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箭军对关岛援军路线实施战略性火力覆盖,划出明确“禁区”后,为应对局势可能出现的极端升级,确保战略平衡,中国战略核力量奉命进入更高级别的戒备状态。09VI型战略核潜艇悄然驶入深海,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以其绝对威慑力,成为稳定局势的“定海神针”。
一、最高决策
地点: 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北京)
最高指挥官在收到火箭军“断流”行动成功的报告后,与战略支援部队、火箭军主要领导进行了简短而严肃的会商。
“关岛方向的直接军事干预风险已暂时降低,”最高指挥官分析道,“但必须预防对手在绝望下,进行更危险的战略误判,甚至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我们的底线,必须清晰无误地展现出来。”
会议达成共识:在展示强大常规威慑力量的同时,必须同步提升战略核力量的戒备等级,以形成完整的威慑体系,防止冲突向不可控方向滑落。
“命令:战略核潜艇部队,按预案,启动‘堡垒-乙’方案,执行战备巡航任务。”
二、深海静默
地点: 南海某绝密军港,地下洞库
命令通过绝密通信系统下达至09VI型战略核潜艇“长征10号”艇。艇长和政委在艇员面前宣读了命令。
“同志们!”艇长声音低沉而有力,“祖国需要我们再次潜入深蓝,成为守护和平最坚实的盾牌。此次任务,关系战略全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坚决完成任务!”全体艇员低声应和,目光坚毅。
在拖船的引导下,巨大的09VI型核潜艇如同黑色的巨鲸,悄无声息地滑出洞库,没入夜色中的海面。它下潜到安全深度后,迅速驶向广阔的西太平洋深海盆地——那片被称为“堡垒海域”的、难以被侦测和攻击的复杂水下环境。
三、终极巡逻
“长征10号”在水下数百米深处,以极高的静音状态航行。艇内,各种设备运行井然有序,但气氛凝重。官兵们深知肩负的使命何其重大。
通信静默与间歇接收: 潜艇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只在预定时间、预定深度,短暂升起拖曳式特种通信浮标,接收来自本土指挥中心的加密超长波指令(仅接收,不发送),确保自身隐蔽性。
战备状态: 潜艇处于高度战备状态,能够确保在接到命令后的极短时间内,完成导弹发射的全部准备工作。
生存能力: 09VI型核潜艇优异的静音性能、大潜深能力和长时间水下自持力,使其成为几乎无法被追踪和摧毁的水下机动发射基地。
它所携带的12枚“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可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覆盖全球任何潜在目标。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但雷霆万钧的宣告:任何针对中国本土的核打击,都将招致无法承受的毁灭性报复。
四、战略平衡
地点: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指挥中心
几乎在“长征10号”出航的同时,美军最强大的水下声学监测系统(SoSUS)和巡逻的反潜机,都监测到中国核潜艇基地的异常活动,并失去了对至少一艘重要战略核潜艇的跟踪。
情报被迅速上报至五角大楼和白宫。
“先生们,”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面色凝重地向紧急会议通报,“我们判断,中国至少有一艘,很可能更多09VI型战略核潜艇已经进入战备巡逻状态。这意味着,其二次核打击力量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会议室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此前中国展示的常规军力优势已难以撼动,而现在,对方又将终极威慑牌清晰地亮了出来。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冒险行为,其风险和代价都已变得无法计算。
五、威慑生效
这一无声的行动,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彻底遏制升级: 彻底打消了潜在对手任何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或进行大规模常规军事冒险的念头。
迫使回归现实: 迫使相关方认识到,军事手段已无法改变战场结局,必须回到政治和外交解决的轨道。
奠定谈判基础: 为中国在后续的停战谈判中,奠定了最强硬的实力基础,确保了谈判将在中国设定的条件下进行。
章节结尾:
在数千米深的漆黑海水中,“长征10号”核潜艇如同一个无声的守护者,沿着预设的巡逻航线静静航行。艇员们恪尽职守,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他们知道,他们的存在,正是祖国能够从容收拾战局、最终赢得胜利的终极保障。强大的战略核威慑,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大局,为这场冲突拉上了最后一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