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屏幕上的进度条停在了百分之八十五,画面突然跳转成一段模糊的视频帧。昏暗房间,白板上写着“直播倒计时:72小时”。苏然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伸手拔掉了电源线。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张峰站在旁边,手里还捏着刚拆完快递的盒子边缘,“这算什么?下战书?还是预告片?”
“是提醒。”苏然把投影仪推到一边,顺手从桌上抓起一支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他们想让我慌,结果反倒给了我思路。”
林悦这时端着三杯热茶走过来,轻轻放下杯子,“你们刚才说……他们怕你说话?”
“不只是说话。”苏然吹了口茶,眼神亮了一下,“是怕我说得太多,说得太明白。所以这次,我不光要说,还得讲得像上课一样清楚。”
张峰一愣,“你要搞科普直播?拿异能当物理实验讲?”
“对。”苏然点头,“以前我展示瞬间移动,大家只觉得帅。但如果我边移边解释‘空间折叠的临界点受情绪波动影响’,观众会觉得——哇,这家伙不只是会飞,他还懂原理。”
林悦忍不住笑出声:“那你岂不是要穿白大褂上场?”
“考虑过。”苏然一本正经,“但怕显得太装。最后决定穿休闲西装,配个激光笔,走‘青年科学家跨界分享’路线。”
张峰翻了个白眼:“你确定这不是在给自己加戏?”
“这不是加戏,是换赛道。”苏然翻开平板,调出最近几场直播的数据图,“你看,每次我停下来解释一点背后的机制,弹幕活跃度反而更高。有观众留言说,‘原来不是玄学,是有逻辑的’。这种反馈说明——大家愿意信,只要我们给的理由够硬。”
林悦托着下巴想了想,“也就是说,你不否认自己有能力,但把它包装成一种……可验证的现象?”
“Exactly。”话刚出口,苏然立刻意识到什么,干咳两声,“啊不是,我是说,没错。这样一来,就算他们想造谣说我骗人,也得先推翻我自己公布的‘实验数据’。”
张峰挠头:“听着有点绕,但好像真能堵住嘴。毕竟你要是真造假,总不能连公式都编一套吧?”
“我已经编了一套。”苏然咧嘴一笑,打开另一个文件夹,“叫‘非惯性位移能量守恒模型’,简称NEm理论。全是看着很厉害、其实谁也验不了的东西。反正没人真去算。”
林悦噗嗤乐了:“你还挺有才。”
“逼出来的。”苏然耸肩,“以前被人骂骗子,只能靠表现力撑场面。现在嘛,既然他们怕我‘发声’,那我就发得更专业点,让他们黑都找不到切入点。”
张峰慢慢坐回椅子上,手指敲着桌面,“可问题是,你怎么保证他们在直播时不动手?万一又来一波人冲进来砸场子呢?”
“那就让他们来。”苏然眼神一沉,随即又扬起笑容,“而且我希望他们来。只不过这一次,我会准备好‘教学道具’。”
“啥意思?”
“比如,”苏然拿起桌上的水杯,往空中一抛,在它落地前瞬间出现在三米外接住,“以前这是炫技。下次直播,我会说这是‘基于情绪值驱动的空间跃迁初试’,然后让摄像头拍下我手腕上的监测仪读数——心跳、血压、脑波变化全公开。”
林悦眼睛亮了:“这样就算有人质疑,你也有一整套‘证据链’?”
“没错。”苏然放下杯子,“更重要的是,所有设备都是双用途。护盾发生器伪装成信号稳定箱,神经增幅模块藏在耳机里,连地板都重新布过感应层——踩上去就知道是不是陌生人。”
张峰听得直摇头:“你这哪是直播准备,简直是设局钓鱼。”
“就是钓鱼。”苏然笑得坦然,“鱼饵是‘我能被破解’的假象,鱼钩是他们一定会动手的冲动。只要他们在直播中露脸,不管是远程干扰还是现场突袭,都会留下比上次更清楚的痕迹。”
林悦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忽然抬头:“那我可以负责脚本吗?把那些术语翻译成普通人听得懂的话?比如把‘能量场共振’说成‘就像两个音叉挨得太近,一个响另一个也会跟着震’。”
“这正是我要的。”苏然点头,“越生活化,越可信。观众不会记住一堆术语,但他们记得住比喻。记住了,就会传出去。”
张峰叹了口气:“我现在开始同情那帮人了。本来以为打的是野路子主播,结果撞上个带教案的特种兵。”
三人同时笑了起来。
苏然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块临时改成策划板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写下几个大字:“新直播方案V1.0”。
下面分三栏:
**内容形式**:异能演示 + 原理解读 + 观众互动
**隐藏功能**:实时监控 + 数据采集 + 防御触发
**对外形象**:探索者 · 研究者 · 分享者
“这次不光是要活着播完。”他转身面对两人,“是要让所有人看到——我不是在表演超能力,我是在做一场公开实验。而任何试图打断实验的人,都是在破坏科学。”
林悦轻声问:“那如果他们根本不出现呢?一直盯着不出手?”
“那就更好。”苏然笑了笑,“说明他们彻底失去主动权了。不敢动,不敢说,只能躲在暗处看我一步步把真相摊开。那种煎熬,比打一架还难受。”
张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行吧,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过采购清单我得今晚列出来,有些零件得定制。”
“交给你了。”苏然递过一张纸,“优先级最高的是那个便携式干扰模拟器,要能假装信号中断三十秒以上,还得自动备份画面。”
“明白。”张峰接过纸扫了一眼,“还有这个‘情绪可视化面板’,真要做出来?让观众看到你紧张还是冷静?”
“要做。”苏然点头,“但显示的数据是经过处理的。真正的波动只有系统知道,屏幕上放的,是我希望别人看到的版本。”
林悦若有所思:“就像……演技和真实情绪的区别?”
“聪明。”苏然冲她眨眨眼,“舞台上的情绪,永远比真实的更有说服力。”
时间不知不觉滑向深夜。
桌上散落着草图、便签和写满公式的草稿纸。林悦正在整理问答环节的问题模板,张峰对照着电子目录勾选可用零件,苏然则反复调整着流程时间节点。
“排练必须至少两次。”他指着日历,“第一次全流程走一遍,第二次专门模拟突发状况——比如设备故障、信号延迟、甚至有人闯入。”
张峰抬头:“你要真找人演袭击?”
“不用。”苏然摇头,“等明天设备到位,咱们直接用机关系统自测。触发警报后,看反应速度能不能压到五秒内。”
“五秒?上次实战用了七秒。”
“那次是应急。”苏然嘴角微扬,“这次是预判。敌人只会按常规出牌,但我们已经提前写了答案。”
林悦忽然停下笔,“等等,如果我们把整个直播设计成一个‘实验项目’,是不是还能申请平台的技术扶持?有些高端摄像机和数据分析工具,官方会提供资源。”
苏然眼前一亮:“这主意好。打着‘推动科普创新’的旗号申请支持,既能升级装备,又能增加公信力。”
“说不定还能拉个合作专家挂名?”张峰坏笑,“就说你是某大学特聘研究员?”
“别扯太远。”苏然笑着摆手,“专家就不找了,但我可以请平台派个导播组来——越多镜头越好。他们录下的每一帧,都是我们的保护伞。”
屋里的气氛渐渐从紧绷转向兴奋。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直播筹备,而是一次反向围猎的布局。
每一个环节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欢迎来挑战,规则由我定。
苏然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看了眼窗外仍未完全熄灭的城市灯火。
“还有七十一个小时。”他轻声说,“够做很多事了。”
林悦合上笔记本,“那我回去改脚本,明天一早送来。”
“我先睡两小时。”张峰打着哈欠,“凌晨还得盯一批货到。”
“辛苦。”苏然送他们到门口,关上前看了眼客厅中央那台黑色投影仪,静静地躺在桌上,底部刻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他没再碰它。
转身回到桌前,打开加密文档,新建一页,标题写道:
《直播预案·融合模式启动》
第一行内容是:
“当异能成为常识,恐惧就会转向那些躲在黑暗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