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细碎的雪粒敲打着窗棂,很快便将窗外染上一层薄薄的银白。研究所内暖气充足,乔琳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一个经过数日调试、终于开始稳定运行的模拟程序。数据流如同暗夜的星河,在代码的河道中奔涌,等待着被解读出宇宙的密语。
她刚刚解决了一个困扰她近一周的算法瓶颈。并非灵光乍现的顿悟,而是通过反复试错、交叉验证、以及夜深人静时,体内青莲本源那持续提供的、让她能保持极致耐心与清晰逻辑的内在支撑,一步步将乱麻理清。当最后一个参数被修正,程序顺利跑通的那一刻,一种深沉而静默的成就感,如同深潭之水,在她心中缓缓漾开。
这种攻克难关后的充实与平静,远胜于任何外在的喧嚣与赞誉。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感受着青莲本源在她放松心神后,那如同冬日暖阳般温煦的流转,悄然修复着连日专注带来的精神消耗。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微凉的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平稳,映衬着内心的安定。
手机在一旁屏幕微亮,是家庭群的消息。她拿起来看了一眼,大多是周正母亲分享的生活片段和天气提醒。目光扫过周锐的头像,他最近安静了许多,没再频繁分享文章或打卡。乔琳想起前天和许妍通电话时,许妍语气如常地提起工作,并未主动谈及周锐,只在乔琳问及时,淡淡说了句:“他好像最近学业挺忙的。”
这种“忙”,不知是真实的学业压力,还是初次试探受挫后的短暂退缩,或是调整策略后的沉淀。乔琳无从判断,也无意深究。感情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许妍有自己的节奏和判断,她只需尊重。
下班时,雪已经停了,地面铺了一层松软的白毯。周正等在老地方,穿着深色的羽绒服,领口围着一条灰色的羊绒围巾,呵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看到乔琳,他走上前,很自然地将手里拿着的、另一条叠得整齐的米白色羊绒围巾递给她。
“路上买的,看着厚实。”他语气寻常,仿佛只是顺手买了一件小东西。
乔琳接过,围巾触手柔软温暖,带着新织物特有的淡淡气息。她将围巾围上,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颈间瞬间被暖意包裹。
“谢谢。”
“走吧,回家。炖了羊肉汤。”周正接过她的电脑包,两人并肩踏着积雪,朝家的方向走去。
昏黄的路灯将两人的影子在雪地上拉长,四周静谧,只有脚下积雪被踩实发出的“咯吱”声。羊肉汤的香气仿佛已经提前萦绕在鼻尖,带着家的承诺。
回到温暖的公寓,浓郁的汤香扑面而来。周正帮她挂好外套和围巾,便去厨房盛汤。乔琳洗了手,坐在餐桌前。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很快放在她面前,汤色醇白,羊肉酥烂,几颗枸杞和香菜点缀其间,令人食欲大开。
她拿起勺子,慢慢吹着气,小口喝着。热汤顺着食道滑入胃中,强大的暖流迅速扩散至四肢百骸,驱散了从外面带回来的所有寒意。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碗实实在在的热汤下肚,不仅补充了能量,也让体内那温润的青莲本源如同得到甘霖的植株,滋养之力都变得更加饱满、活跃。
“算法的问题解决了?”周正坐在她对面,也端着一碗汤,随口问道。
“嗯,跑通了。”乔琳点头,“接下来就是分析数据了。”
“那就好。”周正没有多问细节,只是将一盘刚烤好的、散发着面香和葱香的花卷推到她手边,“多吃点。”
饭后,乔琳主动收拾了碗筷。周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一本新到的学术期刊。乔琳收拾完,没有立刻继续工作,而是在他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下,随手拿起一本自己看到一半的书。
室内灯光温暖,气氛宁静安详。只有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和窗外偶尔路过的车辆压过积雪的沉闷声音。
“周锐,”乔琳忽然开口,目光仍落在书页上,语气平淡无波,“最近好像没怎么动静了。”
周正从期刊上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神色如常:“年轻人,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者,是终于知道光靠分享文章是追不到女孩子的了。”他语气里带着一丝兄长的了然,并无责备,也无太多担忧。
“妍妍没说什么。”乔琳翻过一页书。
“嗯。”周正应了一声,不再继续这个话题,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期刊上。
有些波澜,生于微末,也可能止于微末。无需过度解读,也不必急于定论。
乔琳放下书,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一片被白雪覆盖的寂静世界,远处的路灯像一颗颗温暖的琥珀。她感受着体内那稳定流转、与她的呼吸心跳同频的青莲本源,也感受着这雪夜之中,家的温暖与身旁之人带来的踏实。
学术的深潭,因新的突破而微澜荡漾;生活的湖面,也因年轻的情感涟漪而略显生动。无论波澜大小,无论涟漪能否持续,她的内心都如同这被新雪覆盖的大地,沉静,洁白,拥有包容一切变化,并继续默默孕育生机的力量。
雪落无声,滋养万物。她的路,亦在脚下,沉稳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