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枕的手底下,如今只有两个村子,五百多口人。
不算那些集体奴隶和他手底下的那几十个奴隶。
正儿八经的数人青壮,又有多少。
现在的他,是最不想要战争的。
一不小心一场战争,就会把他封邑内的青壮给打的一干二净。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每个人都在消化这迥异于传统思维的战略。
这个时代,军队的核心是‘族兵制’,兵源深深植根于基层的氏族村落。
基层氏族的甸长或族尹听从贵族的号令,依附于贵族。
贵族带领自己封邑的士兵效忠国君,与国君是利益共同体。
国君本族是作为大树主杆的大族,汇聚作为枝干的各个贵族的兵力,构成方国的军事力量。
这种层层依附,基于血缘和地缘和利益共同体的军事结构。
使得军队的忠诚度首先指向直接领主和国君,而非一个空降的,无根无基的周人上卿。
贵族与国君的利益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几乎没有贵族会为了一个外来者去损害自身和国君的根本利益。
因此,所谓“节制六国兵马”,在现行的社会结构下,能发挥的作用确实极其有限,更多是象征性和程序性的。
片刻后,孟涂率先开口:“先生之策,老成谋国,深得韬光养晦之精髓。”
“接受命卿,看似退让,实则为我六国赢得了喘息之机。”
“利用周人之‘礼’反制其‘兵’,将征伐之争转化为发展,臣以为可行。”
至于怎么架空那位空降来的上卿,这不是需要商议的问题。
若是连架空一个空降来的人都做不到,他们这些人还是别搞政治,别混官场了。
史官杜谦微微颔首,接口道:“不错,正如先生所言,周人既立‘礼’之大旗,便需顾及天下诸侯之观瞻。”
“只要我等不主动授人以柄,那上卿若行刁难之事,反而会损害周室声誉。”
“若对方是个识时务之人,珍宝美人,他想要什么我们给他什么。”
“若对方不识时务,我们也可以搞出点事端,将他送走,让周人重新再换一个容易拿捏的过来便是。”
大贞柏衍缓缓睁开微闭的双目:“老夫也觉得此策可行,正如史官所言,若对方是个不好应付的主,我们也可以使点手段,让周人换一个过来。”
偃林见众人几乎都赞成此策,便转头转头看向偃疆:“大哥你呢?你以为如何?”
六国最高统帅这个职位,只是代表着他在官方层面上,战时有权统领所有贵族麾下的军事力量。
在场的这些主要贵族都同意了,他这个最高统帅同不同意其实没多大意义。
不过偃疆除了是六国最高统帅外,他还掌控着偃氏宗族之中,最大的两个分支之一。
这才是真正属于他偃疆个人的力量。
另一个宗族分支,自然是在国君偃林的手下,否则他也不可能会成为国君了。
偃疆道:“你们都同意了,还问我做什么,我还能反对不成?”
“只要对我六国有利,你自己决定便是。”
在场核心重臣均已表态,且均认同李枕的策略,偃林心中已然有数。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李枕身上:“既然诸位皆认为先生之策可行,那便接受周人的命卿之制,以此为盾,为我六国争取发展壮大的时机。”
“具体如何与周使周旋,以及后续细节,还需先生与诸位共同筹划。”
决策既定,偃林便与李枕、孟涂、杜谦、柏衍、偃疆等核心重臣在大殿内就如何与姬奭具体交涉,以及后续如何应对等细节问题,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时辰的深入商议。
待到众人从宫室中走出时,已经是下午。
李枕站在宫门外的台阶上,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身体。
连续长时间的跪坐,让他也感到腰酸背痛。
“先生留步。”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枕回头,只见宰孟涂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孟宰。”李枕拱手示意。
孟涂走到近前,笑着说道:“先生第一次来六邑,想必对城中还不甚熟悉。”
“左右无事,若先生不嫌弃,不如由我带先生在城中逛逛,也好熟悉一下这六邑的环境?”
李枕本就打算去“市”看看能否买到盐,亲眼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市场,便欣然应允:
“枕正想去市井之间看一看,那便有劳孟宰了。”
两人说笑着走向宫门外停放马车的地方。
桑仲早已等候在李枕来时乘坐的那辆马车旁,见到李枕,连忙迎了上来:
“邑尹。”
孟涂看了一眼那辆装饰虽朴素却带有国君标识的马车,对李枕笑道:
“若是先生不嫌弃,不妨乘坐我的马车,也正好一路为先生指点沿途景致。”
李枕一想,总是借用国君马车确实不妥,自己也该购置一辆了,便从善如流:
“如此甚好,那就叨扰孟宰了。”
两人登上了孟涂的马车。
孟涂的马车颇为宽敞,内饰也略显华贵,体现了其作为六国宰辅的地位。
马车先是回到了偃林赐给李枕的那处宅邸。
李枕下车,命人从偃林赏赐的贝币中取了一箱带上,以备购物之需,然后才重新上车,由孟涂指引着,向着“市”的方向行去。
六邑的“市”位于城东区域,靠近手工业作坊区和主要居民区,方便交易。
马车行驶在黄土夯实的街道上,越靠近市,行人便渐渐多了起来,也能看到一些推着独轮车或挑着担子的人流。
抵达市坊入口,只见一片用矮墙简单围起来的开阔场地。
入口处有市吏模样的人看守,维持秩序。
走进市内,景象顿时热闹起来。
地面同样是夯实的泥土,被踩得十分坚实。
市场内没有固定的店铺,大多是在地上铺设草席或布帛,直接将货物陈列其上,或者使用简易的木架。
商贩们或坐或站,高声吆喝着。
市内的商品种类比李枕预想的要丰富一些。
有售卖陶器、骨器、石器、简陋青铜工具的区域。
有摆放着各类农产品,如粟、黍、麦、豆以及瓜果蔬菜的区域。
有交易牲畜,如猪、羊、鸡、犬的区域。
还有贩卖奴隶、布匹、葛麻、皮革的区域。
空气中混杂着牲畜的气味,泥土的气息以及各种食物和手工制品的气味。
人来人往,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虽显杂乱,却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这就是商末一个方国都城的商业中心,原始,嘈杂,却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脉搏所在。
孟涂在一旁笑着介绍道:“先生,这边是日常用度之物。”
“青铜礼器,兵器多为贵族专属,且由官府作坊生产,不进入普通市场。”
“这里仅能买到一些青铜小件工具,如青铜小刀、青铜锥、青铜鱼钩之类的东西。”
“若想寻些珍奇或大宗货物,需得去那边几家有固定棚屋的大商贾处看看,不知先生今日想采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