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的硬核游乐园
当蒙恬将军用“规则护栏”解决了边界安全问题后,仙秦文明游乐园的建设重心便转向了内部设施的填充。一直憋着劲要展现“艺术创造力”的胡亥,终于等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他领导的“艺术与创造性思维教研室”几乎全员上阵,拿出了名为“虚无主题乐园”的整套设计方案。
光看项目名称,就透着一股子不顾人死活的创意:
主打项目一:时空过山车
宣传语是:“带你体验从宇宙奇点到热寂的终极孤独与绚烂!”
这可不是普通的爬升、跌落、旋转。游客将被封装入特制的“时空泡”,沿着一条模拟宇宙生命周期的轨道疾驰。开场是极致的压缩与炽热(奇点模拟),随后是狂暴的膨胀与粒子喷发(大爆炸),中间经历星云凝聚、恒星诞生与死亡、文明兴衰的流光掠影(快进版),最后在无尽的黑暗与逐渐降低到绝对零度的冰冷中滑向终点(热寂)。
试乘过的游客(主要是各种能量生命和硅基生物)纷纷表示,下来后不是陷入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沉思,就是抱着垃圾桶(如果他们有类似功能器官的话)进行能量排泄(俗称:吐了)。一位“光子精灵”文明的代表出来后闪烁的频率都慢了半拍,喃喃道:“太快了…我感觉我的一生都被快进了…我需要静一静…”
主打项目二:规则碰碰车
宣传语是:“碰撞,是宇宙的基本法则!来一场改变底层逻辑的狂欢吧!”
这里的碰碰车,碰撞的不是车身,而是乘客周身暂时加载的“局部物理定律”。两车相撞的瞬间,会随机交换或叠加彼此的物理规则。可能你刚才还在牛顿定律下安稳行驶,碰撞后突然需要适应反重力漂浮;可能你的世界原本是三维的,碰一下后突然要处理四维空间的投影;更刺激的是,可能你的文明依赖魔法能量,碰撞后却发现周围变成了需要严格数学建模的唯物宇宙。
正是这个项目,在试运营当天,酿成了着名的“游客宕机事件”。三位来自“奥法浮空城”的资深法师,兴致勃勃地坐上碰碰车,刚开始还能用魔力驱动车辆,得意洋洋。结果一次不经意的碰撞后,他们周身区域的规则瞬间切换到了“高维数学决定论”。原本吟唱咒语、引导元素能量的神经链路,被强行灌入了一套需要实时解算的复杂微积分方程,以确定最基本的移动矢量。
三位法师当时就两眼翻白,头顶象征着智慧和精神力的奥术光辉极速闪烁后如同断电般熄灭,直挺挺地瘫在了碰碰车里——他们的超自然大脑,被纯粹的数学给“算”宕机了。幸亏旁边的“规则急救员”(由李斯麾下的法家逻辑AI担任)及时介入,强行重置了他们周边的局部规则,才避免了三位法师因为“无法理解世界”而导致的永久性认知崩塌。
除了这两个“王牌”,胡亥的设计里还有诸如:
· 概念旋转木马: 坐上去的不是实体,而是游客对“自我”的认知概念,旋转过程中会与其他“自我概念”混合、剥离,下来后可能会短暂困惑“我到底是谁”。
· 因果律鬼屋: 里面的“惊吓”不是怪物,而是各种因果错乱的现象。比如你刚想尖叫,却发现声音在你张嘴之前就已经发出了;你看到地上有一滩水想绕开,却发现自己滑倒的动作发生在看到水之前。
· 信息熵增游泳池: 跳进去后,身体的秩序会逐渐向混乱演变,体验从有序到无序的“放松”过程(警告:停留过久可能导致结构解体)。
胡亥对自己的设计极为满意,认为这完美融合了艺术、哲学与顶尖的规则科技,足以让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宇宙的终极奥秘”。
然而,运营报告却显示,除了极少数寻求极致刺激或搞学术研究的文明个体,大部分普通游客在远远看到“时空过山车”那贯穿奇点与热寂的轨道,或者听到“规则碰碰车”里传来的、因为定律突变而发出的各种惊恐尖叫(包括但不限于数学层面的尖叫)时,就明智地选择了绕行。
游乐园的“硬核”之名,不胫而走。有游客在意见簿上留言:“很好,下次不来了。除非我想不开准备重塑我的世界观。” 另一位则写道:“感谢胡亥主任,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凡的物理定律是多么的温暖和可爱。”
蒙恬将军看着胡亥项目区那远低于平均的客流量和安全处收到的、几乎全部来自该区域的“认知冲击”救助申请,默默地在自己的安全日志上又记了一笔。而嬴政,在浏览了试运营报告后,只是淡淡地对胡亥说了一句:
“乐趣,并非越高深越好。下次设计,记得考虑一下‘可玩性’。”
胡亥似懂非懂,但他的彩色云雾身体,明显黯淡了几分。他的硬核艺术之路,似乎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来自市场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