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舰队南昌号驱逐舰 17:08
赵晓阳的指尖在触控屏上飞舞,像个正在打《星际争霸》决赛的电竞选手。这个00后技术兵戴着AR眼镜,镜片上流动的数据瀑布倒映在他稚气未脱的脸上。突然,警报声刺破舰桥的紧张空气。
12枚导弹!速度2.8马赫!雷达官的吼声带着金属质感。
舰长林海的目光扫向舰艏那座流线型装置——被称为的激光防御系统罩在迷彩帆布下,像头沉睡的猛兽。三个月前安装时,厂家工程师说这玩意能让导弹变成烟花,但没人真的相信。
释放干扰弹!启动近防系统!林海本能地下令。
不!用这个!赵晓阳突然摘下AR眼镜,屏幕上他刚完成的算法优化正在自检,神光需要0.3秒预热,我能让拦截率提升到92%!
帆布揭开的瞬间,林海想起父亲讲述的1967年埃及导弹艇突袭——当时没人相信小艇能击沉驱逐舰,直到埃拉特号沉入地中海。历史总是在轻蔑者眼前重演。
______
控制舱 17:09:03
周维鸿院士的白发在系统启动的蓝光中像团静电。作为钱学森的最后一位在世弟子,他本该在西北基地安享晚年,却执意要亲眼见证这套基于他1965年理论的手稿发展出的武器。
能量达到临界值!技术员的声音发颤。
周老的目光落在实时解算的公式上。屏幕上的微分方程与他下放农场时,在卷烟纸上手算的模型几乎一致。那时他用树枝在泥地上推演,被红卫兵嘲笑妄想用光线打飞机。
第一束激光射出时没有声音,只有空气中突然出现的扭曲光路。十二枚导弹中的领头弹突然汽化,铝制弹体像蜡遇热般坍缩,在半空爆出直径三十米的等离子火球。后续导弹接连蒸发,轨迹上残留的离子体在黄昏中形成诡异的极光带。
拦截成功率100%...雷达官的声音像在做梦。
周老却盯着光谱分析仪——某枚导弹残骸的读数显示含有锇-186。这种同位素只存在于1945年纳粹太阳炮计划的档案中,理论上不可能自然存在。
______
美军福特号航母 17:11
电子战军官汤姆森少校的咖啡杯从手中滑落。监控屏上,代表导弹群的红点不是消失,而是直接跳转为表示从未存在的灰色。这种数据清洗方式他只在理论论文中见过——当目标被彻底物质湮灭时,连电磁残留都不会留下。
他们用了什么鬼东西?舰长罗杰斯拍打着控制台,激光?那需要多大的能量密度?
汤姆森调出红外影像。放大后的画面里,中国驱逐舰舰艏有个六边形装置正在冷却,其散热片展开时像极了昆虫复眼。更可怕的是系统日志——拦截发生时,有个7.83hz的背景频率始终存在,与他祖父在洛斯阿拉莫斯记录的纳粹钟实验数据完全吻合。
长官...汤姆森吞了口唾沫,建议立即回收舰载机群。
罗杰斯刚要反对,通讯屏突然闪过德文字符Glocken l?uten(钟声回荡)。这个代码不该出现在美军加密频道,除非...有人黑进了量子通讯系统。
______
南昌号甲板 17:20
赵晓阳蹲在导弹残骸前,手套沾满奇怪的银色粉末。这些金属微粒在便携显微镜下呈现完美的二十面体结构——自然界不存在这种晶型。更诡异的是残骸内部刻着的汉字:同治三年江南制造局监制。
1864年?林海舰长用脚尖碰了碰残骸,这玩意比慈禧太后还老?
技术员突然惊呼。他手中的辐射检测仪正对着残骸疯狂作响,但数值却在不断变化——仿佛这块金属同时存在于不同时空。赵晓阳的AR眼镜自动识别出一段模糊影像:穿着清朝官服的人正在检查某种管状装置,背景里站着个金发欧洲人,胸前的卐字徽章清晰可见。
这不科学...赵晓阳喃喃道。他的电竞经验里从没遇到过这种bug。
周老却突然激动起来:晓阳,你优化算法时是不是用了遗传编码?
年轻人点头。他确实借鉴了某款游戏里的dNA式迭代算法。
那就对了...周老颤抖的手指向屏幕,1965年我推导出,只有具备自进化能力的系统才能操控时空场...你们无意中激活了的隐藏功能。
______
飞行员休息室 17:45
歼-15飞行员王浩盯着作战视频发呆。画面里,被激光击中的F-35像被橡皮擦抹去的铅笔迹般消失,没有爆炸,没有降落伞,只有空气微微扭曲的痕迹。这种死法太过干净,反而让人毛骨悚然。
就像打游戏时按了删除键...他对着手机屏保上的未婚妻照片低语。照片里的姑娘穿着白大褂——她是核医学研究员,常说要用科技治愈世界。
门突然被推开。政委带着庆功蛋糕进来,却看见王浩在流泪。
我宁愿看到他们燃烧着坠海...飞行员攥紧拳头,至少那样...还像个人类该有的死法。
窗外,夕阳将系统镀成金色。它的冷却装置发出轻微嗡鸣,频率恰好是7.83hz——人类大脑在平静时产生的a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