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吴元年(公元 1366 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暮色如浸了墨的纱巾,缓缓笼住应天府皇宫的琉璃瓦檐。这一日,是朱元璋的 38 岁生辰,也是他首次在应天府皇宫举办生辰宴会。与往日不同,他并未按惯例宴请百官,而是选择在坤宁宫摆下一场简单的家宴,只邀至亲相聚,共享这份难得的温馨。

坤宁宫的方向,亮着一片暖融融的光,像被精心拢在掌心的炭火,将秋夜的寒凉驱散了大半。坤宁宫前殿的朱红大门敞开着,门楣上悬着两盏鎏金宫灯,灯面上绣着缠枝莲纹,烛火在灯内跳动,将 “莲” 与 “连” 的吉祥意涵映得格外鲜活。

踏入殿内,暖意裹挟着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 —— 那是蜜枣、桂花与檀香混合的味道。殿中顶上悬着一盏巨大的八角宫灯,灯壁上绘着 “八仙庆寿” 的图景,韩湘子吹笛、何仙姑持莲,人物眉眼鲜活,烛火透过灯壁,将光影投在青砖地上,随着风轻轻晃动。四周的立柱都裹着红绸,绸角坠着鎏金铃铛,有人走动时,铃铛便发出细碎的 “叮铃” 声,不吵不闹,反倒衬得殿内更显热闹。

殿内的陈设已按家宴规制调整,原本靠墙的博古架被移至两侧,腾出中间的空间,地上铺着厚厚的织金地毯,踩上去软乎乎的,隔绝了地砖的凉意。每张案几上都摆着一套霁蓝釉的餐具,碗、碟、筷架上都描着金线,衬得案上的吃食格外精致。案几旁还立着小巧的铜制暖炉,炉内焚着檀香,既暖了空气,又能驱散食物的腥气,细节处尽显中宫的细致妥帖。

按家宴礼制,殿内共设十三张梨花木小案几,呈 “品” 字形分布,既符合尊卑秩序,又不失家人团聚的亲近感。

最上首的位置,靠着北墙的宝座旁,设了两张并排的案几 —— 东边那张是朱元璋的;西边那张是马秀英的。

夫妻二人的案几比其他人的略大一些,案腿上雕着简单的云纹,既显尊贵,又不张扬。

上首案几的左右两侧,各设三张案几,是皇子们的位置。东边从北到南,依次是次子朱槿、三子朱樉、四子朱棡。

西边从北到南,是五子朱棣、六子朱橚、长女朱镜静的位置。

下首的位置,靠着南墙,设了四张案几。

东边两张是宗室男眷的 —— 李贞作为朱元璋的姐夫,坐在东边最北的位置;李景隆今年不过三岁,坐在李贞旁边,案几比旁人的矮一些,方便他够到食物,宫女正站在他身后,准备帮他布菜。

西边两张是后宫妃嫔的位置 —— 孙氏(未来穆贵妃)坐在西边最北;郭氏(郭宁妃)坐在孙氏右侧,她因兄长郭兴、郭英是朱元璋核心武将,家族功勋卓着,虽尚未生育,仍位居第三,;胡氏(昭敬充妃)坐在郭氏旁边,达氏(达定妃)坐在最南的位置。

每张案几之间都留着两步宽的距离,方便宫女走动布菜,又不会显得拥挤,既遵循了 “尊卑有序” 的礼制,又保留了家人围坐的温馨感。

殿内虽热闹,却少了几个年幼的身影 —— 马秀英所生的嫡女朱英娆,今年刚满两岁,还离不开乳母照料,马秀英怕她在宴会上哭闹,便让乳母带着她在后宫偏殿玩耍,只等宴会快结束时,再抱来给朱元璋请安;胡氏所生的七子朱桢、达氏所生的八子朱榑,也都是两岁的年纪,正是需要人时刻看护的时候,为了不打扰家宴的秩序,也都留在各自的寝殿,由宫女、乳母照看着。

朱槿的目光慢悠悠扫过坤宁宫殿内的梨花木案几。

这一派平和的景象,让他的思绪不由自主飘远 —— 作为熟知历史走向的人,他心里门儿清,自己老爹朱元璋这一生,有明确记载的后宫妃嫔连娘亲马秀英算上,一共是 21 人,而子女更是多达 42 人,其中 26 个儿子、16 个女儿,这般规模,妥妥是皇室大家族的厚实底子。

可眼下才是 1366 年,老爹还只是吴王,连大明王朝都没建立,后宫规模远没到巅峰时候。

朱槿暗自琢磨,等日后老爹在应天称帝,定鼎天下,后宫人数怕是还要往上涨不少 —— 到时候别说这坤宁宫前殿,就算把旁边的偏殿都打通,案几摆得满满当当,恐怕都未必能让所有妃嫔坐下,想想那场面,倒也颇为壮观。

而且老爹后宫的来源,往后只会更繁杂,绝不止现在这几位濠州同乡、旧部之女。

他隐约记得,翻阅史料时,曾看到过不少相关记载:老爹称帝后,连异域来的贡女都有不少。

就说那高丽国,为了讨好大明,曾多次进贡美人,其中一位韩妃还颇为受宠;甚至连蒙古族的女子都有几位被纳入后宫,据说其中一位是元朝宗室的旁支后裔,老爹娶她,既是为了安抚北方残余的蒙古势力,也是为了彰显 “天下归一” 的气度。

这么算下来,老爹的后宫妥妥覆盖了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好几个民族,真正是 “天下美人入吾彀中”,把帝王的排场和谋略都融在了后宫之中。

更别说,这 21 人还只是史书上明确记了姓名、有子嗣或有特殊地位的。朱槿曾在一些野史杂记里看到过零星记载,说朱元璋早年征战时,在滁州、南京等地,还曾纳过不少民间女子、小吏之女。

比如有一本《明兴野记》里提过,老爹在攻打婺州时,曾看中当地一位姓吴的小吏之女,容貌清丽,便将其纳入军中帐下,只是这女子福薄,没熬到老爹称帝就病逝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最后连个封号都没有;

还有记载说,老爹在平定陈友谅后,曾在武昌收纳过几位陈友谅的旧部家眷,其中一位姓陈的女子,因性情温婉,一度被留在身边,可后来因为家族牵涉到谋逆案,被老爹下令送走,从此杳无音讯。

这些女子,要么没生育子女,要么地位太低,要么牵涉到朝堂纷争,根本没资格被写进正史,最后就像尘埃一样消散在时光里,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只能在野史的字缝里,留下一点模糊的痕迹。

不过话说回来,老爹能有这么多子女,娘亲马秀英的功劳可不小。

朱槿想着,娘亲自嫁给老爹后,就一直是老爹的贤内助,主理后宫这些年,更是从不用那些阴私手段。

她从不像别的后宫主位那样,忌惮年轻貌美的妃嫔争宠,反而会主动关心妃嫔们的生活,哪个妃嫔怀了孕,她会亲自吩咐厨房准备安胎药膳;哪个妃嫔生了孩子,她会带着赏赐去看望,还会挑选经验丰富的乳母帮忙照料。

孙氏刚生下朱镜静的时候,身子虚弱,娘亲还特意把自己常用的补品送去,叮嘱孙氏安心休养。

还亲自将朱镜静带到身边养大。

这般大气和体恤,让后宫妃嫔们都心服口服,自然没什么激烈的争宠内斗 —— 毕竟大家都知道,有马皇后在,就算争得老爹一时的喜爱,也没用,反而会落得个 “不懂规矩” 的名声,还不如安心生育、抚育孩子,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障。

而从老爹这边来说,他对娘亲的敬重和信任,也断了其他妃嫔争宠的念头。

这份患难与共的情分,是任何妃嫔都比不了的。老爹称帝后,虽然后宫妃嫔不少,但他始终把娘亲的位置放在第一位,逢年过节,一定会先去坤宁宫陪娘亲吃饭;朝堂上遇到烦心事,也会回到后宫,跟娘亲说说心里话。

妃嫔们都看在眼里,知道老爹心里只有马皇后,就算一时得到宠爱,也成不了气候,自然不会傻到去跟马皇后争位,更不会为了争夺皇子的抚养权,搞那些 “下毒”“陷害” 的狗血把戏 —— 毕竟老爹的脾气谁都知道,要是敢在后宫搞小动作,一旦被发现,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牵连家族,没人敢拿自己和家族的性命冒险。

再加上皇宫里有太医精心调理,有乳母、宫女细心照料,孩子的存活率也高了不少。

朱槿记得,后世史料里记载,明朝皇室子弟的夭折率,比之前的元朝和之后的清朝都低不少,这其中,除了太医的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娘亲建立的一套完善的育儿制度 —— 每个皇子公主出生后,都会有专门的 “奶母”“保母”“针工”“浆洗” 等宫人负责照料,饮食、起居、健康都有详细的记录,一旦有什么小病小痛,太医能第一时间诊治。

这般细致的照料,让朱家的孩子们大多能健康长大,这才有了一大家子人丁兴旺的景象。

而且老爹自身的条件也够硬。朱槿知道,老爹出身底层,早年在皇觉寺当和尚,后来跟着郭子兴起义,南征北战那么多年,扛过枪、打过仗,甚至还曾在乱军中救过战友,身子骨早就练得比常人强健。

他记得老爹曾跟自己说过,早年在攻打集庆时,他曾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白天指挥作战,晚上还要批阅军报,可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一点都看不出疲惫。

更难得的是,老爹寿命还长,活到了 69 岁,在古代帝王里,算是高寿了。

他的生育期更是从 24 岁成婚那年(1352 年)开始,一直延续到晚年 —— 朱槿记得最清楚,老爹最小的儿子朱楠,是老爹 67 岁那年才出生的,虽说这孩子没活多久就夭折了,但也能看出老爹晚年身子骨依旧硬朗,精力比同龄人旺盛不少。

这长达 30 多年的生育窗口期,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 像历史上的唐太宗,虽然子女也多,但生育期也就 20 多年;宋太祖更是 50 岁就去世了,生育期比老爹短了一大截。

想到这儿,朱槿忍不住摸了摸下巴,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 自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就没少给老爹调理身体。

他还教老爹打太极,每天早上让老爹在御花园里练上半个时辰,活络筋骨。

在他的调理下,老爹现在的精神头比原历史上还好不少 —— 原历史上,老爹在 38 岁这年,还曾因为征战劳累,得过一场重病,差点影响了统一江南的进程,可现在,老爹每天处理政务到深夜,第二天依旧早早起床,一点都看不出疲惫。

照这个趋势下去,老爹往后的子嗣恐怕还得比原历史上多,朱家的人丁只会更兴旺,说不定还能多几个有出息的皇子,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多添几分保障。

可转念一想,朱槿眼神又亮了起来,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老爹能有这么多子女,繁衍出庞大的宗室,那自己呢?这一世有自己在,掌握着更多的知识和资源,不仅懂养生,还懂如何调理身体,甚至还能提前规避一些影响子嗣的风险。

在开枝散叶这件事上,自己怎么也得超过老爹,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行!

到时候,自己的子嗣不仅数量要多,质量还要高,个个都能文武双全,要么能帮着治理国家,要么能镇守边疆,让朱家的血脉在自己这一脉更加兴旺,成为大明江山最坚实的支柱。

朱槿此时又想起后世看到的那些关于明朝宗室人口的数据: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的时候,朱家宗室总人口就已经达到了 15.7 万;再往前推,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李春芳在《宗藩条例》里记载的宗室人口是

人,算下来这 30 年间,宗室人口的年增长率差不多有 14.81%。

要是按这个增长率推算,从嘉靖四十四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 年)明朝灭亡,这 79 年里,宗室人口能达到 33.7 万左右,就算扣除崇祯朝灾荒、战乱死的人,实际人数也得有 34 万上下。

当然,也有像顾诚那样的史学家,在研究南明史的时候,考虑到农民军攻克各地时对宗室的大规模屠戮 —— 比如李自成打下太原的时候,一下子就抓了四百多个晋王府的宗室,不管老少,全都处死,尸体堆在王府里,几个月都没人敢处理;

张献忠在四川的时候,更是把蜀王府的宗室几乎杀绝,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没放过 —— 觉得战乱让宗室人口损耗极大,所以保守估算,明朝灭亡时宗室人口大概是 20 万。

可不管是 20 万还是 34 万,这数字都足够惊人了。朱槿心里感慨,老爹从一个开局只有一个破碗的乞丐,一路颠沛流离,靠着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拉起队伍,南征北战,最后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从一无所有到繁衍出这么庞大的宗室家族,这简直是个奇迹,是历史上少有的 “草根逆袭” 的典范。

但他随即又握紧了拳头,心里默念:老爹能做到,自己也能,而且要做得更好!

这一世,有自己在,不仅要帮老爹把大明的根基打得更牢,还要让朱家的血脉在自己这一脉更加兴旺,至少在后宫还有子女数量上面,要超过上面坐着的“洪武大帝”~

咳咳咳 ——

朱元璋轻咳几声,声音不高,却带着常年征战与理政沉淀的威严,瞬间让喧闹了片刻的坤宁宫落得鸦雀无声。连正悄悄拨弄案上糖罐的朱镜静,都猛地缩回手,规规矩矩坐直了身子。

礼官连忙上前,躬身垂首禀报:“吉时已至,请吴王殿下率阖家祈福。”

朱元璋缓缓起身,玄色织金常服的衣摆随动作轻晃,马秀英紧随其后站在他身侧,朱红绣凤褙子衬得她面色温婉。殿内众人皆齐齐起身肃立,目光恭敬地落在朱元璋身上。

宫女捧着铜制香炉上前,三炷檀香燃着淡淡的烟气,朱元璋接过香炉,转身面向南方 —— 那是他如今号令江南、日后要定鼎天下的 “面南而治” 之向。

他双手捧炉,躬身三拜,动作庄重,口中默念:“皇天在上,佑我朱家子嗣兴旺,早日平定四方,救万民于水火。今逢生辰,唯愿国泰民安,阖家康健。” 话音落时,他将香炉稳稳置于案前,檀香的烟气袅袅升起,绕着殿内的宫灯,添了几分肃穆。

马秀英随后上前,宫女递来一杯清水,她捧着杯子,轻轻洒在青砖地上,清水渗入地毯边缘,似在呼应朱元璋的祈愿。她声音轻柔却清晰:“愿上苍垂怜,百姓丰衣足食,子女平安顺遂。”

祈福毕,朱元璋端起案上的白玉酒杯。

他起身环视殿内众人 。

这满堂的亲人,这暖融融的坤宁宫,让他语气里的朝堂威严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寻常人家的温和:

“今日是咱生辰,也是咱第一次在应天皇宫办家宴。没请那些文武百官,就想跟自家人好好聚聚。”

说到这儿,他抬手揉了揉眉心,眼神忽然飘远,似透过殿宇,看到了许多年前的光景:“说起来,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咱十七岁那年,濠州大旱,爹娘、大哥都没熬过那场灾,咱连块埋他们的地都没有,只能用草席裹了,埋在乱葬岗。后来走投无路,去皇觉寺当和尚,可没过多久,寺庙也断了粮,咱只能揣着个破碗,四处乞讨,风餐露宿,那会儿哪敢想,有朝一日能坐在这皇宫里,跟一家子人过生辰?”

“后来投了郭公(郭子兴),才算有了个去处。可刚开始,受人排挤,遭人猜忌,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也是那时候,咱认识了妹子(马秀英),她不嫌咱穷,不嫌咱出身低,跟着咱吃了不少苦 —— 咱在外面打仗,她就在后方帮咱缝补衣裳,存着干粮等着咱回来;咱被人陷害关起来,她偷偷把热饼藏在怀里,给咱送过去,自己的胸口都被烫红了。”

他看向马秀英,眼中的暖意似要溢出来,声音也软了几分:“这些年,多亏了妹子帮咱打理内宅,照顾子女。咱在外头打天下,家里的事从不用咱操心,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后宫安安稳稳,都是妹子的功劳。”

李贞听到这儿,忍不住点头附和:“上位能有今日,娘娘的辅佐功不可没。”

朱元璋笑了笑,抬手示意众人少安毋躁,继续道:“咱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到今天的吴王,靠的不是咱一个人,是身边兄弟的帮衬,是一家子人的支持。如今天下未定,北方还有元廷残余,咱还不能歇。但今日,咱不想说那些打仗理政的事,就想跟你们喝杯酒,好好热闹热闹。”

说着,他举起酒杯,杯沿对着殿内众人,声音重新添了几分爽朗:“来,咱敬天地,敬祖宗,也敬咱这一大家子 —— 敬孩子们健康长大,敬妹子操持家务,敬大伙儿陪着咱一路走到现在!干了这杯,开席!”

殿内众人齐齐举杯,皇子们虽年幼,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端起小酒杯,朱镜静更是举着杯子蹦了蹦。众人齐声应和:“恭祝爹爹生辰快乐!干!”

朱镜静那软糯的声音,像浸了蜜的,轻轻飘在坤宁宫的暖空气里。

殿内众人的笑意不由自主地漫上眉梢 。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酒杯,朗声道:“都别愣着了,开席吧!今日是家宴,不用守那些朝堂上的规矩,想吃什么便让宫女布菜。”

话音刚落,侍立在案几旁的宫女们便动作轻柔地上前,将菜肴一一添到众人的食碟里。

可朱镜静却没乖乖留在自己的案前。她踩着绣着小莲花的裙摆,小短腿 “噔噔噔” 地绕过几张案几,径直扑到朱槿身边,胖乎乎的胳膊一伸,就往他怀里钻:“二哥,二哥!静儿要你抱着吃,你喂我好不好?”

朱槿正要用银筷夹起一块酱肘子,见妹妹扑过来,连忙放下筷子,伸手稳稳将她抱起,让她坐在自己膝头。他还特意拿起一旁的小银勺,舀了一勺炖得软烂的南瓜泥,吹了吹才递到朱镜静嘴边:“慢点吃,刚盛上来的,别烫着舌头。”

“唔,好吃!” 朱镜静小口咽下去,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朱槿,又把嘴巴凑过去,等着下一口投喂,模样娇憨得很。

这一幕落在朱镜静的生母孙氏眼里,她连忙从座位上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温和的责备,却没什么严厉的意味:“静儿,不得无礼!你怎能这般黏着你二哥?快下来,来娘这里吃饭。”

她虽疼女儿,却也记得规矩,她自然知道朱槿如今在上位心中的地位,生怕自己女儿惹得朱槿不快。

朱槿却笑着摆了摆手,声音温和得很:“姨娘,无妨。静儿年纪小,不懂这些规矩,抱着她吃也省得她自己弄洒了饭菜,不碍事儿的。” 说着,他又给朱镜静喂了一口鱼肉,还细心地挑去了鱼刺。

马秀英在一旁看着,也笑着帮腔:“槿儿说得对,孩子家的,哪用拘着这么多?静儿愿意跟槿儿亲近,也是好事。” 孙氏见马秀英都这么说,便不再多言,只是目光仍时不时落在女儿身上。

而坐在上首的朱元璋,看着下面朱槿抱着静儿、一脸宠溺喂饭的样子,脸上的笑意却悄悄淡了些,心里莫名地冒起一股 “不爽” 来。

他忽然想起昨日的事 —— 朱槿不知从哪儿学了做糖葫芦的法子,在尚食局做了那么多。

皇宫内得太监宫女都分到了。

可偏偏,他这个当爹的,一颗都没捞着!

更让他郁闷的是修建女学馆的事。

他本想着,这小子平日里看着精明,说不定能坑他一笔银钱 。

结果倒好,朱槿转头就把 “修建女学馆的全部费用” 当成了他的生辰贺礼,还说 “借父王之名行教化之事,既为父王积德,也让百姓感念父王的仁政”。

这话堵得他没法拒绝,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还得装作 “十分欣慰” 的样子,心里却把这小子的 “鬼心思” 骂了好几遍。

一想到这两件事,朱元璋心里的不爽就攒得更足了。他清了清嗓子,故意提高了几分声音,目光直直地落在朱槿身上:“槿儿,今日你大哥朱标在北方推广土豆种植,路途遥远,没法回来给咱贺寿,还特意托人送了礼物回来 —— 是他自己画的《北方农耕图》,虽笔法不算精湛,却满是心意。”

朱槿心里 “咯噔” 一下,隐约觉得老爹这话里有话,连忙抱着静儿坐直了身子,恭敬地回道:“大哥心系父王,也心系北方百姓。土豆若能推广开来,明年百姓就能多些口粮,大哥此举,是为大明积福。”

朱元璋 “哼” 了一声,话锋一转,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又带着几分刻意的 “刁难”:“你大哥身在千里之外,都记着给咱送礼物。你这日日在咱眼皮子底下晃悠的,就没什么要给咱的么?”

VIP小说推荐阅读:凤逆天下北月篇流氓帝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完美世界之武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大秦:寒门小娇妻英雄恨之帝王雄心黑铁之堡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带着系统来大宋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漫威之DNF分解大师沉默的战神长生界魏武侯蜀汉儒将,亦争天下第一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锦衣黑明堪破三千世相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明末,弃子翻云覆雨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奋斗在新明朝星宿典藏录:幽冥契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大乾杀猪匠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嘻哈史诗看古今阿斗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从原始部落到清末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大明望族那年那景那些人启明1644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以捕快之名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
VIP小说搜藏榜:阿斗权倾天下:我被皇帝偷听心声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史上最强太子爷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体验人生角色之系统:放开一点庶门医香,邪医世子妃隋唐君子演义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大唐广播站2我在大唐种土豆重生:回到1937大唐放歌盛宠“病弱”妃大唐好先生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崇祯太子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血药世家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超神特种兵王我在古代皇宫混大唐小闲王或许是美好世界1895淘金国度试练东汉后手星河霸主穿越古代当东家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乱世边城一小兵世子好凶后汉英雄志护国骁骑汉末豪杰这太子妃不当也罢寒门科举小懒娃都市之超品战神纨绔小妖后我代阿斗立蜀汉不灭阳帝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刚穿越,就在敌国公主床上汉末之王道天下战国之平手物语血雨腥风逆天行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VIP小说最新小说: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