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主任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对旁边的年轻同志说:“小刘,你看看,难怪胡同里那些老姐姐们都把石头夸出花来了,真是个好孩子!懂事!会说话!”
这没头没脑的夸赞,让老爹赵振邦更摸不着头脑了,只能憨厚地笑着。赵大宝心里却猜到了七八分,面上依旧保持着乖巧的笑容。
“行,那我也就直说了。”
韩主任坐直了身子,语气正式了些,“是这样的,石头。你今天搞的那个‘少先队员拥军送暖队’,帮军属和困难老人拉煤的事,在我们街道都传开了!一下午,我们街道办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全是来夸你的!说我街道出了个好少年!”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代表街道,来和你们家商量个事。石头做的这个是好事、实事!我们街道非常感谢,也一定会全力支持!这不单单是帮了那些困难家庭,也是帮我们街道分担了工作,更重要的是,能把胡同里这些半大小子组织起来干正事,免得他们到处调皮捣蛋!”
老爹赵振邦听到这,终于明白过来,连忙说:“韩主任您太客气了,这都是孩子应该做的…”
韩主任摆摆手,看向赵大宝:“我们街道的想法是,想以石头你这个方案为基础,从雀儿胡同开始,把这个‘拥军送暖’的活动扩展到整个街道!放心,街道不会白让孩子们出力,到时候肯定会有奖励,比如发个奖状,或者给点文具用品什么的。”
赵大宝立刻接话,语气充满了激动和觉悟:“韩姨!这是大好事啊!我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正发愁怎么才能帮到更多人了!有咱街道出面组织,那力量可就大了!那些老人和军属肯定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不怕韩姨您笑话,我以前也没这么高的觉悟。还是上次街道开全体大会,您在台上讲要‘互帮互助,共建新社会新邻里’,那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给我指明了方向!我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能为街坊邻居做点贡献!要说感谢,应该是我谢您,是街道的教育好!这活动方案真正的源头,应该是从咱街道开始的!我们就是听了您的话,跟着街道的步伐走!”
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既捧高了街道和韩主任,又把活动的——立场正确性拔高到了新高度!
韩主任听得那叫一个舒心,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连连点头:“好!好孩子!说得太好了!觉悟真高!”
她旁边那位负责记录的刘同志也忍不住抬头多看了赵大宝两眼,眼中带着赞赏。
韩主任心中感叹,今晚带着小刘一起来是带对了,这有成绩不得有人见证?这小刘明天在单位里再一说,都不用自己多说什么,到时候那功劳......想到此,韩主任就激动不已......
又聊了一会儿具体细节,韩主任越看赵大宝越觉得喜欢,这孩子脑子活络,说话周到,思想觉悟还高!
最后,韩主任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临出门前还特意拍了拍赵大宝的肩膀:“石头,以后姨这边要是有什么需要你们这些小年轻帮忙的地方,你小子可不许往后缩啊!”
“韩姨您放心!”
赵大宝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您指哪儿,我打哪儿!绝对不给咱街道丢脸!”
送走了韩主任和刘同志,门一关,赵振邦转过身,眼神复杂地上下打量着自家儿子。
赵大宝被看得发毛:“爹,我脸上有花啊?不吃饭您老盯着我看啥?”
赵振邦咂咂嘴,半晌才憋出一句:“我就想看看,你小子这脸皮得有多厚…那小嘴叭叭的,可真能掰呼…还‘街道大会指明方向’?我咋不记得你啥时候这么积极去过街道大会?去了也是蹲后面和人打架!”
赵大宝嘿嘿一笑,混不吝地说:“爹,您这就叫嫉妒!赤裸裸的嫉妒!不遭人妒是庸才!您儿子我这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才华横溢挡不住!”
“我嫉妒你个屁!”赵振邦笑骂着,作势要抽他。
一家人顿时笑闹成一团。
最后受伤的总是老爹赵振邦——被三丫和小四缠着要“骑大马”,老腰受罪啊!
闹腾完了,赵大宝才跟老爹报备:“爹,明天我得起早,跟华子他们再去拉一趟煤,然后就去医院接我娘。”
“行,知道了,吃饭,吃饭...”赵振邦扶着腰应道。
......
夜晚,等孩子们都睡下了,赵振邦却没什么睡意。他披上衣服,走到篱笆院旁,蹲下,仔细打量着那辆引起这么大风波的板车。
他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看看那结实的榫卯结构,摸摸那光滑的木板边缘,再晃晃那两个看起来破旧却异常顺滑的胶皮轮子。
看了半晌,他不得不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又是骄傲又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小子…还真他娘的是个天才!这木工手艺,这脑子…到底随谁啊?’
......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还没亮,屋外就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和压低嗓门的说话声。
赵大宝一个骨碌爬起来,利索地穿上衣服出门。板车旁,大迷糊和华子已经等在那里了,两人都冻得有点缩脖子。
“来,吃个饼子,垫吧一下!”
赵大宝从胸前的帆布包里掏出两个还温乎的饼子递过去。空间保温效果一流。
华子接过饼子,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石头,还是你想得周到!”
赵大宝拉起板车,两人一边啃着饼子一边跟在后面。
华子自告奋勇打手电筒,结果光顾着说话,差点一脚踩进坑里,最后还是被赵大宝“嫌弃”地赶到板车上坐着,美其名曰专心打手电筒。
一路上三人打打闹闹,倒也不觉得冷清。
天空泛起鱼肚白时,他们终于到了京西煤厂。
在一处家属院门口,一个围着围裙的妇女正出来倒炉灰,看到华子,惊讶道:“华子?你这臭小子,咋这么早跑来了?”
“姑!我姑父在家没?”华子跳下车。
“在呢,找你姑父干啥?”
“姑,我们来拉点煤。”
“就这事啊?你这孩子,这一大早的…还没吃早饭吧?快进屋,姑给你们下点面条!”
“姑,别忙乎了,我们赶时间,拉完煤还有正事呢!”华子赶紧拦住。
“行吧行吧,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华子姑姑无奈地摇摇头。
三人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一个穿着工装、看起来颇为干练的中年男人披着外套走了出来,正是华子的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