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书房的灯光显得愈发温暖而静谧。张陆桉送走李文瀚后,并没有立刻回到书堆和稿纸中。他站在窗前,望着楼下街道川流不息的车灯划出的光带,心中那份因宏大宣传计划而激荡的波澜尚未完全平复。兴奋、期待、隐隐的压力,以及一种创作者特有的、在作品即将面世前的微妙不舍,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到一种需要分享和倾诉的冲动。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拿起手机,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拨了出去。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那边传来黄亦玫清澈而带着一丝工作后疲惫的声音,背景音里还有隐约的键盘敲击声和同事的说话声,似乎她还在办公室里。
“陆桉?”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询问,这个时间点他通常不会打扰她工作。
“亦玫,在忙?”张陆桉的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些,背景的嘈杂让他能想象出她此刻可能正对着电脑屏幕,蹙着眉处理最后一点事务的样子。
“还好,马上收尾了。怎么了?”黄亦玫的语调轻松下来,带着对来电者的全然信任。
“没什么特别的事,”张陆桉转过身,背靠着窗框,目光落在书房里那盏温暖的落地灯上,“就是……李文瀚刚走,带来了新书的最终宣传方案。”
“哦?定下来了?”黄亦玫的声音里立刻充满了兴趣,键盘声似乎也停了下来,表明她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向了这通电话,“怎么样?是不是要大张旗鼓了?”她带着笑意调侃,深知自己男友的作品分量和出版社的重视程度。
“嗯,阵仗不小。”张陆桉也笑了,开始简略地跟她分享方案里的重点,从预售期的悬念发布,到全国巡回的分享会,再到后续的长线运营。他的语气带着分享喜悦的意味,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被庞大事务裹挟前的预告。
黄亦玫安静地听着,偶尔发出一两声表示惊叹或理解的轻哼。她能从他虽然克制但仍显激昂的叙述中,感受到他那属于创作者内核的兴奋,也能敏锐地捕捉到那兴奋底下,一丝潜藏的、对于即将到来的纷扰生活的无奈。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张陆桉的语速放缓,声音里带上了一点歉意和郑重,“可能会非常忙。各种访谈、会议,还要跑几个城市。估计……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陪你了。”他说完,微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待她的反应。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这沉默并非不满,而是理解和消化。然后,黄亦玫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温暖和豁达:
“知道了,大作家。”她的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骄傲,“这是好事啊,你的心血终于要被更多人看到了。忙是应该的,我还能拖你后腿不成?”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更柔和,也更坚定,像一阵温煦的风,吹散了他心头那一点点因歉意而产生的阴霾:“你只管安心去做你的事,不用惦记我。我又不是小孩子,能照顾好自己。”
张陆桉握着手机,心里那片因未知忙碌而微微皱起的水面,被她这几句话熨帖得平整而温暖。他何其有幸,能拥有这样一个独立、成熟又全然理解他的伴侣。她从不试图将他捆绑在琐碎的日常里,而是鼓励他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又确保他知道,无论飞多远,回头时,港湾永远在。
“亦玫,”他低唤了一声,声音里蕴含着浓得化不开的柔情,“谢谢你。”
“谢什么呀,”黄亦玫在电话那头轻笑出声,“看你扭扭捏捏的,我还以为多大个事呢。”她语气一转,带着一种干脆利落的决定,“这样吧,你晚上还没吃吧?我也刚好忙完了。我过去找你,顺便给你带点你爱吃的那家粤式点心,我们简单吃点,也算……提前给你加油鼓劲了?”
这个提议如此自然,如此贴心,瞬间击中了张陆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即将投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夜,他渴望的,或许正是这样一份不涉纷扰的、独属于二人的宁静时光。
“好。”他立刻答应,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愉悦,“路上小心,我等你。”
挂了电话,书房里似乎还回荡着黄亦玫那清朗而令人安心的声音。张陆桉觉得胸口那股因繁杂事务而生的滞闷感消散了不少。他不再站在窗前发呆,而是步履轻快地走到书桌旁,开始动手整理散乱的校样和资料,将原本被工作占据的茶几清理出来,仿佛要为即将到来的温馨时刻腾出一片洁净的空间。
大约四十多分钟后,门铃响了。张陆桉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走过去开了门。
黄亦玫站在门外,手里提着印着酒楼logo的精致食盒,脸上带着一点点奔波后的红晕,眼睛却亮晶晶的。她换下了上班时穿的职业套装,穿着一件柔软的米白色针织开衫和牛仔裤,长发随意地披在肩头,整个人看起来温暖又松弛。
“快进来,”张陆桉侧身让她进来,接过她手里的食盒,沉甸甸的,带着食物的暖意,“外面有点凉了吧?”
“还好,就是下班高峰期,有点堵车。”黄亦玫一边说着,一边很自然地弯腰换鞋。
她走进客厅,目光扫过被整理过的茶几和明显特意调整过灯光的、显得格外温馨的书房一角,嘴角弯起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弧度。她没有去问宣传方案的细节,也没有去谈论即将到来的忙碌,只是走到餐桌边,帮着他一起打开食盒,将还冒着热气的虾饺、烧卖、豉汁凤爪等点心一样样拿出来。
“赶紧趁热吃,你肯定饿坏了。”她将一双筷子递到他手里,动作自然流畅。
食物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书房里单一的墨香,带来了浓郁的烟火气息。两人相对而坐,在温暖的灯光下,安静地享用着这顿简单却充满慰藉的晚餐。大部分时候是黄亦玫在说,聊她今天工作中遇到的一件趣事,或者某个同事的八卦,语气轻快而生动。张陆桉则主要负责听,偶尔插上一两句,目光始终温柔地落在她脸上。
他不需要多言,她也不需要他多言。这种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减压和充电。
吃完饭,黄亦玫利落地收拾好餐具,坚决没让张陆桉动手。“大作家就好好保存体力,应对接下来的硬仗吧。”她笑着将他“赶”回书房。
她自己则在厨房里轻手利脚地清洗了餐具,擦拭干净灶台。等她忙完回到书房时,看到张陆桉正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神情是放松的。
她放轻脚步,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没有打扰他。
过了一会儿,张陆桉睁开眼,侧过头看她,伸手握住了她的手,指尖微凉。
“亦玫,”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依赖,“接下来这段时间,家里……还有你这边,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他知道,即使他再忙,她也不会轻易用琐事来打扰他,但他必须强调这一点。
黄亦玫反手握住他微凉的手指,用自己的温度温暖他,脸上是让人安心的笑容:“放心,我能处理好。你就心无旁骛地去做你该做的事。别忘了,我可是连……”她本想举一个自己独立处理棘手问题的例子,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觉得此刻没必要表功,只是用力捏了捏他的手,“总之,你不用担心我。”
她看着他,眼神澄澈而坚定:“你的作品,是你的战场。我呢,就当你的后勤部长,兼……永远的头号粉丝。”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张陆桉心里漾开层层涟漪。他凝视着她,在柔和的灯光下,她的面容显得格外清晰而美好,那种无条件的支持与理解,是他闯荡世界时最坚实的后盾,也是他纷繁思绪中最温柔的锚点。
他没有说更多感谢的话,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一些,然后轻轻一带,将她揽入怀中。黄亦玫顺从地靠在他的肩膀上,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混合着淡淡书墨和清茶的气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与平静。
窗外,都市的夜晚依旧喧嚣;窗内,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却静谧而温暖。对于即将到来的、充满奔波与喧嚣的旅程,张陆桉忽然觉得,不再那么令人畏惧了。因为无论走多远,他知道,总有一盏灯,是为他而亮的;总有一个怀抱,是随时可以停靠的。
而此刻的相拥,无声胜有声,便是出征前,最好的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