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民生集团沈阳分号前堂——民国十七年冬(1928 年)】
寒风裹着雪沫子拍打窗棂,李青山刚核对完茶砖库存账,就见三个穿棉袍的男人走进来,为首的人掏出张盖着日军后勤部印章的文书,语气冷硬:“奉军部命令,收购一千块茶砖,要张库线老茶,现在就去地下室验货。”
李青山心里一沉——这是日军第三次试探,前两次借兑票找茬,这次直接要进地下室。他强压心神,堆起笑脸:“长官稍等,地下室潮气重,我让人先把茶砖搬到前堂,您看了满意再清点。”说着悄悄朝柜台后的小周使了个眼色,小周会意,手慢慢摸向柜台下的盐晶传信铃。
“不必麻烦,我们自己去。”为首的便衣推开李青山,径直走向账房后的地下室入口,军靴踩在盐晶砖上,砖面泛起极淡的紫光——这是“生人靠近”的预警,李青山攥紧了袖中的磁石笔,暗幸昨夜已按王静淑的嘱咐转移了物资。
一、茶砖购的地下室探
辰时的地下室,昏黄的油灯下堆着半墙茶砖,砖面印着清晰的“日军军购”字样,是李青山连夜让伙计用木模拓的假标记。便衣们翻捡着茶砖,为首的人突然举起一块,用军刀撬开砖缝:“这砖怎么比普通茶砖轻?”
“长官有所不知,”李青山上前一步,接过茶砖展示,“这是俄商订的‘轻压茶’,为了方便驼队运输,特意压得松些,您闻这茶香,纯纯的张库线老味。”他早算到日军会查重量,昨夜将藏西药的茶砖全转移到了后院茶栈——那些茶砖用前卷“中空藏密”技法,在砖芯掏出小孔放磺胺粉,再用茶末和松脂封死,表面看与普通茶砖无异,还特意堆在俄商的订货堆里,盖着“恰克图转运”的封条。
便衣将信将疑地闻了闻茶砖,又踹了踹墙角的盐晶砖,见没异常,便让伙计清点数量。李青山趁机让小周去茶栈报信,小周路过俄商订货堆时,悄悄将一块刻着“危”字的盐晶片放在砖堆上——这是给抗联联络员的信号,提醒近期暂停取货。
清点完毕,便衣拿着收据离开,刚走出分号,李青山就冲进茶栈。只见伙计们正将藏药茶砖重新封装,砖面贴上新的标签,标签上用茶汁写着“祁门春茶”,边缘还沾着淡淡的醋香。“都贴紧了,这标签浸过老陈醋,既能防霉变,还能盖西药味。”李青山检查着每块茶砖,确认封条完好后,才松了口气。
二、查封危的俄商斡
未时刚过,分号门口突然来了一队日军,架起机枪封锁了大门,为首的军官举着查封令:“晋商分号涉嫌通匪,即日起查封,所有人不许进出!”百姓们围在远处议论纷纷,粮商老周想上前说情,却被日军用枪托赶开。
李青山知道硬抗不行,赶紧让伙计从暗格取出王静淑留下的俄商联络信,让驼夫头快马送往伊万的洋行。伊万接到信时正在清点晋商的茶砖,这些茶砖是他要运到俄国贩卖的,要是分号被封,他的货就没法按时启运。“王掌东的事,我不能不管。”伊万立刻带上翻译,直奔日军军部。
日军军部内,伊万将一份茶砖贸易合同拍在桌上:“晋商是我的最大茶商,每年给军部缴的厘金就有两万两。要是封了分号,我的茶砖运不出去,你们的厘金也别想要,而且俄国领事馆那边,我也没法交代。”他指着合同上的双驼纹和狼纹印,“这是中俄贸易的凭证,封了分号,就是破坏两国商约。”
日军军官看着合同上的厘金数额,又忌惮俄国领事馆的压力,脸色渐渐缓和。伊万趁机加了把火:“我可以担保晋商没通匪,要是你们不放心,可派会计驻号监督,所有账目都让他核查,这样既不影响贸易,也能安你们的心。”
傍晚时分,日军撤了封锁,但留下一个叫佐藤的会计,带着账本进驻分号。佐藤穿着西装,戴着眼镜,一进门就翻查复式账簿,红账黑账看得格外仔细。李青山将早已备好的“官用账目”递过去,上面只记着普通贸易往来,真正的情报账早已藏进茶栈的暗格,用盐晶水写的字迹,只有磁石笔能显形。
三、会计驻的情报转
亥时的议事房,李青山对着电报发愁——王静淑的回电说“弃汇票,转茶标”,可佐藤盯着账册,连伙计贴标签都要盯着,怎么用茶砖传情报?这时小周拿着一块贴好标签的茶砖进来:“掌柜,您看这标签,浸了陈醋后,茶汁写的字更清楚了,而且佐藤刚才碰了标签,手指上的墨水蹭上去,标签边缘显红了!”
李青山眼睛一亮,拿起茶砖细看——标签边缘果然有淡红印记,那是佐藤钢笔墨水含的铁元素与陈醋反应的结果。“这是前卷的‘醋浸防伪’法!”他突然想起王静淑之前的嘱咐,“掌东早有准备,让我们用茶砖标签传密押!”
两人立刻研究新的传递规则:标签上的“茶名”对应方向(祁门=东、六安=西、武夷=北、普洱=南),“斤两”对应里数(一斤=十里),茶汁写的小字“春”“秋”分别代表增兵、撤军。李青山拿起一块标签写着“武夷茶,五斤,春”的茶砖:“这就是‘向北增兵50里’,佐藤只看茶名和斤两对账,根本不会注意茶汁小字。”
次日一早,药商联络员来取药,李青山让他“带十块武夷春茶去给俄商”。佐藤核对了账册上的“武夷茶十斤”,见数量一致,便挥挥手放行。药商走到僻静处,掏出磁石笔刮了刮标签,茶汁小字显形,他看着“北增五十”的字样,赶紧往抗联营地赶去——这次传递的情报,正是日军向北增兵的消息。
四、陈醋标的晋商巧
辰时的茶栈,伙计们正忙着给茶砖贴新标签,标签都浸过山西老陈醋,晾至半干后再用茶汁写字。“掌柜,这陈醋真管用,昨天有块藏药茶砖漏了点西药味,贴了标签后,一点味都闻不到了。”伙计小张举着茶砖说。
李青山接过茶砖,放在鼻尖闻了闻——只有陈醋和茶香,西药的苦味全被掩盖了。“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他感慨道,“前卷晋商走茶路,就用陈醋防茶砖霉变,现在不仅能防霉变,还能防伪、盖味,一举三得。”
佐藤突然走进茶栈,盯着标签问:“这标签为什么有醋味?”李青山笑着解释:“沈阳冬天冷,茶砖容易受潮,用老陈醋浸过的标签能防潮,这是我们晋商的老法子。”佐藤拿起一块标签,用钢笔在边缘画了画,见没异常,便转身离开。他没注意到,标签被墨水画过的地方,慢慢显露出淡红印记,小周趁机将这块标签换下,扔进了醋缸——这是“遇铁显红”的预警,提醒这块标签已被怀疑。
抗联联络员很快传来反馈:用茶砖标签传递的情报准确无误,日军的增兵计划被提前掌握,成功伏击了他们的粮队。联络员还带来一块抗联自制的茶砖,砖面刻着双驼纹,里面藏着一封感谢信,信上用醋汁写着:“陈醋为引,茶标为信,晋商之智,抗联之福。”
五、应急线的伏笔埋
酉时的分号,李青山收到王静淑的密电,说次子王承安已抵达张家口,正在筹备“驼队应急线”。密电写在茶砖标签上,浸过陈醋后,用磁石笔一刮,字迹清晰显现:“承安带三十峰驼,携盐晶报警器,张家口至沈阳沿途设三个中转站,遇危则走张库线转蒙古。”
李青山立刻给张家口回电,用茶汁写在标签背面:“分号暂安,藏药茶砖需每月转运一次,可借俄商货队掩护。”他将标签贴在一块普通茶砖上,让伊万的伙计带回张家口——佐藤查货时,只当是普通茶砖,根本没在意标签后的密信。
王承安在张家口收到密信后,立刻带着驼队出发,每峰驼都驮着空茶箱,箱面印着“晋商民生”的字样,实则里面藏着盐晶感应器和磁石笔。他按照王静淑的嘱咐,在张库线沿途的茶栈都留下了盐晶信物,只要分号传来“危”字信号,就能立刻启动转运——将西药和情报通过驼队运往蒙古,再转至抗联营地。
深夜,李青山站在茶栈屋顶,看着远处日军军营的灯火,手里攥着块盐晶玉佩。佐藤还在账房核对账目,算盘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却不知那些贴着陈醋标签的茶砖,正悄悄传递着关乎战局的情报。驼队的铃铛声从远处传来,是王承安的应急驼队到了,李青山知道,就算分号暴露,晋商的暗线也断不了。
雪越下越大,茶栈的茶香味混着陈醋味,在寒风中弥漫开来。李青山摸了摸茶砖上的标签,茶汁写的“安”字在灯光下隐约可见——这是给王静淑的回信,告诉他:沈阳分号虽危,却稳如泰山,晋商的根,扎在民间,也扎在这乱世的烽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