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主峰,聚义厅内。
当天夜晚,火把噼啪作响,映照着张燕以及麾下主要头领刘石、青牛角、黄龙等人或凝重、或犹疑、或激动的面孔。李肃带来的朝廷旨意与丰厚犒赏已然陈列在外,但厅内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张燕将李肃的话语、朝廷在并凉二州的赫赫兵威、以及天子抛出的橄榄枝原原本本陈述完毕,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兄弟,李使者的话大家都听到了。朝廷势大,天子仁德,愿接纳我等,给兄弟们一个正经出身和安稳前程。是继续在这太行山里当个不上不下的山大王,还是顺势而为,归顺朝廷,博个封妻荫子,大家伙都说说看法。”
短暂的沉默后,性情最为急躁的黄龙率先开口,他粗声粗气道:“大哥!那李肃说得天花乱坠,但谁知道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是,朝廷现在地盘看着不小,司隶、并州、凉州、兖州、徐州,听起来吓人。可地盘大,防线就长,需要分兵驻守的地方就多!哪像袁绍,稳稳占着冀州,如今大公子(袁谭)在青州也快站稳脚跟了,两州连成一片,腹地深厚!”
头领刘石捻着几根稀疏的胡须,慢条斯理地补充:“黄龙兄弟所言不无道理。关键不在于地盘大小,而在于人口钱粮。冀州乃是天下精华所在,青州亦非贫瘠之地。这两州的人口基数,恐怕比司隶、兖州、徐州、并州、凉州这些刚经历战乱、地广人稀的州郡加起来还要多!钱粮赋税,兵源潜力,袁本初底蕴犹存啊。”
青牛角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还有那白波贼韩暹!前段时间可是带着不下四万部曲北投袁绍了!我听说袁绍还收拢了不少从兖州败逃走的黄巾军残兵,这两下加起来,怕不得有七、八万人?袁绍本身就有十几万兵马,这一下子,他麾下能战之兵,恐怕直逼二十万之众!”他眼中闪过一丝忌惮,“若是袁绍也学着朝廷搞屯田养兵,以其掌控的人口,随便征召,拉出五十万大军都不是不可能!他治下的青壮,百万都不止!”
“反观朝廷,兵力看似雄厚,可光是屯田兵就占了十六万!这些人种地是好手,打仗嘛……,恐怕比不上袁绍麾下的百战老兵。再去掉镇守并州、凉州漫长边防线,以及司隶、兖州、徐州各要害之地的必要守军,我粗略算算,至少二十五万兵马是动弹不得的。朝廷真正能机动作战的精锐,恐怕还真不一定比现在的袁绍多!”
他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张燕身上,总结道:“大哥,所以说,咱们黑山军这十万弟兄,现在可是举足轻重!咱们投靠谁,胜利的天平就可能倾向谁!咱们帮袁绍,他就能稳住后方,威胁司隶、兖州;咱们帮朝廷,就能让袁绍腹背受敌!这份量,可不轻啊!”
厅内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交头接耳,显然多数人被这番“袁强刘(协)弱”的分析所打动,觉得此刻待价而沽,甚至投向看似潜力更大的袁绍,才是明智之举。
张燕听着众人议论,眉头越皱越紧。待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位兄弟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是,你们只算了北边的袁绍,却忘了南边的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刘虞!”
他站起身,走到简陋的堪舆图前,手指重点荆州:“荆州刘表,坐拥江汉八郡,同样是汉室宗亲!荆州之富庶,人口之众多,绝不逊色于冀州多少!刘景升虽看似保守,但若天子大势已成,他岂会坐视袁绍坐大?届时朝廷一纸诏书,荆州水陆并进,直捣袁术南阳、颍川腹地,到时与天子合兵一处,北上讨伐袁绍,袁绍如何抵挡?”
这时,刘石却插话道:“大哥考虑的是,但南阳有袁术牵制刘表。袁术这家伙虽然跟袁绍不和,但他更想自己当皇帝,绝不会坐视刘表轻易北上帮助朝廷,必然会在南面扯刘表后腿。”
张燕点了点头,承认这一点,但话锋一转:“就算袁术牵制刘表,那幽州呢?公孙瓒与袁绍有白马之盟的血仇,此仇不共戴天,绝无化解可能!公孙瓒如今困守渔阳郡,但他麾下白马义从余威尚在,一旦真如李肃所说归顺朝廷,必成袁绍心腹大患!并州已定,吕布兵锋可直指袁绍侧翼;我们若再归顺朝廷,与幽州公孙瓒、上党吕布连成一片,袁绍的北面和西面将永无宁日!”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坚定:“袁绍看似势大,实则四面受敌,内部派系林立,谋士争权。反观朝廷,天子虽年少,却英明果决,麾下文武齐心协力,政令畅通,更手握大义名分!我们黑山军起于微末,弟兄们多是活不下去的流民。”
他最后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还有兄弟提议,我们能否效仿世家,分投两家?我明确告诉你们,此路不通!世家分散投资,是因为他们的根基在地方,人脉在朝野。我们跟那些根基深厚的世家大族不同。他们可以两头下注,分散投资,因为他们掌控的是土地、佃户和根基产业,无论谁赢了,都要依靠他们治理地方,一旦分兵,力量分散,无法引起对方重视,届时无论投靠哪一方,都不会再被重视,反而可能被当成可以随意牺牲的炮灰!甚至会被双方视为首鼠两端的小人,率先清理掉!”
青牛角看了看左右,深吸一口气,对张燕道:“大哥,你见识比我们广,心思比我们细。你说怎么办,弟兄们就怎么办!我们信你!”
刘石和黄龙对视一眼,也缓缓点头。他们或许各有算计,但在这种决定整个集团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们更愿意相信带领他们走过无数风雨的张燕的判断。
张燕见众人态度转变,心中一定,沉声道:“我的意思,是归顺朝廷!一来,我们与河内张杨素有往来,与幽州公孙瓒也有香火情分,此二人皆已或明或暗站在朝廷一边。二来,我们与袁绍确有旧怨,难保不被清算。三来,朝廷代表大义名分,天子展现出的气度与手段,远非袁绍可比。投靠朝廷,虽是锦上添花,但亦是雪中送炭——为天下早日太平出力,陛下必不会亏待我等。这不仅是求生,更是谋一个光明正大的前程!”
他顿了顿,声音铿锵:“是时候结束这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山寨生涯了!诸位兄弟若无疑议,我便去回复李使者,黑山军十万部众,愿归顺朝廷,共扶汉室!”
“愿随大哥(将军)号令!”众头领终于达成一致,齐声应诺。太行山中的这场关键抉择,就此尘埃落定,其影响必将迅速波及整个北疆,乃至天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