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停了几秒,又慢慢收了回来。他盯着那道流转的金光,像是在看一场热闹的烟花,却没伸手去接。
“升级先放一放。”他自言自语,顺手把弹窗关了。
屏幕上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后台数据还在疯狂滚动。直播间人气值像被吹胀的气球,一路飙进平台前十,弹幕密度高到连系统都开始自动折叠。礼物特效接连炸开,有人一口气刷了几十个“星河漫游”,整个屏幕都被流动的光晕填满。
可苏然反倒点了下鼠标,把所有外部消息通道彻底屏蔽。
这下,世界清静了。
他靠回椅子,活动了下脖子,眼睛却没离开屏幕。刚才那场直播的每一段情绪波动,都被系统记录了下来。他调出分析面板,开始一条条翻看高情绪值用户的思维片段。
读心术的回溯功能还在,就像重播一场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广播剧。
第一个峰值出现在他回应“你终于做到了”那句心里话的时候。观众的情绪像被点着的引线,从零星火星瞬间炸成火海。第二个高峰,则是他说出“我知道你在假装坚强”那一瞬。沉默已久的粉丝纷纷破防,有人打出“我哭了半小时不敢让室友听见”,还有人说“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觉得被看见”。
但真正让苏然愣住的,是第三个情绪拐点。
那时他刚拒绝了一个品牌合作邀请,直播间突然安静了几秒。没人打赏,也没人发弹幕。可就在那片沉默里,一股低沉却坚定的信任感悄然升起。
“他居然真的不接广告……”
“这种主播还能活多久?但我挺他。”
“原来还有人不想当流量奴隶。”
这些念头不是欢呼,也不是惊叹,更像是一种敬意。苏然摸了摸下巴,忽然笑了:“有意思。大家喜欢的不是我会读心,而是我没滥用它。”
他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敲下一行字:**观众要的不是神,是一个敢说实话的人。**
接着,他又点开历史观看数据,对比了几场爆火直播的共同点。发现凡是互动率高的场次,都不是靠“猜中秘密”这种刺激桥段撑起来的,反而是那些平静的、温柔的、让人感觉“被理解”的时刻,留下了最深的痕迹。
“所以,光会听心声不够。”他喃喃,“得让大家也参与进来,变成一场共演。”
这个念头一起,脑子就像被扔进了一颗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
他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魔术表演——纸牌飞舞、箱子变人、预言撕开后一字不差。那时候总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知道全是套路。可即便知道是假的,人们还是愿意买票进场,就为了那几分钟的“信以为真”。
“如果我把读心术和魔术结合起来呢?”他眼睛亮了,“不是表演异能,而是让观众觉得自己也成了奇迹的一部分。”
比如,可以让观众在心里默念一张牌,他不用问,直接抽出正确的一张;或者设计一个机关箱,只有当特定人数同时想着“打开”这个词时,门才会自动解锁。
“心灵感应式逃脱”“群体思维触发机关”“用十万个人的念头拼出一句话”……
一个个点子冒出来,他越想越兴奋,干脆翻出白板架,拿记号笔唰唰画了起来。
开场先来个小游戏热场:让所有人闭眼,在心里想一个动物。他随机点名,准确说出对方所想。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制造一种“我们正在连接”的氛围。
然后进入正戏——一场融合异能与魔术的沉浸式演出。比如,他站在密闭玻璃箱里,钥匙藏在观众心里。只有当某个人主动释放“我想帮你”的念头时,锁才会解开。
最后收尾,回归情感共鸣。选几个长期沉默的老粉,读取他们最想说却从未开口的话,做成一段无声短片,配上文字:“这些声音,我们听见了。”
整场直播不再是他一个人的秀,而是一场集体的心灵共振。
他停下笔,喘了口气,回头看了眼摄像头。黑漆漆的镜面映不出什么,但他知道,有无数双眼睛曾透过它注视着他,带着期待、怀疑、孤独,甚至绝望。
“以前我只想红。”他对着空气说,“现在我想做个舞台,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站上去发光。”
正说着,系统界面又跳了一下,那道金光再次闪烁,像是在催他确认升级。
他瞥了一眼,没动。
“再等等。”他说,“等我把这场‘梦’搭好。”
他又打开私人笔记,把刚才的构思整理成框架。考虑到伦理问题,特意加了条规则:所有深度互动必须基于自愿。观众要想参与核心环节,得提前报名,并签署电子知情书,明确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可能被读取。
“三不原则不能破。”他嘀咕,“不挖隐私,不搞对立,不玩套路。可以神秘,但不能阴暗;可以震撼,但不能侵犯。”
写到这儿,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让观众愿意主动释放念头?
毕竟人心复杂,很多人宁可憋着也不愿暴露软弱。
他抓了抓头发,猛地一拍桌子:“有了!加个‘安全词’机制。”
比如,观众只要在心里重复默念某个关键词,比如“我想被听见”,就算主动开启互动通道。否则,哪怕他听见了,也不会回应。
这样一来,既保护了边界,又给了想参与的人入口。
他越理越顺,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个不停。文档标题被他改成:“心灵剧场V1.0”。
末尾,他敲下最后一行字:**这不是秀能力,是造一场梦。让每个人都知道,你的念头,真的有人在乎。**
写完,他长舒一口气,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
窗外天色微亮,出租屋里静得能听见主机散热的声音。林悦和张峰早就回房休息了,只有他还醒着,守着这一方小小天地。
他知道,外面已经有不少人在讨论他。论坛热帖、短视频剪辑、同行主播的阴阳怪气评论……都在发酵。有人称他为“读心主播第一人”,也有人冷笑说“迟早翻车”。
可他不在乎。
他只记得昨晚那个打出“我本来打算结束一切”的观众。因为这场直播,对方最后回了一句:“好,我试。”
这就够了。
他转头看向摄像头,眼神渐渐坚定。
下一秒,他拿起手机,拨通了林悦的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喂?”那边声音还带着睡意。
苏然笑了笑,开门见山:“有个新方案,你想不想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