,主动跨过辽水,从容进入高句丽的包围圈,不知道可有此事?另外陛下如何行军将高句丽二十万大军不仅仅是击溃,而是让其全军覆没?臣等在后方听的消息,不仅欢欣鼓舞,可惜未能亲眼所见,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给臣等具体讲讲,要是某日臣上了战场,也好有样学样,说不定到时候也能夺得军功来光宗耀祖。”
众人纷纷附和,陛下不把刺杀当回事,那群臣赶紧要给挠挠痒痒,许敬宗刚才问的几点正是整个大战精髓所在,惹得赵瑞哈哈大笑,朝堂气氛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花花轿子众人抬,就连韦挺都笑着说道,
“陛下,您在讲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臣当初在辽东可是轻伤不下战场,带着伤参加战斗的,你可别漏了。”
群臣哈哈大笑,为听到了辽东就因为爆炸案受伤了,既然提出来,还是以这种方式,那就是说,陛下您看,这都是区区小事,我一个受了伤的都无所谓,你该追究的追究,不要牵连太多。
赵瑞笑呵呵地说,
“成,既然还有时间,我就和你们唠唠。”
说完左看右看,见殿后还有一个蒲团,竟然自己走过来,伸手取了过来,旁边的林峰想要来拿,赵瑞没给他,自己提着过来,不过旁边的杨恭仁站了起来,一把拿过,将蒲团放在大殿中间,众人嘻嘻哈哈自己拉着蒲团围了过来。
赵瑞坐下来开始自己的吹牛,就连一到辽东就被人家躲在屋子里面爆炸的事情都说的明明白白。不过他当初被张公谨一个虎扑压在身下保护起来,现在却变成了关键时刻要不是自己拉了张公谨一把,那个还是武将的家伙恐怕伤的比韦挺还重。
据说后来远在辽东的张公谨听到长安传来的消息,嘴巴张的老大,眼神中充满敬意,就差一点还要上书谢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