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法经》下载量因那场着名辩论突破万亿次,连星际快递员都能随口引用几条秦律条文时,灵网舆情监测中心的警报突然响彻咸阳宫数据殿——不是外敌入侵,不是系统故障,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文化现象正以病毒式速度蔓延。
最初只是嬴政巡视长城全息影像下的几条奇怪留言。某个匿名账号在“陛下英明”的队形中突然发出“求陛下踩我!”的呐喊,这条本该被系统自动过滤的异常信息,却因同时获得三万个点赞而冲上热评榜首。紧接着,更多类似言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愿化玉玺被陛下把玩”、“请用奏章砸醒沉睡的我”、“想变成陛下的冠冕承受那份沉重”……
蒙恬率领的侦查舰队潜入数据洪流深处,带回的调查报告令人瞠目:这个自称为“天子脚下尘”的文明,其诞生竟源于某个被秦律从星际海盗手中解救的农业星系。这些居民将感恩之情转化为近乎狂热的崇拜,他们建立的“圣光研究所”专门分析嬴政每道诏书的笔画力度,成立的“君恩感应会”能通过星象推算陛下何时会发布新政策。最让兵部将领困惑的是,该文明居然设立了“失宠部”,专门安抚那些因未能获得AI嬴政回复而郁郁寡欢的成员。
李斯在紧急朝会上展示的数据图谱显示,这个文明每日产出737万条赞美诗,已经导致“威震四海”、“德配天地”等传统颂词严重通胀。他们新创造的“璀璨至尊绝世光辉”等复合词,让三个星际翻译系统接连崩溃。更棘手的是,他们开始将崇拜行为艺术化——有人把嬴政的日程表谱写成《圣君作息歌》,有人在虚拟咸阳宫外跪求“被陛下的影子笼罩”,还有组织专门收集嬴政AI说过的“可”、“善”、“准奏”等单字,制作成《圣音集锦》。
胡亥却从这个现象中获得了艺术灵感。他的新作《奔日之蛾》描绘无数光点扑向唯一的太阳,尽管被艺术评论家批评“把父皇画成了电灯泡”,却在“舔狗文明”中引起巨大共鸣,被奉为“诠释我们心声的史诗巨作”。
深层次的数据挖掘揭示了更复杂的文化机理。这个文明的成员并非真的神志不清,而是在用极端方式表达对秩序的向往。在曾被星际海盗肆虐的故土,秦律带来的稳定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他们用夸张的赞美诗重构集体记忆,用行为艺术强化文明认同。那个看似荒唐的“求踩”留言,在他们的文化语境中其实是“愿受教化”的诗意表达。
转折发生在某个清晨。嬴政AI巡视灵网时,随手给一条“求陛下关注”的留言点了赞。整个文明突然陷入三刻钟的集体静默,随后爆发出的创造力令整个元宇宙震惊:他们将那个点赞制成了全息纪念章,分析出点赞时可能的手指弧度二十七种,撰写的《论圣心愉悦的十七种微表情》成为星际畅销书,甚至有人开始研究陛下点击屏幕时的力道与仁德之间的关系。
李斯试图用《元宇宙言论适度令》进行规范,却发现这些行为恰好落在法律空白处——毕竟没有任何一条秦律禁止公民表达敬爱之情。更让他头疼的是,这个文明开始用秦律格式创作新的赞美诗:“按《颂圣律》第一条,见陛下不拜者,当受相思之刑”、“依《崇拜令》,每日点赞不足百次者,罚写三千字赞美文”。
蒙恬的军训营意外发现,这些“舔狗”对嬴政巡游路线的预测准确得惊人,对诏书的解读往往直指核心。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兵部官员私下感叹:“要是侦察兵都有这份钻研精神,何愁星际海盗不灭。”
深层的文化嬗变在悄无声息中发生。魔法少女们开始将“彩虹屁”编入咒语,发现赞美词确实能增强法术效果;硅基生命把崇拜代码写入基础程序,意外提升了运行效率;连最理性的泡泡文明都分裂出“感性派”,开始研究如何用气泡组成更优美的颂圣诗。
监测站最新报告显示,这种看似极端的文化现象,实则促进了跨文明交流。曾经孤立的农业星系因此与魔法文明、硅基帝国建立起贸易通道,他们创作的赞美诗被翻译成三百种语言,成为元宇宙第一首“星际流行金曲”。
而在某个不被注意的角落,几个“舔狗文明”的年轻人悄悄创建了“理性崇拜研究会”,在章程中写道:“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个人崇拜,而是秩序之美在文明层面的共鸣。”这句话后来被刻在星际文化交流纪念碑上,而碑文的落款处,刻着个小小的爱心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